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丞峰
潮流與學院教育
——“時代質感”四川美術學院作品展
顧丞峰
川美的特點在于不同時期引領藝術潮流,都與學院教育有深刻的關系;藝術觀念自由、開放,教師的示范引領, 對當代藝術的重視,也是川美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經(jīng)驗。
學院教育,藝術觀念,時代精神
Abstract:Leading the trend of art is the feature of SCFAI,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cademy education. The free and open artistic concept, the model guide of teachers, and stress on contemporary art are the important experience of SCFAI’s success.
Keywords:academy education, artistic concept, spirit of the time
四川美院在一個交通并不發(fā)達的偏安一隅的位置上,為什么他們能夠以這樣的方式來呈現(xiàn)這樣的展覽?今天我看展覽的時候就在想,我在南京藝術學院當了十幾年的教師,如果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專業(yè)要辦這樣的展覽能不能辦得起來?怎么辦?展覽思考的路徑是什么?怎么選擇藝術家?突然想起這個問題,是跟川美的教學有關的。
我注意到展覽中選擇的藝術家主要以教師為主,有在職教師,也有當年學校培養(yǎng)出來已經(jīng)離開學校的教師,甚至還有一些學生。以這樣一種遴選的方式,如果南藝要辦這樣一個展覽,選擇的余地可能比較大,但是能不能支撐起九個展廳那樣的一個龐大的場面,我心里沒有底,確實是感覺撐不起來,不是自貶。如果我們做這樣的展覽能呈現(xiàn)出一種什么樣的面貌?反過來這可以引證出四川美院的特點,我們做不出來的地方就是四川美院的特點。
川美無論是在“鄉(xiāng)土”、“傷痕”,還是“生命流”等一系列的美術潮流當中都是潮流領導者。在20世紀90年代,提到比較多的是“中國經(jīng)驗”。新時期2000年以后談得更多的是“新卡通”,這些在展覽當中都有呈現(xiàn),而且引導的是全國性的潮流。如果我把南藝拉到這里來能夠呈現(xiàn)出什么東西?我想了一下,比如說在20世紀80年代有全國影響的“新潮美術”時期的“紅色·旅”、“江蘇青年藝術周”等。但是當時這都是以一種“反叛學院”的方式出現(xiàn)的,雖然都是學院畢業(yè),但主要是反叛方式,甚至在當時的學院也是受到打壓的。在之后可能能夠跟全國的潮流有關聯(lián)的是“新文人畫”,在南京當然是一個大本營,我考慮這個潮流和這個學院教育的關系,怎么去選擇藝術家和潮流的關系。這跟我們學院領導的觀念和教學的主張,以及科系設置等都有關系。我們對美術教育改革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科系設置、師資安排、教學管理……核心的問題還是作為一校之長的管理觀念,這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從這一方面學院的作用可以分成幾個層面:
首先是在學校層面上對新藝術、對人性的藝術的提倡,寬松的氣氛。在這一點上四川美院是一直做得比較好的,可以說是成功的一個原因。
其次是教師們的典范作用和形成的氛圍,這也是四川美院之所以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我記得當年張曉剛說過這樣的話,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他們幾個年輕藝術家張小濤、楊冕辦展覽的時候,大家都去了,葉永青、周春芽等一起吃飯的時候說今天感覺像他們自己辦展覽一樣,像過節(jié)一樣。當時我聽到這個話很有感觸,也挺感動,這種氛圍可能是很多學校求之不得的。不只是互相幫襯,完全體現(xiàn)出教師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開放的態(tài)度。
再者,直接在教學上對當代藝術、對新藝術的鼓勵和鼓舞,甚至是教學課程的安排,但在這些方面我對四川美院的了解不夠。我想這樣幾個方面的構成才能充分形成在現(xiàn)代、后現(xiàn)代時期脫穎而出,能夠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這樣一個令我們大家都非常羨慕、仔細想起來又有一些汗顏的展覽。一方面表示祝賀,思考能夠成功的原因;一方面也反思其他一些院校,我們的一些可能性,這樣才能夠把川美的經(jīng)驗在更大程度上向國內其他高校擴散。
Trend and Academy Education
Gu Cheng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