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美娜
摘要:我國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歷經了千百年的積淀,已經成為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結晶。正是由于民族文化元素的豐富多彩,其與書刊出版設計的融合才賦予了書刊更多元的藝術風格、更豐富的文化內涵、更高層次的設計蘊意,對于書刊出版設計而言,民族文化元素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為了更好地應對日趨激勵的市場競爭,書刊出版設計能否做到出彩成為關鍵,因此,有必要結合民族文化元素的應用,提高書刊出版設計水平,吸引更多受眾的目光,促進書刊熱賣、暢銷。
關鍵詞:書刊出版設計;民族文化元素;應用
書刊出版設計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著一國工藝文化水平的高低,因此,一直以來備受關注。當前,隨著國家文化的日趨繁榮與國際化發(fā)展,為了更好地突出現(xiàn)代書刊出版設計中的文化內涵與民族個性,必須注重民族文化元素的運用,鑒于此,本文重點結合書刊出版設計中民族文化元素的應用展開了深入探討,以求更好地利用書刊出版設計繼承和發(fā)展國家傳統(tǒng)民族文化。
一、民族文化元素概述
何謂文化元素?是一切藝術文化設計、造型的取材元素,是基于文字、圖案、紋飾、色彩、器具、建筑、樂曲等形態(tài)的元素。例如,我國的書法、龍鳳紋飾、中國結、印章、年畫、戲劇、皮影戲等,這些都屬于文化元素。而民族文化元素,針對的是我國不同民族的藝術文化元素,即一切可以呈現(xiàn)民族文化特色,代表民族文化特征的符號和元素的總稱。例如,藏文、蒙古文、布達拉宮、馬頭琴、苗族頭飾等。對于民族文化元素而言,由于其符號特殊,因而每當受眾看到該元素,就會產生與民族文化有關的聯(lián)想、記憶、印象。民族文化元素具有十分廣泛的社會認同,是其有別于其他民族的關鍵特質。
本文所研究的是書刊出版設計中的民族文化元素,因而指的是民族文化視覺元素,主要包括如下幾種類型:
1)文字。這是最為關鍵的民族文化元素之一,它不僅是人們日常的基本交際工具,還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載體,是一個民族情感與文明的紐帶。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我國56個民族多數(shù)均有自己的文字,如蒙古文、藏文、彝文等,有些使用范圍較廣,有些較小,有些甚至不再通用,具體而言,主要包括象形、音節(jié)、拼音文字三種,其中,納西族東巴文屬于象形文字,彝文屬于音節(jié)文字,維吾爾文等屬于拼音文,雖然很多文字使用已經不多,但卻充分呈現(xiàn)了我國各民族的悠久文化。
2)紋飾。民族文化元素中,紋飾是設計藝術中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類根據(jù)一定結構、規(guī)律簡化、抽象、具化而形成的圖形。紋飾屬于平面圖案的一種,但根據(jù)組織、結構、形態(tài)的差異性,其組合方式、表現(xiàn)內容千差萬別。紋飾包括自然、圖案紋飾兩種,前者包括人、動植物、景物等,后者是對意識、精神的一種物化形態(tài)。例如,蒙古族獨特的紋飾圖案、花紋等,將蒙古族典型的游牧特色淋漓盡致地呈現(xiàn)了出來,尤其是犄形紋飾,主要是由動物的犄角、頭部、眼睛等組成,每個犄角紋飾包括兩層,上層弧線上彎,下層為平線。此外,黎族織錦紋飾也被稱為藝術佳品,承載著濃厚的黎族傳統(tǒng)文化。還有苗族銀飾、土家族西蘭卡普紋飾等,此類紋飾元素都是書刊出版設計的重要資源和藝術素材。
3)色彩。民族文化元素中,色彩最具有象征意義,不同色彩所展現(xiàn)的色調、色相會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受到不同環(huán)境、地域文化的影響,各民族對于色彩的偏好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各類色彩的象征性也不盡相同,逐步形成了各民族獨特的色彩審美理念。以彝族為例,黑色、黃色、紅色的使用頻率最高,特別是黑色,極受推崇。此外,白、藍也是其偏愛的顏色?;刈甯珢劬G、白;蒙古更青睞紫、橙、綠;藏族鐘情于紅、白、綠、黃、藍五色。對于藏族人而言,白色象征著純潔、吉祥,藍色給人以深邃、廣闊之感,黃色代表希望、陽光、富貴,紅色則代表熱情,就像藏族人的性格那般。
對于民族文化元素而言,文字、紋飾、色彩是其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也是書刊出版設計中應用最廣泛、深刻的三種元素,其代表的寓意、象征千差萬別,不同的組合、搭配會帶給受眾不同的感官體驗,呈現(xiàn)不同的藝術效果與文化內涵。
二、書刊出版設計中民族文化元素的應用原則
在書刊出版設計中,民族文化元素的應用手法豐富多樣,雖然方法很多,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即實現(xiàn)民族文化精神、內涵與書刊出版設計的有機結合,實現(xiàn)設計形態(tài)的進一步升華,重現(xiàn)民族文化內涵與精神價值,使設計書刊更靠近當代讀者、觀眾的審美理念,與書刊的文化意蘊更加協(xié)調。
(一)和諧性
自古以來,民族文化均以“和諧”為最高理念,推崇“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無論是山川河流,還是日月星辰,都有其道,縱然倫理情長,也需遵于道,而和諧,就是各民族文化普遍認同的價值理念,也是我國民族文化的本源。因此,在書刊出版設計中,和諧原則是第一設計原則,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入,需要做到“天時地利、材美工巧,如此方可稱之為良。對于優(yōu)秀的書刊設計而言,切忌孤立各元素,無論是人為,還是選材,均應恰如其分,配以精妙的設計與工藝水平,方可帶來卓越的書刊作品。具體到不同的民族文化元素而言,需要掌握好不同元素的應用尺度、比重,利用對比、統(tǒng)一、均衡等多種途徑,達到視覺的協(xié)調與美觀。
(二)含蓄性
該原則也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藝術特質,因而書刊出版設計中需要遵循之。含蓄原則講究的是以有限的元素呈現(xiàn)無限的意蘊,從而實現(xiàn)“言有盡,意無窮”之效。正如傳統(tǒng)美學所提到的那般:藝術設計作品中應呈現(xiàn)詩意般的“含蓄”美感。雖然經過了千百年的文化滌蕩,含蓄原則依然是我國設計領域的重要性格之一,悄無聲息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設計師的審美。在書刊出版設計中,含蓄原則體現(xiàn)在各色彩、造型、形式上的內斂與包容方面,試圖用形喻義,言近而喻遠。
(三)簡約性
在我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審美中,簡約、扼要、凝練往往優(yōu)于璀璨、絢浮、明艷,無論對于書法、詩歌,還是繪畫、建筑、設計而言,創(chuàng)作者都試圖“收斂其芳姿”,絢麗鋪設也是淺嘗輒止,旨在保留其樸素、簡約與淳真之感。正如《莊子》中所提到的那樣,雖淡然無極,卻眾美而從之。在這里,“淡然無極”不是表象上的淺薄、寡淡、無味,單單這一“淡”字所隱含的意蘊,就值得深思,設計者理解之、推崇之,將“淡”視為簡約之姿,并將其融于自己的設計作品之中,以求線條的流暢,形態(tài)的簡約,色彩的醇厚,摒棄了虛華、浮飾,更關注功能與實用性,關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感??v然樸實無華,卻也雅致靈秀,明朗簡練,帶給人舒適、寧靜、淡泊之感。endprint
三、書刊出版設計中民族文化元素的應用策略
在書刊出版設計中,民族文化元素的科學運用,有助于弘揚傳統(tǒng)民族文化,實現(xiàn)傳統(tǒng)民族文化藝術與現(xiàn)代文化藝術的有機融合。因此,在設計中,除了需要樹立現(xiàn)代化設計理念之外,還需要充分利用各民族文化元素的特質,切忌過度夸張,也不要過于保守,最好給人以目光一亮之感,使讀者、受眾對書刊產生良好而深刻的印象。對于書刊出版設計師而言,需要利用民族文化中的文字、紋飾、色彩等個性化元素,打造出別具一格的設計風格,更好地傳達書刊設計理念,同時帶給讀者、受眾耳目一新之感,以期吸引更多人關注書刊、關注傳統(tǒng)民族文化。
(一)文字元素的應用
對于民族文化元素而言,文字元素的文化魅力不容小覷,也是書刊出版設計中的重要一方面,精彩絕倫的文字,能夠吸引讀者、受眾沉浸文中,不會有枯燥乏味之感,還能夠彰顯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帶給書刊更強烈的視覺沖擊。書刊出版設計中,除了需要從字體、大小、排版方面下功夫,營造出和諧、趣味、引人關注的效果以外,還需要融入不同民族文字獨特的文化背景、內涵,通過不同的組合、搭配,營造不同的視覺感受,賦予書刊更深厚的文化底蘊。首先,在書刊封面設計中,應當充分發(fā)揮文字的表達功效、價值,突出書名、出版社、作者等文字。除了文字的表達功能,還需要體現(xiàn)民族與文化屬性,傳達出該書刊的內容、主題、民族,給人以相應的聯(lián)想。其次,文字還應具有一定的裝飾性,例如,可以利用蒙古文、藏文、朝鮮文等作為文字,充分發(fā)揮其獨特的審美價值,賦予書刊封面更多的美感。還可利用民族文字,作為底紋,配以不同色彩的烘托,帶來雅致、靈動的美感。再次,在文字字體設計方面,需要結合書刊的主題、內容、類型等加以選擇,例如,可以采用不同時期多變式的民族文字字體,營造不同的視覺造型。例如,蒙古文中的“胡圖木”、“八思巴”,滿文中的女真字、滿文等進行應用,增強書刊的民族文化韻味。
圖1是《甘青藏族部落社會文化史研究》書刊封面,該書刊設計時融入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元素,以藏藍作為底色,采用藏族四大紋飾作為裝飾結構,利用銀色文字標記書名、作者、出版社,并增加了布達拉宮紋飾,不僅突出了該書刊的民族性特點,還通過藏族文字、紋飾、色彩的搭配,提高了書刊的文化底蘊與審美品位,帶給讀者厚重、樸實、莊嚴、典雅的美感。
(二)紋飾元素的應用
紋飾是民族文化元素中最具特色的圖形元素。在書刊出版設計中,紋飾的應用十分廣泛,其不僅能夠傳達豐富的文化內容、精神追求,還能夠與文字、色彩等其他元素相組合,賦予書刊更多元化的內容,帶給讀者、受眾不同的聯(lián)想與感官享受。紋飾實質上是民族文化意識與精神的一種物化,在書刊設計中,可以采用象征、比喻、變異等手法傳達主題和內容。紋飾元素的選擇不僅應當滿足書刊的內容,還應滿足整體審美等構圖基本原則。我國各民族文化歷史悠久,創(chuàng)造、保留下來的各種紋飾圖案豐富多彩,也為書刊出版設計提供了優(yōu)秀、豐富的素材。以《神秘湘西》書刊封面設計為例,從圖2中可見,封面構圖是以湘西鳳凰古城圖片作為整體構圖元素,以藍色作為書刊封面背景,同時顯現(xiàn)著若隱若現(xiàn)的天光,漏白狀的文字搭配著極具民族特點的祥云紋飾,呈現(xiàn)出了一幅和諧、靜謐的美圖,令人心生神往,這就是圖形紋飾所帶來的魅力。
(三)色彩元素的應用
在書刊出版設計中,色彩幾乎無所不在,而且其覆蓋了文字、紋飾、圖片等所有元素,與文字、紋飾等一樣,色彩也有表意、裝飾的功能,也是其他各類民族文化元素的呈現(xiàn)背景和基本載體。對于不同民族文化而言,對色彩的偏好、意義的認知各不相同,由此對受眾所引發(fā)的心理感受也具有很大的差異性。色彩元素設計得當與否,關乎書刊民族性能否科學表達,也關系著其他各視覺元素的和諧與否、整體構圖的質量情況。以《漢族移民與近代內蒙社會變遷研究》書刊設計為例,其封面所運用的總色調是漸變的褐色,接近于蒙古草原夕陽風光,讀者只消看一眼,思緒就會立即被帶到“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蒙古草原,并產生一種游牧、篳路、滄桑變化的聯(lián)想。就該設計即可看出,這種極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色彩選擇與應用,會引發(fā)讀者的深刻聯(lián)想,給人以強烈的感官刺激。當然,該封面設計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即書名文字尺寸處理有失科學,在整體構圖中所占比重過大,有種頭重腳輕之感,但絲毫不能掩蓋色彩設計的出彩。(見圖3)
一言以概之,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其所包涵的文字、紋飾、色彩等視覺元素為書刊出版設計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加上其深厚的文化意蘊與獨特的形式美感,賦予書刊更深層次的文化底蘊。當然,書刊出版設計中,切忌過于關注民族文化元素,忽視現(xiàn)代視覺元素的應用,否則可能會無法同現(xiàn)代社會相接軌,也不能由于盲目追求現(xiàn)代視覺元素,而摒棄民族文化元素,導致書刊作品缺失應有的文化魅力,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方可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民族文化,使其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李紅霞.書籍封面設計中的字體探討[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29(04):293–296,498.
[2][英]羅杰·福塞特唐(著),黃蔚(譯).裝幀設計:書籍·宣傳冊·目錄[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4:256-258,394.
[3]鄭丹丹.論少數(shù)民族視覺元素在我國民族書籍封面設計中的應用[J].西北民族大學,2011,14(21):122-128.
[4]楊柳.淺談設計理念與方法在書籍設計中的運用[J].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2014,21(11):251-255.
[5]余巧,沈德坤,李鵬.云南少數(shù)民族圖形元素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J].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2012,10(13):339-3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