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燕鵬
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思維品質的探索
?鄭燕鵬
化學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是化學教學的核心。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本文從培養(yǎng)化學思維的創(chuàng)新性、深刻性、靈活性、邏輯性四個方面,從實驗和問題設計入手,探索了培養(yǎng)學生化學思維品質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化學思維品質;化學教學
化學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是化學教學的核心,是新課程理念下化學教學的重要目標。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本文結合筆者自己的教學實踐,探索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途徑和方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瘜W實驗更以其生動的魅力和豐富的內涵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發(fā)揮著獨特的功能和作用。因此,要重視在中學化學實驗的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首先,在化學實驗探究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改進。實例:初中化學教材中有關燃燒條件的研究可以設計為探究實驗。按教材上的方法操作,用90℃以上的水,銅片上的白磷需3-5分鐘內燃燒。實驗效果雖明顯,但時間不易把握,且水溫和水量不易控制,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如果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改進,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在實踐中對,本人引導學生對該實驗進行了如下改進:用50℃-60℃的熱水代替開水注入500ml燒杯中,用100ml的小燒杯代替銅片,并在小燒杯底部的一側放一小堆干燥的紅磷,另一側放一粒綠豆大小且用濾紙吸去表面水的白磷,然后將此小燒杯浸入500ml燒杯中。這樣,小燒杯內的白磷在1分鐘左右即可燃燒,燒杯也不會損壞,效果也更明顯,且容易控制實驗時間,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創(chuàng)新意識。
其次,在化學實驗探究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關于實驗條件的控制,在培養(yǎng)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還要注重創(chuàng)新思維中的嚴謹性培養(yǎng),既要創(chuàng)新,更要嚴謹。實例:
CO2的實驗室制法是初中化學的重點內容之一,教材要求學習演示CO2實驗室制法后,教師經常開展學生對實驗室制CO2選用最佳藥品的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探究能力。常見的設計是分別選取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鹽酸、碳酸鈣粉末與稀鹽酸、硫酸鈉與稀鹽酸的反應后,從物質是否發(fā)生反應,反應的速度快慢與氣體的制取和收集的易難進行分析,選擇最佳的實驗條件。但有些時候人們只是停留在物質的選擇上認識,通過實驗探究后,得出結論:稀鹽酸比稀硫酸要好;實驗室常采用大理石和稀鹽酸來制取二氧化碳。對條件的控制認識不夠深入,思維不夠嚴謹,學生學會只會死記硬背。實際上,可以從濃度、溫度、接觸面積、生成物可溶性等多個條件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控制條件來實現實驗室平穩(wěn)、快速制取二氧化碳。比如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如何控制條件,采用鹽酸和碳酸鈉粉末來平穩(wěn)、快速制取二氧化碳?如果要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反應來平穩(wěn)、快速制取二氧化碳,又將如何控制條件?等等。由此可見,通過實驗探究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還要注意思維嚴謹性的問題。
在教學中,為了加深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強化對公式的記憶,凸顯方法的運用等,有必要設計一些“陷阱”題,通過如隱蔽或虛設條件,布置假象,設置迷惑等手段來診斷和糾正學生思維上的毛病,幫助學生更深層地理解要點,優(yōu)化思路,掃清障礙,促成學生學習情緒高漲,步入思維振奮狀態(tài)。
例如,下列置換反應能夠順利進行的是( )
A、2Na+CuSO4=Cu+Na2SO4B、Fe+CuSO4=Cu+FeSO4
C、Cu+2AgCl=2Ag+CuCl2D、Pb+H2SO4=PbSO4+H2↑
此題所隱含的化學知識十分豐富,需要十分嚴密又深刻的思維品質,學生錯選率極高。顯然,此題主要根據金屬活動性能來求解。但是,置換反應能否進行還不能決定于此。選A項的學生,只考慮到金屬Na的金屬活動性比金屬銅強,能發(fā)生置換反應,這是思維較低層次的學生。這一類學生沒有考慮金屬Na的金屬活動性很強,當它放入CuSO4溶液中時,先與水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NaOH和H2,然后NaOH再與CuSO4反應生成藍色沉淀物Cu(OH)2和Na2SO4,故反應A是錯誤的。金屬和鹽之間的置換反應是在水溶液中才能進行,但AgCl難溶于水,故選反應C的學生也是錯誤的。這一類學生沿習慣思維方式或機械套用金屬活動性順序來解,造成錯誤。在選項D中,Pb的金屬活動性盡管在H的前面,但由于生成物PbSO4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會覆蓋在金屬鉛的表面,使反應很快停止,故選擇D項的學生也是錯誤的,這是思維的第二層次。正確的選項為B項。經常有意識地練習此類習題,學生則能撥開迷霧,看清“廬山真面目”,能跳出“山重水復”看到“柳暗花明”!
一題多解,多方面探求問題的不同解法,對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中,重視一題多解,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學生對所學概念加深理解。例如,在學習化學式計算時,給出以下題目,由老師與學生共同探求此題的不同解法,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有一包FeSO4與Fe2(SO4)3的固體混合物,已測得含鐵元素和質量分數為31%,則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本解法按常規(guī)思路進行,列式容易,但運算繁復,費時間,且容易造成運算結果不正確。
解法二:把混合物看作兩種成分:Fe與SO4
本解法在常規(guī)思路中,巧用“原子團”作“橋梁”,簡化了運算過程,提高了解題速度。
通過一題多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知識面,鞏固已學知識,在“多解”中引導學生勤于總結,進行比較,分析各種解法的特點和優(yōu)劣,從中找出解題技巧,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邏輯性是學生思維的重要基礎,它表現思維的條理性和有序性。初中生的思維處于半幼稚半成熟時期,因此他們在認識問題過程中存在混亂現象,即思維的無序性。這種無序性還反映在學生不能正確把握有關概念和知識間的因果關系,造成多步推理的困難。在“無序”變“有序”的過程中,教師要督促學生復習和理解重要知識,并按類型精選有關習題進行有目的練習,使所學的知識和方法由“無序”到“有序”,由“會”到“活”,由“活”到“用”。一題多變、題組的方式,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很有效的方式。
一題多變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對選編的例題、習題的題設條件或結論進行適當變化,使之成為一組與原題內容不同,而解法相同或相近的一系列新題目,引導學生深入觀察、認真分析,讓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對新題進行研究、分析,做到在變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解題水平,通過題型的變化,實現學生思維邏輯性的培養(yǎng)。
通過一題多變,啟發(fā)學生從“變”中找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習從形式不同的各類題型中找出特點,摸出規(guī)律,探索題變,猜想解法,這就為學生思維邏輯性的培養(yǎng)提供廣闊的天地。
良好的思維品質是健全人格的要素,而良好的思維品質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經過后天的教育和訓練培養(yǎng)出來的。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是多樣的,化學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途徑和方法也是多樣的,只要我們認真設計,積極探索,結合實際,選好訓練的切入口,就一定能在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把問題轉化為能力,提高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
[1]劉濤.基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的化學教學設計研究[D]. 曲阜師范大學 2006
[2]高麗娟.初中化學教學中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J].考試周刊.長春出版社, 2009(36):190
廣東省廣州市玉巖中學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