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婷婷++張晶晶
摘 要:文章通過簡要闡述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本科生導師制在對學生提供學業(yè)生活成長幫扶時,對擔任導師的高校教師的個人成長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一、關注學生,精準落實“立德樹人”教育任務;二、緩解職業(yè)倦怠,提升職業(yè)幸福感;三、雙向教育育人,逆向推動教學改革;四、參與學生教育管理,拓寬知識渠道。
關鍵詞:導師制;高校教師;個人成長
中圖分類號:G645.1 文獻標識碼:A
本科生導師制是高校一項應用成熟的學生教育管理制度,在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上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信陽學院作為一所學風濃郁、辦學聲譽良好的民辦本科院校,為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實施了學習生活導師制這一創(chuàng)新的育人模式。通過公開選拔應聘,校理事會聘請了本校專職教師作為大一新生的學習生活導師,每名導師負責管理10名左右的新生,在思想引導、專業(yè)輔導、生活指導、心理疏導等方面為學生提供專業(yè)化、親情化、系統化、個性化的指導幫扶。在理論結合實踐的基礎上,本科生導師制對推動高校青年教師個人成長的表現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注學生,精準落實“立德樹人”教育任務
對于大學生而言,在新鮮的校園環(huán)境里獨立生活,新鮮感和不適應性并存,此時有一位品行兼優(yōu)的導師給予生活上的溫暖關懷、困惑時的指點迷津、心靈上的真情溝通,那么對學生而言無異于人生航線上的保駕護航,會對其大學甚至一生都產生積極影響。導師制建立了師生溝通的有效平臺,通過深入接觸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真正做到了關注學生,了解學生,幫助學生。
二、緩解職業(yè)倦怠,提升職業(yè)幸福感
教師的職業(yè)倦怠原因主要來自于對單位組織的情感寄托感偏少,社會角色沖突和生活壓力過大,職業(y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偏低[1]。導師制的實施,拉近了師生距離,豐富了教師工作內容,開辟了教育新模式。通過導師制青年教師集中關注學生心理特點和實際需求,精準指導學生成長成才回歸了教育育人的初衷,提升教師對于本職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從而提升職業(yè)幸福感。學生通過教師的育人指導發(fā)生的成長變化是教師最大的收獲,感念師恩的真情讓教師感受到職業(yè)獲得感。
三、雙向教育育人,逆向推動教學改革
導師制的實施拉近了師生距離,增加了師生的有效溝通。導師制將“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育目標真真切切落實到行動中來,將單純的教學關系轉化為全方位的互動指導。尤其在學生的學業(yè)方面,“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在學習目標的設定、學習方法的養(yǎng)成以及學習進度的跟蹤上都有著普通教學實踐難以比擬的作用[2]。高校教師一人要帶多門課程,多個班級,在以一對多的教育模式下很難真正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消化理解程度,甚至課堂疑問也無法進行有效及時的解決。導師制的實施讓師生有了一對一的溝通平臺,高效精準的指導不僅有益于學生,更有益于教師對授課內容進行反思總結和創(chuàng)新,真正實現了動態(tài)的雙向教育育人模式,“教”與“學”有了平等對話的溝通渠道。
四、參與學生教育管理,拓寬知識渠道
導師參與學生管理,在工作實踐的基礎上會涉及心理學、職業(yè)規(guī)劃、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形勢與政策、高校思政教育、校園文化等專業(yè)領域。要想幫助學生成長成才實現夢想,教師必須要以身作則,加強學習,率先垂范。在對學生進行精準指導幫扶時,發(fā)現自身不足,不斷學習突破,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職責,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的個人體現,是成人成己教育理念的實踐途徑。
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架起了師生雙向直接溝通的橋梁,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師生互動共建平臺,為擔任導師的高校教師提供了個人成長發(fā)展的新平臺、新動力、新方向。作為教育一線工作者,教師要努力提升自身業(yè)務水平,用心關注學生成長成才,讓“因材施教”落到實處,讓“傳道授業(yè)解惑”回歸本質。
參考文獻:
[1]王來賓.導師制對高校青年教師職業(yè)倦怠的影響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2(12):185-186.
[2]王建武.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研究綜述.[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8(1):20-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