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 要: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學生的古典詩歌鑒賞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學生在鑒賞作品過程中可以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激發(fā)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下面就高中階段對學生的古典詩歌鑒賞能力培養(yǎng)淺談策略。
關鍵詞:高中;古典;詩歌鑒賞;培養(yǎng)
一、立足文本,培養(yǎng)判讀能力
“沿波討源,雖幽必顯”。古典詩歌鑒賞的內(nèi)在規(guī)律就是以文本(作品)為立足點,通過鑒賞主體對文本的形式和內(nèi)容的滲入和觀照,從而使鑒賞主體獲得正確的審美判斷和審美愉悅。在古典詩歌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中,我們要從以下兩方面引導學生深入體察作品,培養(yǎng)對文本的判讀能力。
1.掃除文本障礙
(1)了解常識。首先,應讓學生對中國古典詩歌的流派有相當清晰的認識。我們要讓學生按照歷史的順序理清詩歌的發(fā)展脈絡;既要讓學生對各個時期的詩歌總體風格有所了解,還要讓學生對各個時期的不同流派的風格特點、代表人物及重要作家有比較深的認識。同時還應讓學生特別注意,我們說某一作家具有某種風格,是指詩人寫作的主調,并不意味這位作家的所有作品都具有這種格調。
(2)了解典故。運用文學典故是古典詩歌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詩歌中的典故通常包括歷史故事、神話故事、傳說、小說和詩文掌故等。古典詩歌中的典故被詩人或正用或反用,或明用或暗用。詩人臧克家說:“典故往往給今日的讀者造成不少麻煩,‘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這兩句詩引用了典故,不把它們的意思弄清楚,就打不開詩意的竅門。”
(3)了解背景。《孟子·萬章下》云:“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币馑际钦f,要了解一個人寫的詩書,就要了解這個人,了解他所處時代的特點。我們指導學生讀懂古詩,進而鑒賞古詩,就必須讓學生學會知人論世。
2.品味詩歌語言
首先詩歌語言不同于其他文學語言,它更形象精練,更富于色彩感、節(jié)奏感、動態(tài)質感。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鑒賞詩歌時,必須讓學生抓住詩人運用的富有表現(xiàn)力的妙字佳句。這些妙字佳句是詩人從“幾千噸語言的礦藏”中提煉出的足以表達詩歌內(nèi)容的詞句,對表達主題、深化意境、突出形象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次,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作與欣賞都強調聯(lián)想與想象,我們指導學生鑒賞,就要讓他們關注那些體現(xiàn)詩人語言功力和藝術用心的詩句,即關注那些在顛倒、跳躍、省略等方面顯示了詩歌內(nèi)在邏輯性的詩句。
二、透析考題,掌握鑒賞方法
1.關注題目
題目往往時詩歌的眼睛,透過題目我們可以看出的主要感情,或者了解詩歌寫作的主要內(nèi)容。比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題目就傳達了作者喜愛之情; 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題目表明內(nèi)容是寫送別,那么按照常理應該寫離別之情。
2.關注作者
要盡量了解詩歌作者的身世,他所處的時代特點,他的創(chuàng)作傾向,他的作品的風格特點等。這樣有利于我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把握藝術手法等。比如,如果作者是陸游,就應該想到他的詩詞內(nèi)容往往是表現(xiàn)抗敵報國的情感。
3.關注注釋
詩歌的注釋往往是詩歌的背景,透過這個背景,我們可以隱約的捕捉到詩人的思想脈絡。
4.關注情感關鍵詞
詩歌的本質是用來表達詩人的情感的, 要特別注意詩句里那些直接傳達作者情感的字眼。
5.關注意象
詩歌主要是通過塑造情感鮮明的意象來傳達作者的情感的。作者選用什么樣色調的意象,就要表達什么樣的情感。
詩歌的特質決定了詩歌鑒賞是一種高度的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活動。然而,由于學生生活經(jīng)驗不同、藝術經(jīng)驗不同、思想水平不同、藝術靈感的差異,他們在同一首詩中發(fā)現(xiàn)的世界也不完全相同。只要我們在實際教學中,結合詩歌教學的特點,立足詩歌文本,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和方法,必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促進學生詩歌的鑒賞能力和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