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春市第104中學 李 文
幾何圖形變換問題的思考
吉林省長春市第104中學 李 文
近年來,一些地區(qū)中考相繼出現(xiàn)了圖形變換問題,也就是“感知”、“探究”、“應用”,關(guān)于這類問題該如何思考和解決呢?“感知”就是利用特殊的圖形易證得線段相等、角相等、三角形全等或相似等等,雖然不要求學生書寫證明過程,但學生要清楚這一證明過程。“探究”就是圖形有了變化,一般在已知不變或增加條件的情況下,圖形由一種圖形到另一種圖形,或原有圖形經(jīng)過旋轉(zhuǎn)、平移等,一般情況下,“探究”結(jié)論的證明與“感知”的證明是完全一樣的,“感知”怎樣思考,“探究”就怎樣思考,個別時有些變化,也就是感知為探究作了鋪設(shè)?!皯谩本褪窃谔骄康幕A(chǔ)上求線段的長度、角的度數(shù)以及圖形的面積、周長等等,這一過程的思考是在探究的基礎(chǔ)上,要有探究過程的思維模式,運用新增加的條件及圖形的變化來解決。結(jié)合這幾年的試題,歸納出以下幾種常見類型:
例1 感知:如圖①,△ABC和△CDE都是等邊三角形,且點B、C、E在一條直線上,連接BD和AE,BD、AE相交于點P,猜想線段BD與AE的數(shù)量關(guān)系以及BD與AE相交構(gòu)成的銳角的度數(shù)。(只要求寫出結(jié)論,不必說明理由)
探究:如圖②,將△CDE繞點C逆時針旋轉(zhuǎn)一定的角度,其他條件不變,上述的結(jié)論是否還成立?請說明理由。
應用:將△CDE繞點C逆時針旋轉(zhuǎn)至如圖③所示位置時,恰好有∠AEC=30°,AE=6,BE=9,則CE= 。
圖①
圖②
圖③
解:感知:BD=AE,BD與AE相交構(gòu)成的銳角度數(shù)是60°(可通過△ACE≌△BCD證得)。
探究:∵△ABC和△CDE都是等邊三角形,
∴BC=AC,DC=EC,∠BCA=∠DCE,
∴∠BCA+∠ACD=∠DCE+∠ACD,
∴∠BCD=∠ACE,
∴△BCD≌△ACE。
∴BD=AE,∠BDC=∠AEC。
∵∠GFD=∠CFE,
∴∠DGF=∠DCE=60°。
例2 探究:如圖①,在菱形ABCD中,點E、F、G、H分別是邊AB、CD、AD、BC上的點,已知AE-DF=AG-BH。求證:GH=EF。
圖①
圖②
解:探究:如圖,在菱形ABCD中,過點D做DE'∥EF交AB于點E',過點B做BG'∥GH交AD于點G',則四邊形DFEE'、四邊形BHGG'為平行四邊形。
∴ DE'=EF ,BG'=GH,DF= E'E ,BH= G'G。
在菱形ABCD中,AD=AB,
∠BAD=∠DAB。
∵AE-DF=AG-BH,
∴AE'=AG'。
∴△ADE'≌△ABG'。
∴DE'=BG'。
∴EF=GH。
例3 探究:如圖①,點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邊AB上的一點,點E是直角邊AC上的一點,∠EDF=45°,DF交另一直角邊BC于點F。求證:△AED∽△BDF。
應用:如圖②,點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底AB的中點,點E是腰AC上的一點,∠EDF=65°,DF交另一腰BC于點F。若∠A=65°,AE=5,AB=6,則BF= 。
圖②
圖①
解:探究:∵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ED+∠ADE=135°,
∵∠EDF=45°,∴∠ADE+∠BDF=135°,
∴∠AED=∠BDF。
又∵∠A=∠B=45°,
∴△ADE∽△B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