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峰
個性化、人性化的“中國經驗”
——“時代質感”四川美術學院作品展
李曉峰
改革開放以來,四川美院能超越地域性,在國內產生巨大的輻射力,最為核心的體現(xiàn)為對“人性”的關注與對個性的強調。個性的張揚,在于尊重創(chuàng)作主體的自由。川美的“中國經驗”表達了社會需求,具有巨大的文化影響。川美的藝術創(chuàng)作還具有開放性、原創(chuàng)性、自生性,有謙遜的學習精神,也敢于不斷地自我放逐與破界。
原創(chuàng)性,個性,藝術創(chuàng)作
Abstract: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SCFAI has done beyond the locality,generating mighty radiation force, and the essential re fl ection of this is the emphasis on humanity and individual. The display of character originates from the respect for the Chines freedom of creation subject. The experience of SCFAI expresses the demand of society, which has tremendous cultural in fl uence. The artistic creation of SCFAI is full of the spirit of openness, originality, autonomy and modesty, which also dares to break rules.
Keywords:originality, feature, art creation
地處西南一隅的川美,為什么有這么強大的輻射力?這是理解“學統(tǒng)”問題的一個密碼、一個鑰匙,我的理解從川美具有的兩個特點出發(fā):一個是個性化的特點;另一個是人性化的特點?!岸浴泵菜坪芎唵?,川美卻將其演繹得不簡單,既深入的復雜,又豐富的生動。川美因“二性”具有了極大的輻射力!
為什么川美在中國美術圈藝術界能夠最早出現(xiàn)反省“文化大革命”的一批“傷痕”作品,在今天看來不少已成了可以傳世的力作,還有那些幾乎同時出現(xiàn)的鄉(xiāng)土尋根、生命流與青春抒情的作品?就是因為川美有“人味”,有人的“感受力”,有人的“敏感力”,進而展現(xiàn)出自己獨有獨到的、原生原創(chuàng)的藝術能力,就是人性化與個性化并存并進的力量,這在中國那個時代是最需要的、也是最稀缺的。所以,川美雖是一個偏居西南山城的地方院校,卻代表了當時中國最大最強的需要。
進而,我們通過川美來反觀我們這個時代美術的“中國經驗”在哪里,就在于它呈現(xiàn)了中國最重要的需要?!皶r代質感”點出這回川美進京展的本質,就是川美所展現(xiàn)出來的時代需要與中國需要。
通過個性化、人性化的川美“時代質感”,我感到川美“獨立自由的個體精神”還表現(xiàn)出另三個特點∶
1.“開放性”,川美雖在一個相對邊緣閉塞的地域,但是它心胸開闊,不斷且更自覺積極地請進來、走出去。比如到清華的島子老師,從山東請去的張強教授,那時剛從美國返回的高名潞,還有外聘從上海來的王南溟等等。四川的師資像走馬燈一樣不斷地請進來,走出去,如嘉陵江水,滔滔不絕。這種開放性在中國是極為需要的。
2.“原創(chuàng)性”,原生原創(chuàng)的力量,自生力,自我更生能力,這與它的根性有關,與它的地方性、地域性有關,它雖從未妄譖老大,卻獨一無二,它才自信而不妄自尊大,才敢于開放,敢于請進來、走出去。
3.“兼容性”,是川美開放開朗性格的另一種體現(xiàn),川美的兼容性格還表現(xiàn)為一種虛心的學習精神,作為一個地方性院校,謙遜而不自詡老大,師生平等的關系便是突出顯示,沒有自以為是的狂妄,沒有把自己變成國字號野心,甚至不在乎自己叫什么,比如,即便重慶與四川分轄了,他們仍不在乎叫川美,他們用豁達、通脫與熱情,讓自己的內力不斷增強,所以他們既能尊重歷史,也始終面向未來,由此讓他們不斷跨越,就像跨越了“重慶”與“四川”的界限那樣跨越了地域的界限。
2008年王林在重慶創(chuàng)辦了全國首個青年美術雙年展,雖然沒能持續(xù)下去,當時我們仍激動了一把。因為那個時候是美術市場的高潮、學術的低谷,重慶卻生出個青年雙年展,覺得非??少F。當時我們佩服川美川軍的力量,思考“從西南出發(fā)”(也是王林之前就策劃的展覽)這條路能走多遠,能夠走多長時間,能不能敢于不斷地自我“出走”,敢于走一條為天下先甚至孤獨的“自我放逐”(尼采言)之路。川美在這一點上是厲害的,敢于破界、跨界、越界,這種無所顧忌的性格,既是巴蜀鮮明的地方性格,也證明著一種地方性力量,正是這種性格和力量,使它得以最早反省“文化大革命”,最早的反省青春與生命,最早用美術呈現(xiàn)了個性與人性的蘇醒與力量,并為我們提供了現(xiàn)當代美術活動的“中國經驗”。
The Characteristic and Humanistic “Chinese Experience”
Li Xiao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