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穗
秋意漸濃,又到了吃蟹的好時節(jié)。蟹之美味,前人敘述已多,在此不再贅言,單表表蟹味中那登峰造極的禿黃油。
說起禿黃油,上點歲數(shù)的“老蘇州”多半熟知,但對于不少年輕人來說,它卻是一個頗為陌生的詞,若是不加以解釋,絕難與螃蟹聯(lián)系到一起。禿黃油,是蘇州方言。禿是“唯有”或“獨有”之意;黃油,指的是不容一絲蟹肉混跡其中的高純度蟹粉。
蘇州人對于食膾精細上的追求,是自古延續(xù)至今的傳統(tǒng)。此種追求是基于對食材特性的了解,尋求最合適的烹飪方式,最恰當?shù)恼{(diào)味,以臻物盡其用,食盡其美。譬如這款較之尋常夾雜了蟹肉的蟹粉更為純粹高端的禿黃油,便源于蘇州人對大煠蟹的癡迷。為了能在蟹季過后仍能嘗到蟹香,蘇州人會在“九月團臍十月尖”的蟹季,將吃不了的螃蟹,拆出蟹黃和蟹膏,加豬油熬好,冷卻后裝入瓶罐,用來“存蟹防饑”。
禿黃油的熬制過程,寫出來雖只有幾步,其實極為繁瑣,沒有點耐心是干不了的。先得將蒸熟的螃蟹腹內(nèi)的蟹膏、蟹黃悉數(shù)取出,而后把板油熬出的豬油下鍋,烈火烹油之際,放蔥花煸出香味,再將蟹膏、蟹黃倒入鍋中,邊熬邊用鍋鏟將膏黃碾碎,繼而烹入黃酒稍燜。揭蓋后,加姜末、白糖、高湯,微火慢熬至膏黃與油脂充分混合,并有陣陣滋潤的、令人垂涎的異香在廚房里彌漫開來時,撒上胡椒粉,禿黃油就算熬成了。
我第一次品嘗到這款蟹中至味,是上世紀90年代在某位友人的訂婚宴上。那日,就當大家都以為宴席已臨近尾聲時,服務員又端上來一個海碗。定睛一看,碗內(nèi)俱是油亮潤澤、金脂盈溢的螃蟹膏黃,美艷不可方物,加之那滿屋子蕩漾開的馥郁蟹脂香,沁入脾胃。于是乎,杯盤狼藉的餐桌上高潮再起。
作為食中雋味,禿黃油有許多種吃法,調(diào)味做菜兩相宜。它好似點石成金的魔術手,即便再平常的吃食,只要有了它的參與,瞬間化平淡為神奇,產(chǎn)生了質(zhì)的飛躍。其中,最過癮、最奢侈的吃法,是用來配米飯拌食。
一碗晶瑩剔透、飯粒蓬松的米飯,無疑是鋪墊禿黃油的最佳方式。盛出一碗,擱一勺集雄蟹、雌蟹精華合體凝固成脂的禿黃油,一半金黃一半雪白,閃射出艷光,沖擊視覺,逗引食欲。淋上一點食醋拌開,米的軟糯白身,包裹在田黃石般淡雅的禿黃油里。吃上一口,膏黏黃酥米糯,濃稠油香與米飯的甘甜融為一體,那個滋味,香得連舌頭都快咽下去了。
地道的禿黃油撈飯,米飯也很關鍵。首先要熱,只有在足夠熱量的催化下,油才能迅速化開,而蒸騰的熱氣也最能激發(fā)禿黃油的脂香;其次是干,用來拌禿黃油的飯不能太軟,否則粘成一團,口感和賣相都會大打折扣。
禿黃油還可用來做面澆。那道干金不換的禿黃油拌面,亦是極至的美味。當然,為了不影響口感,面中不宜再放香菜或蔥之類味道跟螃蟹犯沖的配料。
撈一勺金黃澄亮的禿黃油,在面上稍加攪拌,以便讓經(jīng)過高湯、豬油煎熬的蟹膏、蟹黃,裹上每一根面條,香鮮美味便于此時進發(fā)而出了。挑一筷子面條入口,醇香滑膩,齒舌滿是芬芳。濕冷的江南夜,有這樣一碗禿黃油拌面落肚,寵辱皆忘間,一種朦朧的歲月感便漸漸在口中泛濫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