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萍
摘要:小學階段的教育對學生身心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是培養(yǎng)學生人生觀、道德觀的重要時期。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對課本知識進行教授,而且還需要立德樹人,端正學生的品行,將其培養(yǎng)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本文主要從多個方面進行闡述,突出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教育的重要性。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滲透;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7-0041-01
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義榮辱觀,培養(yǎng)良好思想道德風尚。"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育的和諧發(fā)展,達到既"教書"又"育人",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那么,如何將寓德于教,滲透立德樹人教育呢?
1.挖掘教材資源,有效滲透立德樹人教育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選取了大量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有塑造人物豁達開朗、大愛無疆,心靈崇高的;有描寫祖國大好河山,表現(xiàn)自然美的;有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有表現(xiàn)語言音樂美,文字建筑美,詩句音律美的古今詩詞等。這些課文都以不同的方式體現(xiàn)了作品的內在美,富有質樸美感。教材中所體現(xiàn)的濃濃人文氣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利用好語文學科的德育優(yōu)勢,悄無聲息的進行德育滲透,立德樹人教育。我們要深入鉆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愛國主義素材,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在教學實踐中,既要講授語文知識,也要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在教學中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理,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如《桂林山水》這篇課文,讓學生體會桂林山水的色彩美、形態(tài)美、意境美,激發(fā)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草地夜行》,讓學生體會到紅軍戰(zhàn)士頑強的革命意志和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團結互助的精神;《詹天佑》,讓學生體會到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體會到自信心的重要作用,感受到為國爭光的重要意義,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激勵學生將來建設祖國,奮發(fā)有為,爭做大國工匠。
2.加強朗讀指導,有效滲透立德樹人教育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朗誦聲情并茂、文質兼美的文章和韻律優(yōu)美的詩歌,有利于他們體驗祖國文學的音韻美,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養(yǎng)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操。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指導學生朗讀重點句、重點段,從多次反復的朗讀中,激發(fā)他們的感情,使他們產生共鳴,從而體會到課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語文教學與德育滲透、立德樹人教育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華。而思想感情的升華,又促進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實現(xiàn)了語文能力與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在感受語言文字美的同時,立德樹人教育猶如春風沐浴大地,悄無聲息,如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既教書又育人。
3.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有效滲透立德樹人教育
中國古代哲學家張載說過:"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質疑是一種復雜的智力活動,小學階段的孩子正處于"愛發(fā)問"的好奇階段,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各種有趣、有探索價值的問題情景,使學生迅速地進入課文預定的情景,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尋求正確的答案的同時,又進行了立德樹人教育。例如,在教《鳥的天堂》一課時,提出如下問題:(1)真有天堂嗎,你心中的天堂是什么樣子的?(2)鳥會有天堂嗎?鳥的天堂又是什么樣的呢?(3)、如果沒有成片的樹木,會有書中描繪的"鳥的天堂"場景嗎?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意識到只要生活快樂的地方就是天堂。明白人與動物應該和諧相處,只有保護大自然,大自然才會給我們最好的回報,從而認識到愛護環(huán)境,保護森林的重要性。再例如在講授《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首符合課文情調的樂曲,在課堂上制造出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然后教師再用語言導入正課。這樣就很容易喚起了學生對周總理的哀悼之情。在講課文時,設計了以下問題:(1)、十里長街排滿了送行的人們,說明了什么?(2)、人們目送靈車走過,表達了怎樣的情感?(3)、朗讀課文配以音樂,在你心里的感受又是怎樣的?這些問題都是同學可以解決的,在解決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體會到周總理的偉大,人們的愛戴以及十里長安街送別悲慟的場面,從而在學生心目中產生對周總理的敬仰之情。
4.結束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要不斷地探索、研究和積累,讓立德樹人教育與語文教學融為一體,將寓德于教落到實處。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有一種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語文教學中,德育無處不在,只有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才是教書育人的美妙境界。
參考文獻:
[1] 任和國.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實現(xiàn)立德樹人[J].讀天下.2016(13)
[2] 王家飛.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