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靈靈++曹永梅
摘 要:為解決師生之間的一些對立問題,構(gòu)建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文章針對當前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分析師生關系緊張的成因,提出樹立新型教育觀、師生觀、時代觀等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和諧;師生關系;大學校園;教育觀;師生觀;時代觀
中圖分類號:G641;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6-0017-02
形成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新形勢下構(gòu)建和諧大學校園的重點。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的人際關系乃至社會關系,是師生關系在教育結(jié)構(gòu)中的表現(xiàn)。和諧的師生關系,表現(xiàn)為教師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氛圍上是和諧的。師生之間形成心理相容,內(nèi)心深處接納彼此而不是情感上相互對立,是形成良好師生關系的核心基礎。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應當是學生的導師、助手、朋友和模范。教師是學生自我發(fā)展的促進者、理想探求的指路者、心理困擾的排除者。在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以及構(gòu)建和諧校園的過程中,和諧的師生關系都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
一、師生關系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成因
可以說,當前師生關系總體上存在著許多亟須改善和優(yōu)化的問題。比如,在倫理關系方面,師生間的權利和義務界定含糊,教師在師生交互過程中沒能擺好自己的“位置”。首先,教師的學生觀存在問題。學生觀就是教師如何看待學生,在工作及生活中把學生擺在什么位置,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新時期的學生觀倡導:學生是發(fā)展的人、獨特的人、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其次,造成師生關系緊張的根源是僵化的傳統(tǒng)觀念。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下,在成績這座大山的重壓下,教師和學生都在為分數(shù)疲于奔命,教師的師德品質(zhì)欠修為,“教師形象”失掉應有的光輝和魅力,教師的真情投入不足,“關愛學生”缺乏具體的行為和藝術。
1. 師生關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師生之間感情淡薄,情感交流缺失是師生關系面臨的主要問題。當前,師生之間很大程度上是“你教我學”的簡單的職業(yè)關系。教師和學生的主動性都被壓制,教師難以發(fā)揮其應有的“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教育本質(zhì)作用。師生之間面臨著如下問題:其一,教師對權力的濫用及學生對教師管教的漠視。通常,教師出于教導學生的目的,往往對學生實行過多的管控,這容易導致學生的私人生活甚至隱私被侵犯。這會導致師生關系緊張,而學生由于學習興趣的缺乏和對老師的畏懼,選擇逃避教師,逃避學習,從而導致師生關系進一步惡化。其二,學生本身的原因造成師生關系淡薄。一些學生是在溺愛的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感恩、理解與愛的能力有些缺失,對教師的付出漠然視之,甚至認為理所應當。這對教師的情感會造成一定傷害,一定程度上影響師生之間的感情。
2. 師生關系緊張的原因
其一,應試教育的重壓是師生關系冷漠的主要原因。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分數(shù)成為教師與學生共同關心的頭等大事。學生關心的是老師的教學水平怎么樣,能不能為自己帶來高分,教師關心的則是學生的生源素質(zhì)、學習態(tài)度等,這造成師生之間沒有顧及“感情”的時空。教師迫于教學壓力對學生要求甚嚴,擔心學生不服管而隱藏自己的情感,學生迫于考試和升學壓力,對教師畏懼很深,感受不到來自教師的愛與關懷,從而導致師生關系的疏離。其二,師德品質(zhì)欠修為是師生關系冷漠的直接原因。很多教師面臨的壓力遠不止教育學生這一點,還面臨著學生分數(shù)、升學壓力、教學考核、競爭上崗,甚至來自領導、家長、社會評價的壓力及生活壓力,以致無法全心全意投入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中。教師由于壓力所產(chǎn)生的消極情緒,很容易被帶入與學生的相處過程中,使得師生關系緊張。
二、構(gòu)建新型和諧師生關系的策略
教育是時代的反映,從倫理、德理、法理、情理等方面入手,與時俱進,構(gòu)建新型、“人性化”的師生關系,是解決當前師生關系問題的必由之路。
1. 樹立新型的教育觀
如今,人們的思想日趨開放,“平等、自由”的觀念深入人心。盡管不少年輕人對“平等、自由”等觀念的理解還比較膚淺,但若一味強調(diào)教師的權威,樹立絕對的“師道尊嚴”理念,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師生關系緊張。首先,教師要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人才理念,扮演好自己在教育過程中的角色,明白教育是一個“師生雙方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過程”這個道理,這樣才能使構(gòu)建和諧師生關系工作得以順利開展。教師只有樹立新型教育觀,才能在教育過程中與學生保持平等、寬容、互動的狀態(tài),使教育成效最大化。其次,學生不要將老師看作刻板、嚴厲的人。在日益開放的社會,年輕人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至關重要。而與老師的交往、合作,是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組成部分?!芭c老師交朋友”對構(gòu)建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融洽的學習氛圍、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綜合素質(zhì)等都有重要的作用。這既是現(xiàn)代教育“以人為本”教育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也能最大限度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開發(fā)學生的智力。
2. 樹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理念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應當是學生的導師、助手、朋友和模范。自古以來,受“教不嚴,師之惰”“嚴師出高徒”等傳統(tǒng)觀念影響,老師和學生長期處于一種對立狀態(tài)。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壓力,分數(shù)成為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直接關系紐帶與頭等大事,使得師生關系扭曲,師生情感淡漠,這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也使教育教學無法順利展開。所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融洽的學習氛圍,是教師擬定優(yōu)異教學方案之外提升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果的另一重要舉措。當前,教育者對構(gòu)建新型和諧師生關系的研究內(nèi)容,很少涉及師生之間思想和生活的互動關系。其實,師生關系涉及的領域較廣泛,且內(nèi)容深刻,如倫理關系、情感關系等。教師與學生之間培養(yǎng)出情感,成為彼此的精神寄托,是使教育保持生命力的源泉。在新型師生關系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與學生保持合作關系,積極指導學生參加科學研究與實踐,引導學生形成嚴肅、活潑、主動、健康的學習觀與人生觀。學生應該對教師抱有敬重、揚棄的態(tài)度,積極參與學習,獨立、認真思考,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換句話說,教師與學生要樹立平等、寬容、信任的關系理念。只有這樣,學生和教師才能感受到彼此的尊重與理解,從而提升教育效果。
3. 樹立新型的時代觀念
新時期的學生擁有比教師更為強大的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互聯(lián)網(wǎng)的廣泛應用和多種信息渠道的發(fā)展,使學生對信息的接收與消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利用各種信息渠道,把握最前沿的資訊動態(tài),理解、包容與滿足學生日益廣泛的興趣愛好與好奇心。教師要明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研究學生的思維與行為特點,并對其心理、行為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使學生在思維與行為方面與教師趨于一致,使師生雙方在精神上相互認可,從而達到師生融洽、師慈生敬的境界。
4. 教師與學生成為“親人”
師生成為朋友、親人,對構(gòu)建和諧健康的師生關系有重要作用。教師需從以下兩方面著手:其一,明白學生心里在想什么,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逐漸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大學正是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如果教師能夠?qū)W生的思想與行為進行正確引導,與學生在興趣愛好、思想模式上趨于一致,就能為構(gòu)建新型和諧師生關系打下堅實基礎。其二,在工作與學習之余,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在生活上,教師應像慈愛的長輩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善意與關懷,進一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教師必須隨時提醒自己要寬容,以同齡人的心態(tài)理解、尊重學生。
三、結(jié)束語
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文章著重從情感、心理方面剖析了構(gòu)建新型和諧師生關系的充分性與必要性,對師生之間關系變化情況及影響因素進行闡述,并提出從精神、思想和生活入手構(gòu)建新型和諧師生關系的新方法與新要求。只有師生共同努力,才能使構(gòu)建新型師生關系、營造和諧大學校園這一長期任務富有成效地完成。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李國霞.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構(gòu)建[J].教師,2014(04).
[3]孫麗波.高校青年教師培養(yǎng)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教學研究,2008(02).
[4]蔣思勤.試論高校教師在構(gòu)建和諧師生關系中的作用[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