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哲
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是一種語言藝術性很強的教學手段,通常有領讀、齊讀、指名讀、分組讀、自由讀、分角色讀、示范讀等不同形式。朗讀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鞏固課文內(nèi)容、更好地領會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它是引導學生領略課文蘊含情感的極佳途徑。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
小學語文課文形式多樣,文質兼美,時代氣息濃烈,人文內(nèi)涵豐富,整篇課文充滿美的魅力,孕育著美的情趣。因此,在我們的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朗讀,在朗讀中整體感知,在朗讀中有所感悟,在朗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朗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指導當然很重要,教師應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不僅要讀出音韻,更重要的是讀出意境、讀出情味。
教師如何運用語言技巧來指導學生朗讀?怎樣讓朗讀避免“虛情假意”,達到“情真意切”?怎樣落實有效朗讀的指導訓練?筆者結合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拙見。
一、朗讀指導時,語言要有示范性和情感性
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的示范至關重要,有著特殊的榜樣作用。教師正確的范讀最能把文章所表現(xiàn)的強烈的愛憎情感直接傳遞給學生,范讀出于教師之口,入于學生之耳,了然于學生之心。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能準確地傳情會意,能引起學生的感情共鳴,使之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師在范讀課文時,除了具備發(fā)音準確、詞句分明、語速適宜、節(jié)奏鮮明、語調(diào)恰當?shù)然緱l件外,還應做到情真意切。因為,無真情的讀,即使朗讀技巧再高,也難以達到“示范”的目的。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用形象的話來說,就是在知識的活的身體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敝挥羞@樣,才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引起他們內(nèi)心的共鳴,激發(fā)他們對朗讀的興趣。要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在范讀之前就必須提前準備,反復琢磨朗讀的語氣、語調(diào)和情感,爭取在朗讀時發(fā)揮出最佳的水平,把書面語言轉化成聲情并茂繪聲繪色的口頭語言,讓學生聽后,產(chǎn)生強烈的朗讀欲望,從而達到激發(fā)情感的目的。
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文中充滿著作者對小女孩悲慘命運的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貧富不均的憎恨。教學伊始,教師就應先范讀,用聲情并茂的語言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并帶著真情實感進入角色。教師在讀開頭時,用低緩的語調(diào)和節(jié)奏,營造出冰天雪地、饑寒交迫的惡劣環(huán)境和氛圍;當讀到小女孩過馬路跑掉了鞋子時,語調(diào)要低沉,表情要悲傷;當讀到夢見自己到了天堂奶奶和燒鵝時,要滿懷愉快和充滿希望;要在讀到文末時,語調(diào)要沉重而堅毅。這樣,學生就會為小女孩的悲慘命運鳴不平,也會被小女孩的美好愿望所感動。這樣的范讀,以聲傳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從而達到情感熏陶的目的。
二、朗讀指導時,語言要有提示性和點撥性
指導學生朗讀,必須提出明確而又具體的朗讀要求,讓學生知道讀什么、怎么讀。所以,指導的語言應有提示性和暗示性,要提綱挈領,言而不煩,要留有余地,給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此外,訓練中教師的“點撥”,必須“點”在關鍵之處,“撥”在疑難之處,不僅要選準時機,還要指在主要矛盾的集中點上。有時可一語道破;有時可迂回婉轉;有時則需旁征博引。有一次,我利用課外時間指導學生朗讀短文《麻雀》,如何讓學生理解“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我提示學生:朗讀語速要快,“石頭似的”語氣要重,以顯示緊張、救子心切的心情。范讀后,我進一步對學生進行點撥:“世界上無論人或動物都有母愛,這是一種無私的博大的愛,這種愛是一種奉獻,它能產(chǎn)生強大的、超乎尋常的力量,沖破一切艱難險阻,不畏強暴,不怕犧牲自己的一切。你能讀出這種母愛的感情嗎?”這樣的提示和點撥,讓學生更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和文章主旨,為接下來的朗讀增強了一定的感性認識。
三、朗讀指導時,語言要又激勵性和針對性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教育藝術的本領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彼^激勵性,主要是指對朗讀欲望的觸發(fā),朗讀情感的引發(fā),朗讀志趣和內(nèi)部動機的強化等。教師在指導朗讀時,要愛護、珍惜、發(fā)掘學生的朗讀的潛能。
朗讀后的評價要及時要評優(yōu)要有針對性,讓學生朗讀一遍,就有一點提高,就有一點收獲。評價語要充滿激勵性,千萬不可潑冷水,更不能譏笑嘲諷。學生很看重教師的評價,恰如其分的評價不僅有助于學生朗讀信心的增強和朗讀水平的提高,也體現(xiàn)了教書與育人的和諧統(tǒng)一。
記得指導學生朗讀《鳥的天堂》時,有個男生自告奮勇站起來讀,可他的普通話較差,讀錯了許多字,同學們哄堂大笑。男生很尷尬,但仍然非常認真地讀完了課文。我及時表揚了這位同學勇敢而認真的朗讀態(tài)度;肯定了他不錯的音色和較強的感染力;同時針對他在朗讀中有許多字音不準、節(jié)奏處理不當?shù)默F(xiàn)象,面向全體同學進行矯正;并向他說明,同學們的笑是善意的,希望不要介意。這樣,既鼓舞了學生,也對文本進行了較客觀的、針對性較強的朗讀指導。
在朗讀指導中,教師應盡量用熱情洋溢的語言,肯定學生朗讀中一切值得肯定之處;用發(fā)自肺腑的話語,表揚學生在朗讀中所取得的每一個突破;用充滿愛心的心聲,去祝賀學生在朗讀中所獲得的成功。因為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在學習上獲得成功而產(chǎn)生鼓舞的地方,才會出現(xiàn)興趣?!?/p>
(作者單位:湖南省湘陰縣東塘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