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軍勝
摘要:初三物理復習教學旨在通過系統地,有計劃地復習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初三物理教學應反映出新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尊重和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關鍵詞:初三物理;自主學習;培養(yǎng)
復習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復習教學中如何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復習,對提高復習效果具有一定的影響。
一、初三物理復習課教學目的
初三物理復習課主要是面向即將參加中考的初三年級的學生,有效的教學首先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這也是衡量有效教學的唯一標準。 其次,要動員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這是物理復習課的起點和基礎。 最后,為學生提供和創(chuàng)造適當的教學條件,促進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是初三物理復習課有效教學的本質和核心。
二、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實施策略
2.1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教師要充分把握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方法,充分把握初三物理新課程標準理念。根據學生的物理實際情況,對學生接受和理解的能力做出科學的判斷,并且為了學習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幫助學生順利達成學習目標。初三教師的責任重大,學生的學習壓力也很大,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和激勵是每一位物理老師所擔負的責任。如在做“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時,教師在實驗之前可以先向向學生講解實驗步驟,引導學生成功快速地完成實驗。在學生做實驗之前,先給學生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進行實驗。這比盲目地直接去做實驗要好得多,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老師可以給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杠桿必須在水平位置平衡,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必須沿豎直方向,為什么要這樣要求?”學生圍繞這一問題投入了實驗,等完成實驗后得出這樣的答案:之所以杠桿一定要在水平的位置保持平衡,原因是它可以克服杠桿自身重力的影響(使杠桿水平平衡時杠桿自身重力的力臂為0),還可以直接從杠桿上讀出力臂的大??;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必須沿豎直方向便于直接從杠桿上讀出力臂的大小。 通過這樣的實驗,不但引起了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興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2.2建立互助學習小組進行合作探索
物理學是一門科學性學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感覺不到,這對學生物理知識的學習帶來一定的難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分組法,特別是在實驗中,利用小組合作進行實驗,可以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例如:教師以“機械效率”實驗為例,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由組內學生推舉出一名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實驗,在實驗前準備好實驗所需的設備,然后開始小組討論具體的實驗步驟,然后開始動手實驗。對于機械效率的實驗研究,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下,比較不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或者在同一滑輪組的情況下,比較不同環(huán)境的效率。根據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結論,當提升同等重量的物體時,移動輪越來越重,其機械效率就小,同一個滑輪組,提升的重物不同的時候,機械效率也不同,重物越重,效率越大。在物理復習的教學中通過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知識深度的記憶。當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就要參與其中,提出自己的看法,解決問題,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且提高學生復習的效率。
2.3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空間
在物理復習課上,要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進行更多的自我探索,體驗,對問題就會有更多的思考。與學生更多的進行溝通,交流,促進知識進一步擴展,理解。在復習最好階段就是通過大小的模擬考試來進行的,通過考試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讓他們見到不同類型的題目,并要求學生在最短的時間找到解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應試心理和良好的自學態(tài)度。多做題(題目要精選,不能采用題海戰(zhàn)),讓學生從中自主發(fā)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對錯誤的問題要反思,找到切入口,并且記住基礎的公式,對不明白的知識點要及時弄懂。
結論:
在初三的物理復習課中,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總結和自我復習,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找出自己的弱點,并采取應對策略 同時,我們還需要把學習知識點進行系統,整合,將所有的知識點聯系起來,并學會獨立思考,多做精選的練習題,從自我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學習,鞏固知識,加深記憶,做到舉一反三、熟能生巧。
參考文獻:
[1] 鄭志湖.構建學生自主探究的物理學習模式的探索[J].課程·教材·教法,2011,3:81-84.
[2]閻金鐸,郭玉英.中學物理新課程教學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 陳玫.物理復習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下旬),2012(9):131-133.
[4] 蔡志誠.在初三物理復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3(10):90-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