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輝
摘 要:如何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學生干部是輔導員工作中面臨的一個課題。文章以學生干部的培養(yǎng)為切入點,介紹了在實際工作中培養(yǎng)學生干部的可行性做法,并在此基礎上總結反思了學生干部培養(yǎng)的相關經驗。
關鍵詞:學生干部;培養(yǎng);案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5.5 文獻標識碼:A
由于高校輔導員所帶的學生和班級數(shù)量較多,再加上工作繁雜,如何能使所帶班級學風班風優(yōu)良,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成長成才,是每個輔導員必須面對的課題。事實上,如果一個班級的學生干部選好了,那么這個班級的班風學風也就跟著上去了。因此,輔導員可以重點培養(yǎng)學生干部的能力和素質,通過他們的積極示范引領,帶動同學們思想、行為上的改變,從而帶動整個班級的進步。
一、案例概述
進入大學后,學生干部承擔了多重角色,既是老師眼中的學生,又是老師的工作助手,既是服務同學們的學生干部,也是同學們的領導者和主心骨。品德優(yōu)異、綜合素質強、工作認真負責的學生干部是大學校園里的緊缺型人才。對剛進入大學校門的新生來講,他們離老師和同學心中理想的學生干部的標準還有一定的差距,雖然他們的工作熱情高漲,但是缺乏工作經驗,工作能力也需要進一步提升,因此如何培養(yǎng)出一名優(yōu)秀的學生干部,是每個輔導員都必須要思考和面對的問題。
二、案例做法
1.保證班委競選公平、公開、合理,組建最優(yōu)組合班委會
班委會的選舉和產生,通常是由輔導員決定的。雖然通過公開競選投票的形式,但競選的票數(shù)并不公開。這種做法會讓同學們認為班委競選在走過場,結果早就內定,不利于創(chuàng)造公正、公開的校園環(huán)境氛圍,也不利于維護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因此,要采用科學、民主的選舉方式,完全尊重學生的選擇,保證競選的公平、公開。競選時,可以邀請高年級學生干部作為評委,通過自愿報名、競選演說、不記名投票、當場唱票的形式,再通過票數(shù)和評委分數(shù)綜合考慮,產生班委會成員。
2.把握班級管理大方向,同時注意發(fā)揮學生干部的自覺性
很多輔導員認為,剛進入大學的學生,對于大學學習生活尚且一知半解,即使是身為佼佼者的學生干部,也離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學生干部標準還有很大差距,因此輔導員不敢放手,凡事親力親為,手把手地去教學生干部做事。久而久之,這樣會削弱學生干部的積極性,埋沒學生干部的潛能和創(chuàng)造性。
因此,在班級管理上,輔導員應該把握大方向,致力建設有組織、有紀律的班級,鼓勵各班級制訂班規(guī)班紀,做到班級管理運行有章可循。同時進一步明確班委會成員的工作職責和工作范圍,提倡班委會成員既分工明確又團結協(xié)作。鼓勵班級定期召開班委會成員例會,針對自己班級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深刻剖析,制訂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另外,鼓勵各班級自行開展富有專業(yè)和班級特色的活動,從而增進班集體凝聚力,建設團結友善、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通過組織并參加這些活動,所有學生干部立足本職工作,學會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提升了自身的組織、領導能力,學會進行分工協(xié)作,提升了團隊合作意識。
3.創(chuàng)新學生干部培養(yǎng)形式,提升學生干部的綜合素質
“90后”的大學生思維活躍,對于培訓、經驗交流等常規(guī)培養(yǎng)方式存在抵觸心理,造成這些傳統(tǒng)培養(yǎng)方式收效甚微。因此,輔導員應該創(chuàng)新學生干部培養(yǎng)形式,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目的。如舉辦五元戶外生存大賽,組織學生干部組成團隊等。通過融入社會實踐,讓學生干部體會到團隊協(xié)作的重要性。每次團體活動結束后,設置分享環(huán)節(jié),通過團隊成員的分享,學習別人身上的長處,不斷反思自身不足,進而將活動收獲運用到平時的工作中去。
三、案例效果
通過以上舉措,班級各項工作步入正軌,井然有序,形成了各具特色、積極向上的班集體。班委會成員團結協(xié)作,盡心盡力為同學們服務,班集體的凝集力和向心力增加。對于學生干部個人來講,既得到了能力提升鍛煉機會,開闊了視野,又在同學們中樹立了威信,工作也越來越得心應手。
四、案例思考
1.確保學生干部競選公平、公開、合理
學生干部競選的公平、公開、合理,關系到學生對于輔導員和學生干部的信任,關系到輔導員和學生干部日后工作的順利開展,也關系到班級優(yōu)良班風學風的創(chuàng)建。因此,必須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競選環(huán)境,制訂科學合理的競選制度,廣泛采納同學們的意見,確保選出合適的學生干部,使學生干部的能力得到最大發(fā)揮。
2.合理分配任務,鼓勵分工協(xié)作,調動每位學生干部的工作積極性
一般來講,班長和團支書是班級代言人,在班級中不可或缺,承擔的班級工作較多,老師也習慣于跟班長團支書溝通工作。因此,這種現(xiàn)狀就造成了有些學生干部似乎可有可無,存在感極低,甚至連他們自己也覺得自己的職位不重要。為了扭轉這種狀況,輔導員可以明確各職位職責與工作范圍,有意識地合理分配任務,鼓勵學生干部學會分工協(xié)作,從而提高工作效率,發(fā)揮每位學生干部應有的作用。
3.學會放手,充分信任并發(fā)揮學生干部潛力
輔導員不應該做居高臨下的施令發(fā)號者,而應該做一個從旁指導者、輔助者。遇事要多與學生干部溝通,充分信任學生干部。要耐心聽取建議,既不武斷地壓制不同于自己的意見,也不強求學生必須服從自己。要相信學生不僅能解決好自己的問題,出色地完成工作,還能彌補輔導員自身工作中的一些疏漏和不足之處。因此,輔導員只需做好指導者、輔助者,提供合理的思路和方法,學會放手不放眼,學生干部就能快速成長起來。
4.注重與學生干部的深入交流
與學生干部的交流,不應僅僅是集體說教和教育,與每位學生干部的交流談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輔導員可以主動找他們了解班級和同學們的狀況,了解工作開展情況,針對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難題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上給予指導,解決困擾他們的困惑,從而做到與學生干部的深入交流。
5.注重創(chuàng)新學生干部的教育形式和載體
新媒體時代,信息更新速度快,學生每天接收的信息量巨大,因此輔導員應轉變與學生交流的方式,學會利用網絡這一載體,利用微信朋友圈、公眾號等傳播自己的工作理念,做到24小時全程育人。同時也應注意線下教育,采用團體心理輔導、戶外素質拓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等形式,讓學生干部在活動中增長見識,增長實踐經驗。
綜上所述,學生干部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系統(tǒng)的工程,學生干部的成長與蛻變也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和歷程。因此學生干部的教育和培養(yǎng)應該滲透到在大學生活、學業(yè)的方方面面,持續(xù)整個大學階段。作為輔導員,長期與學生接觸,對于學生干部的培養(yǎng)必須有規(guī)劃、懂方法,還要有耐心、有責任心,致力將學生干部培養(yǎng)成有利于自身發(fā)展、有利于社會發(fā)展的人才,這樣才無愧于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的稱號。
參考文獻:
[1]孫維鵬.高校學生干部培養(yǎng)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3.
[2]宋林澤.高校學生干部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