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雁鈺
教在學的“起點”上 學在樂的“探究”中
——例談勞技教學中自主探究策略的構建
姚雁鈺
本文以課例研究為依托,著重論述了如何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分別從自主學習、操作實踐、評價展示三個方面,為學生成功習得技能,掌握編織要領構建適合的策略,促使學生形成更加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習效率。
自主學習;操作實踐;評價展示
《編蜻蜓》是編中國結一單元的拓展教學內容,主要依托中國結的平結的基本編織技法來創(chuàng)新編織生動形象的小動物——蜻蜓。因為這里既涉及舊知又要創(chuàng)新編法,所以構建適合的策略讓學生在有限的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習得技法,獲得成功的體驗,幫助學生更有效地開展學習,是這節(jié)課設計時主要考慮的關鍵所在。
本文就筆者在平結《編蜻蜓》一課的教學實踐與思考談自己的三點體會。
《編蜻蜓》要點介紹:
教學目標:
1. 能夠讀懂制作示意圖,根據(jù)示意圖編織蜻蜓。
2. 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 在實踐中收獲創(chuàng)新的快樂、增強審美意識和質量意識。
4. 在親歷實踐的過程中,學會交流、合作。
教學重點:學習編制蜻蜓的步驟和方法,獨立完成編蜻蜓。
教學難點:抓住蜻蜓的外形特征進行編制,掌握蜻蜓翅膀的編法。
1. 前置作業(yè),鞏“舊知”技法,夯“新知”基礎
編蜻蜓的基本技法需要用到平結,所以對于本節(jié)課來說扎實的平結基礎至關重要,但是平結的技法又不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要點,所以如果把復習平結放在課上進行,對于掌握平結的學生來說是浪費時間,但對于沒有掌握的學生也不可能在課堂上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教學,所以我們可以把此環(huán)節(jié)搭建前置平臺讓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基礎技法。
在《編蜻蜓》這節(jié)課的課前我布置了這樣一個前置作業(yè):
例:根據(jù)前置導學單完成平結編織,有困難可以同學之間相互合作。
平結口訣:左壓線芯右壓左,穿出去后再拉緊;
右壓線芯左壓右,穿出去后再拉緊。
考慮到這是之前學過的技法,所以教師沒有給予任何指導,而是完全讓學生在課前自主完成。教師上課之前進行了前置作業(yè)檢查,有的學生編了很多根,有的學生還根據(jù)以前教的知識編了手環(huán),前置效果非常理想。
2. 導學解疑,調已有“經(jīng)驗”,探學習“步驟”
為了了解本節(jié)課學生的基礎教學點在什么地方,教師將蜻蜓編織的方法設計成導學單,搭建自主學習“平臺”,教學時請同學們根據(jù)導學單,同桌合作一起研究蜻蜓各部分的編織方法。
編蜻蜓導學單
(一) 編織頭部
對折擺線,穿珠做成眼睛編一組平結,拉緊,上推,完成頭部
(二) 編織(2對)翅膀
1.在尾部編一組平結,調整拉緊,注意左右對稱。2.將編好的結從尾部上推到頭部。3.在尾部再編一組平結,比第一組結稍短。4.再次將編好的結從尾部上推到頭部。
(三) 編織身體
編6組左右平結剪去多余線頭
(四) 燒織尾部
燒結,做成尾部完成蜻蜓作品
教學時我們欣喜地看到學生們完全能讀懂織作示意圖,并能根據(jù)示意圖自主了解每一步的編織方法。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不能只是觀察,勞技課堂注重的是動手實踐,所以我們在自學過程中要搭建自主學習的操作平臺,讓學生根據(jù)導學單自己動手嘗試感知,這樣一方面可以節(jié)約課堂時間,另一方面也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會的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學,學生能自主解決的教師不需要重點教,只要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作為教師要教在學生的起點處,而這樣的教學設計也是最好的把握與了解學生知識基礎點的教學平臺。
1. 游戲比拼,重點環(huán)節(jié)“速”檢驗
第一步的操作關鍵是要編一組平結,也就是左右各編一次,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制作示意圖還是接觸得不多,所以很多學生在自學時沒有弄明白具體操作方法,編織的頭部松動不牢固。針對這樣的學習基礎,我搭建游戲平臺,讓學生通過游戲大比拼的形式比一比“誰編的頭部更牢固”。我有意識地選了兩位學生讓他們上臺演示操作,學生們通過觀察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松動的原因,為了鞏固技能,我馬上布置全班比賽的任務,學生們各個興趣盎然、積極性高漲,通過比拼也快速掌握了第一步蜻蜓頭部的編織技法,教學效果非常理想。
2. 導學結合,自主實踐“樂”體驗
勞動與技術課對于學生技能的習得是非常關鍵的,所以對于第二步編翅膀作為本節(jié)課的難點,教師有必要搭建模仿操作的平臺,對學生進行細致的技能指導。學生在導學單自學環(huán)節(jié)應該對于翅膀的編織有點了解,但是不完全清楚。所以這時教師就要發(fā)揮指導作用,將翅膀編織與平結編織方法進行對比教學,引導學生根據(jù)翅膀的外形結構,重點突出兩對翅膀要舒展開來,而且要做到左右對稱,一對大,一對稍小一些。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呢?教師實物投影演示時一定要讓學生觀察到把結編在尾部再上推與緊跟著編在上面的區(qū)別,明確后讓學生跟著一起動手模仿編織一對翅膀。學生操作成功,臉上露出的喜悅不用言表。
1. 小組“互”評,推薦優(yōu)秀作品
小組評價的目的是讓每一位學生的作品都得到同伴之間的正確點評,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更是學生諸方面能力得到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編蜻蜓》這節(jié)課我的教學安排是每人都完成一件作品,先完成的學生幫助組內其他學生,所以對于本節(jié)課的作品呈現(xiàn)教師沒有把所有的學生作品都進行集體展示,而是搭建小組評價平臺,以小組為單位選取最佳作品進行推薦展示,一方面考慮到時間上兼顧不到,另一方面也為了有更好的展示效果。在小組評價時學生們從蜻蜓的編結步驟正確、外形平整美觀、抽線用力均勻、團結互助合作等方面進行互相評價,然后推薦出票數(shù)最多的作品進行班級展示交流。教學實踐證明學生有審美能力和客觀正確的評價能力,都非常公正、認真地推選出了小組的優(yōu)秀作品。
2. 全班“展”評,遴選最佳作品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課前我準備好荷花圖片,為展示搭建平臺。學生將每組選出的優(yōu)秀作品粘貼到荷花展板上,頓時一幅栩栩如生的蜻蜓荷花圖展現(xiàn)在每一位學生的眼前,同學們不約而同地發(fā)出了驚嘆聲,臉上露出掩飾不住的成功喜悅。接著通過學生們客觀的集體評價,競爭角逐,最終選出了班級最佳作品,作為獎勵我們將最佳作品粘貼到荷包的尖尖頭上,學生們脫口而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并獻上了最熱烈的掌聲。教師也將這幅同學們齊心協(xié)力完成的作品送給了班級,賦予了作品應有的價值。
3. 教師“定”評,升華個性作品
小組里還有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請同學們送給我們的聽課老師,聽聽聽課老師的評價。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掀起了本節(jié)課的高潮,孩子們敢于正視自己的作品,在聽取評價的過程中也進一步掌握了作品制作的關鍵點,使每一位學生在評價環(huán)節(jié)中有所得,更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回顧整節(jié)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可見,教師搭建合理的教學平臺,能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更加有效地突破自己的能力極限,在主動的探究、實踐中學會交流、合作,習得技能,收獲創(chuàng)新的快樂、增強審美意識和質量意識。
姚雁鈺,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雙鳳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