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平 朱惠 黃愛麗
[摘 要] 翻轉課堂是教育教學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手段,它在教學中使學生提高了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能力,加強了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這種教學方式對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有良好幫助。微課是翻轉課堂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化學是高職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的基礎課程,利用翻轉課堂對《氨基酸的一般代謝》進行了教學設計,主要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情況、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評價、教學反思等7個方面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分析,探討高職醫(yī)學檢驗技術學習生物化學的教學過程,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提高教學質量。
[關 鍵 詞] 翻轉課堂;微課;生物化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2-0050-02
21世紀是網絡技術的時代,利用網絡查找各種資源可以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實現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等多方面進步[1]?!胺D課堂”是信息技術結合教學過程形成較成熟的教學手段,它在學習中使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其內在目標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而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給學生學習提供支持答疑解惑[2]。課前學生通過教學視頻為主的教學資源實現知識的傳授,并記錄難以理解消化的知識;課上學生參與老師安排的討論、測驗題等方式完成知識內化。本文以生物化學的《氨基酸的一般代謝》章節(jié)為例,探討翻轉課堂在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學內容
(一)教材分析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要求,選擇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全國高等衛(wèi)生職業(yè)院校課程改革規(guī)劃教材,劉家秀、姚萍、房德芬等主編的《生物化學》[3],該教材內容重點突出,融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于一體,教材結構啟發(fā)思考,重在導學,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內容分析
本次教學內容選取是《氨基酸的一般代謝》。該內容是教材第6章氨基酸代謝中第3節(jié)的內容,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特點,本節(jié)重點介紹氨基酸的脫氨基作用、氨的代謝(尿素的合成)。本節(jié)知識點多,理論性強,結合臨床案例和生活經驗,通過搜集相關資料整合資源,利用“微課”云端課實施翻轉課堂教學,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犹骄?,將知識傳遞和內化吸收結合起來[4][5]。
(三)重點分析
根據課程標準及高職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學生技能的實際要求,教學重點為氨基酸的脫氨基作用:轉氨基、氧化脫氨基、聯合脫氨基作用;氨的代謝:體內氨的來源、氨的主要去路。
(四)難點分析
轉氨酶的臨床意義;肝性腦病與高血氨的關系,以及肝性腦病的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治療原則及健康飲食指導。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夠解釋氨基酸的脫氨基作用方式,指出轉氨酶與肝炎、心肌梗死的關系;(2)能夠理解氨的代謝:體內氨的來源、氨的主要去路——尿素的合成;(3)能夠分析高血氨對肝性腦病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微課”課前學習,提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2)通過PBL教學法,確定討論任務,學生分工協作,進行小組討論,提高學生團隊協作與分享能力;(3)通過案例教學法,加強知識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能力;(4)通過如講授法、啟發(fā)教學法、頭腦風暴法等,鼓勵學生心理上的滿足,產生求知欲望,強化學習效果[6]。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課前的學習活動,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導學生觀察寬闊的生活情景,學會搜集和處理信息,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去。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探究知識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學會解決相關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思路。
三、學生情況
教學對象為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二年級學生,他們具備了醫(yī)學基礎知識及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等化學理論,系統(tǒng)學習了生物化學物質代謝及調節(jié)對機體的重要性。該專業(yè)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較強的表現欲,不喜歡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對網絡信息資源具有較高的興趣積極性。同時有些學生思維惰性,不善于思考,缺乏團隊合作精神。因此,著眼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刺激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翻轉課堂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教學相長、提高教學質量。
四、教學過程
(一)教法和學法
生物化學在生命科學、基礎醫(yī)學及臨床醫(yī)學等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理論強、概念抽象復雜,如何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及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質量至關重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網絡的普及,“微課”“翻轉課堂”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新興的教學手段,為教學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在教學過程中,實施任務教學法、案例分析教學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及“翻轉課堂”多種教學,結合生物化學課程自身特點,指導學生做好課前準備、課上內化、課后鞏固,實現“做、學、思、考、知”五位一體,教學生學會學習。
“微課”和“翻轉課堂”,不是一個完整的課堂,而是服務于課堂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或者幾個教學活動的集合。“微課”應以教師講解演示的“微視頻”為主,輔之以“微作業(yè)練習”“微案例”等學習資料,同時還應建立完善的在線答疑、在線測試、在線調查等自主學習活動的學習反饋體系。這一過程,現可以手機軟件APP藍墨云班課實現。
(二)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使用多媒體復習蛋白質的結構與生理功能,寫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指出基團化學反應的可能性,提出問題,引出本次課的主題——氨基酸的代謝。學生通過老師的講解鞏固知識,激發(fā)學習動力與興趣。
體內蛋白質的降解特點:通過“云班課”布置的任務,真核細胞中蛋白質在溶酶體的降解特點是什么?蛋白質依賴泛素降解的特點是什么?學生提前預習,積極思考問題,并完成上傳資料。課上分組討論,每小組由2名學生回答問題。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小組合作,交流、討論、互助學習,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和團隊協作的能力。
氨基酸的脫氨基作用:制作微課視頻,通過案例教學法引出臨床上檢測肝功能時,生化檢驗需測轉氨酶,根據轉氨酶活性判斷肝功能是否正常,指出氨基酸脫氨基作用方式及各種脫氨基作用特點。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和做在線測試卷,加強了自主學習,將重點理論知識點提前了解。老師根據在線測試卷的結果,發(fā)現學生的問題,講授時著重講解。學生通過課前的預習和課上知識內化學習,鍛煉了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微課作為翻轉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內容集中、主題突出、針對性強,搭配相應的學習資源。
氨的代謝:制作微課視頻,以動畫的形式分析“肝性腦病”的臨床表現、診斷指標、發(fā)病機制、治療原則,飲食指導。利用云班課布置任務:(1)高血氨病人為什么要用酸性透析液灌腸?(2)氨的代謝物是以什么物質排出體外,以減少中毒?(3)氨的來源和去路、轉運過程是什么?學生積極查閱資料,完成課前任務,提出相關重點和難點問題,課上積極思考問題,共同討論,以小組為單位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五、教學資源
為了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師生、生生間實時互動,達成教學目標,對多種資料進行了整合。學校資源:利用學校圖書館進行資料查詢,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信息資源:利用網絡查詢資料,現代教具進行圖片及視頻的演示;文本資源:利用教材、教學參考資料、教案、自主學習任務單等,加強學生探究學習,合作學習。
六、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教學評價的兩個核心環(huán)節(jié):對教師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的評價、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教師教學工作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評價量表的作用在于通過評價指標的導向及評價結果的反饋,為廣大教師及教學管理人員提供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決策參考依據,從而激勵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學習是持續(xù)的過程,應從多方面進行評價,具體表現為:(1)資料收集:能否完成課前視頻的學習,提出的問題是否具有建設性。(2)課堂提問:課堂上老師不時設置問題,不斷反饋教學效果。(3)案例討論:案例分析討論后,由學生和教師點評,選出優(yōu)勝組。(4)計劃制定:是否全面,內容是否正確,是否有條理。(5)作業(yè)情況:課后作業(yè)完成及時性和正確性。(6)評價方式: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小組評價及老師點評。
七、教學反思
“翻轉課堂”是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手段重新規(guī)劃課前、課上、課后的教學安排,通過知識傳遞、知識內化、知識鞏固的顛倒安排實現傳統(tǒng)教學中的師生角色的翻轉。教師不僅是課程內容的傳授者,更多的變?yōu)閷W習過程的指導者與促進者,學生則由原來被動接受的聽從者轉變?yōu)榻虒W活動中的積極主動的參與者。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教學設計方法,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該課程實施的最大亮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在內容的組織形式上,從學科體系為中心轉向工作任務為中心;其次,在能力的培養(yǎng)上,從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轉向注重綜合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最后,在教法和學法上,從側重怎么教轉向促進學生如何學。
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個別學生不能在課前完成視頻的學習,導致無法參與課堂討論,老師要及時找出原因,提供幫助。二是部分學生在溝通時,有熱情但缺乏技巧,不能產生同理心,老師要深化課程改革,多為學生提供真實或模擬工作環(huán)境,讓學生在做中學,提升綜合職業(yè)能力。
參考文獻:
[1]武生榮,馬啟龍.論信息化教學策略和方法[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5(7):118-120.
[2]劉艷斐.“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5,2(25):61-66.
[3]劉家秀.生物化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91-96.
[4]彭瑤.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3-15.
[5]鄭君芳,賀俊崎.“微課”與“翻轉課堂”應用于生物化學教學的初步探析[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4,11(28):71-73.
[6]朱冬冬,張小玉,張秀梅.淺談護理高職學生生物化學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科技教育,2015(35):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