王曉瑞
據(jù)兒童教育學最新研究指出:6歲以前的情感經(jīng)驗對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響,孩子如果此時無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易怒、悲觀、具破壞性,或者孤獨、焦慮,對自己不滿意等,會很大程度地影響其今后的個性發(fā)展和品格培養(yǎng)。而且,如果負面情緒常出現(xiàn)而且持續(xù)不斷,就會對個人產(chǎn)生持久的負面影響,進而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與人際關(guān)系的發(fā)展。
所以,作為父母、老師,最很重要的就是能夠及早重視孩子的情感要求并對孩子情緒做出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認識、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理解他人,即為孩子做好“情緒管理”,讓孩子從小就擁有優(yōu)質(zhì)的情商。
本學期有幸接觸到了——幼兒共情陪伴課程,一個注重幼兒社會性心理健康的課程。即通過情緒管理教育,讓孩子學會傾訴和表達快樂、悲傷、緊張等各種情緒。
根據(jù)幼兒情緒管理的四個維度,對本班幼兒情緒管理做以下分析:
案例:晨間游戲時間,小朋友都在玩著手頭玩具,小A小朋友來到教室。剛過幾分鐘就有小朋友大聲地喊:“老師,小A小朋友老是搶我玩具,把我搭的全部弄壞了。”我走過去一看,小A小朋友在其他小朋友周圍晃來晃去,就是不回座位,問他為什么這么做,她很生氣地說:“我也要玩,他不給我玩!”我讓小朋友分一點給他,他卻大發(fā)脾氣,一手將桌子上的玩具全部推倒地上,哭著跑開了。
一、情緒識別:看、聽、問
看:看事情的經(jīng)過;聽:聽他自己的講述;問:問他為什么這么做?
二、情緒管理:知曉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換位思考
首先,我們需要關(guān)注幼兒的情緒反應(yīng),理解幼兒的失控行為,傾聽他的內(nèi)心需要,理解他的行為動機,站在他的角度進行問題思考。 我會在小A小朋友平靜下來時與他單獨談心,不帶任何責備的口吻,鼓勵他說說自己剛剛做了什么?為什么這么做(失控)?這樣做是否正確?應(yīng)該怎么做(自控)?很慶幸地是,小A小朋友是個聰明的寶貝,他能很好地和我交流,說出原因,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這是自控的關(guān)鍵。原來是他先把玩具放在了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想上完廁所回來再去玩,知道了他的原因以后,變得可以理解他了。
三、情緒表達:通過肢體、語言等方式將情緒表達出來
首先要允許幼兒有不同的情緒出現(xiàn),這個情緒也包含負面情緒。他可以通過語言的方式告訴同伴的心情,讓同伴、身邊的人知道他生氣、憤怒的心情。
四、情緒調(diào)節(jié):幫助他人或自己從情緒中走出來(轉(zhuǎn)移注意力、回避、傾訴、運動)
1.給孩子一個釋放情緒的空間
當孩子出現(xiàn)不滿情緒或者暴怒的時候,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厲聲制止,也不是好言相勸,更不是做出各種承諾,而是給孩子一個發(fā)泄的機會,讓孩子盡情釋放他們的憤怒和不滿情緒。
2.拿出耐心傾聽孩子
與孩子共情,贏得孩子的信任,然后再引導他們怎樣解除不愉快的情緒。教給孩子生氣的時候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什么行為是能夠容忍的,什么舉止是不能夠承受的,這樣孩子在以后處理自己的各種情緒時就不會太出格。
3.民主地對待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給孩子列舉這種行為背后的多種可能性,然后與孩子一起分析每種行為的結(jié)果是什么,讓孩子自主選擇,要明確告訴孩子自己的選擇,無論結(jié)果怎樣都必須自己承受,父母、老師不會幫他們的。
4.明確規(guī)定行為底線
確立孩子基本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有意引導孩子的從眾心理,對于特別任性孩子的情緒管理要實行以退為進的方式來進行。首先給孩子分析他們的這種行為利弊是什么,這樣做的后果是什么,他們能得到什么,失去什么等等。孩子明白了這些后自然會知道他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了,因為人的潛意識最能保護自身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行事的。
小A的爸爸媽媽平時工作很忙,孩子都是阿姨和姥姥陪著,以至于小A小朋友是一個性格急躁、不愿意接受任何人的幫助與批評、家里的人對她很是寵愛以至于她唯我獨尊、對身邊的人沒有任何安全感的小朋友,通過這一件小小的事情,發(fā)現(xiàn)小A小朋友像在幼兒園找到了安全感一樣,遇到問題愿意向老師傾訴,說出自己的感受,在幼兒園里大喊大叫的情況也在逐漸減少;甚至,連小A 小朋友的媽媽也有一些體會,一天晚上跟我溝通,說:王老師,我發(fā)現(xiàn)小A會理解我了,今天回家像往常一樣纏著我要跟我一起玩,但是我今天真的很忙,實在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陪她,我很抱歉地跟他說:“寶貝,媽媽今天真的沒有時間陪你,你能不能體諒一下媽媽,媽媽明天要開會,如果今天做不完作業(yè),明天就要被批評了?!睕]想到小A會跟我說:“我不想讓你被批評?!闭f著自己走了出去,過了一會我發(fā)現(xiàn)她自己在畫畫、讀英語,并沒有發(fā)脾氣更沒有大哭大鬧,我真的好感動,更多的是法子內(nèi)心的開心。孩子容易溝通了,也能夠理解他人了,好像一下子長大了一樣,這就是共情的力量,它在一點一滴地感染著每一個人。
共情教育是讓孩子學會聆聽別人談話、欣賞別人優(yōu)點、對待生活中得失等。這不但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還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人際關(guān)系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也是奠定孩子成功人生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