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鵬 丁 健
(1.重慶市公安局,重慶 400800;2.靖江市公安局,江蘇 靖江 214500)
羊角錘在幾種常見客體上的打擊痕跡比較研究
高峰鵬1丁 健2
(1.重慶市公安局,重慶 400800;2.靖江市公安局,江蘇 靖江 214500)
羊角錘因其有常見、易獲得、攜帶方便等特點,往往成為犯罪嫌疑人作案時所選工具之一。本文通過實驗對不同客體上羊角錘打擊痕跡之間的比較,研究痕跡特點,對于分析工具的種類和作用方式與客體關系及串并同類案件都具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
羊角錘;不同客體;痕跡比較
羊角錘的打擊痕跡是工具痕跡中的凹陷類痕跡,易于發(fā)現(xiàn),方便提取,不易被破壞,在現(xiàn)場痕跡中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打擊痕跡的表現(xiàn)不僅與工具的種類和作用方式、作用力的大小、方向有關,還與承痕客體的屬性有關。利用羊角錘作案的犯罪現(xiàn)場中常見的客體有:金屬客體,木質客體,人體組織客體等。由于客體的機械性能不同對于工具的痕跡體現(xiàn)也不同,承痕客體的彈性與塑性、強度、剛度、硬度和韌性都會對羊角錘打擊痕跡的形成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對羊角錘在不同客體上的打擊痕跡進行比較研究,以此對刑事案件進行分析研究,對偵破案件具有重要意義。
打擊痕跡是工具碰撞客體引起客體破壞變形,打擊工具一般是能產生較大沖力的物品,羊角錘就是形成打擊痕跡的一種常見工具。打擊痕跡,尤其是在兇殺案件中打擊顱骨致傷、致殘、致死的案件很多,在盜竊和搶劫類侵財案件中破壞門窗和保險柜也常出現(xiàn)。
打擊痕跡的表現(xiàn)形式一般多表現(xiàn)為凹陷狀痕跡,但在一定部位上也有存在于痕跡壁上所形成的線條類痕跡。一般情況下對打擊痕跡進行比對時,通常對其痕底上的凸凹坑丘與工具上的對應點進行比對,工具上的凸凹象與痕跡反應的凸凹象剛好相反。
本實驗選用的是拋光的松木板,厚度為20mm,呈現(xiàn)淡黃色,松木纖維較粗。
犯罪現(xiàn)場的木質客體一般由天然木材、人工合成木材制成。天然木材木質纖維具有方向性,纖維方向不同,其抗壓能力有明顯差異,對打擊工具接觸面的反應亦有不同。一般纖維方向與打擊工具邊緣平行時,纖維沿自身方向斷裂,凸點特征范圍擴大或延伸,相鄰的凹陷特征反應不出來,從而造成痕跡特征的變形。當纖維方向與打擊工具邊緣垂直時,能較好地反應工具邊緣凸凹特征,但是打擊力量較大時木質纖維可能塌陷或翹起。打擊邊緣凸出特征被擴大。人工合成木材多由木屑與膠壓制成不同密度的板材,打擊痕跡特征反應質量取決于板材內部的細膩程度,即木屑細小的反應較好,反之較差。
本實驗所使用金屬為鉛板,金屬鉛是藍白色重金屬,質柔軟,延性弱,展性強??諝庵斜砻嬉籽趸ス鉂勺儼担埸c327.5℃,沸點1740℃。密度11.3347克/立方厘米,抗張強度小。
大多數(shù)金屬客體表面光滑細膩,內部均勻,能夠反映打擊工具接觸部位細小特征,傾斜打擊形成的擦劃線條痕跡具有較高的比對價值。保險柜、防盜門等金屬客體表面往往涂有多層油漆,受打擊形成的凹陷痕跡,能夠真實、清晰地反應出工具的特定特征。
在兇殺案件中打擊顱骨致傷、致殘、致死的案件中人體組織和顱骨就成為了打擊工具的作用客體。打擊工具作用人體一般會形成鈍器傷,人體上的鈍器傷的特點是表皮脫落、皮下出血、創(chuàng)緣不整齊等。
皮下出血時,能大致反映出接觸部位的輪廓形狀。斧錘垂直打擊軟組織比較豐富的部位,形成皮下出血的邊界一般比較清楚,能完整地反映出打擊面的輪廓和大小。
打擊痕跡在顱骨上的反映有著不同其他客體的特殊規(guī)律,原因是顱骨骨板的結構由外板、板障和內板三層所組成。顱骨受到工具大力打擊時,多發(fā)生骨折。骨折的過程是內板因受到外板傳遞來的打擊力作用形成的機械力被拉伸而首先斷裂,然后外板與工具接觸部位及其附近因擠壓開始斷裂。錘擊造成顱骨外板、內板或全層斷裂而無骨質移位者稱為線性骨折。骨折線長短、方向不一,形狀有線狀、星芒狀或不規(guī)則形,在實驗中用豬骨代替人體骨骼進行打擊實驗。
為了全面清晰的研究羊角錘在常見客體上的打擊痕跡的特征和表現(xiàn),準備了3把常用的羊角錘以及若干客體進行打擊實驗,分別標記為1號錘,2號錘,3號錘,不同規(guī)格的羊角錘如圖1-6所示。
圖1 新式圓頭羊角錘
圖2 新式圓頭羊角錘面
圖3 舊式圓頭羊角錘
圖4 舊式圓頭羊角錘面
圖5 方頭羊角錘
圖6 方頭羊角錘面
實驗中,我們選用實驗客體包括拋光松木板(厚度20mm)若干,鉛片若干,豬骨若干。在制作樣本時,用三把羊角錘采用適中的力量對客體進行打擊,形成打擊痕跡,拍照記錄并比對,其中1號錘打擊痕跡如圖7-9所示,2號錘打擊痕跡如圖10-12所示,3號錘打擊痕跡如圖13-15所示。
通過對比木質、金屬和豬骨三種不同種類客體上的新式羊角錘的打擊痕跡反映,在木質客體和金屬客體上的凹陷痕跡能很好的反應羊角錘的錘體特征,錘體邊緣特征能很好的反應出來,而在豬骨(模擬人體組織)上進行打擊,導致豬骨斷裂,不能很好的反映出錘體的大小,很難找到錘體的細節(jié)特征,只能隱約分辨出錘體形狀應為圓形或類圓形,特征比對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因此,對于新式羊角錘造成的打擊痕跡,在木質客體或金屬客體上的痕跡直接可做類比,若有相同的痕跡體現(xiàn)可以直接進行串并案件,同時如果發(fā)現(xiàn)嫌疑工具也可對工具和痕跡進行同一認定,對犯罪進行鎖定,而若是使用新式羊角錘打擊人體造成人體骨骼碎裂等創(chuàng)傷,無法與木質和金屬上的痕跡進行類比比較,同時難以對工具進行認定。
圖7 木質客體上的打擊痕跡
圖8 金屬客體上的打擊痕跡
圖9 豬骨客體上的打擊痕跡
圖10 木質客體上的打擊痕跡
圖11 金屬客體上的打擊痕跡
圖12 豬骨客體上的打擊痕跡
圖13 木質客體上的打擊痕跡
圖14 金屬客體上的打擊痕跡
圖15 豬骨客體上的打擊痕跡
由于舊式羊角錘的使用時間過長、使用次數(shù)過多,錘體上的磨損特征明顯且豐富,因此如果現(xiàn)場遺留的打擊痕跡能夠很好地表現(xiàn)其中的磨損特征造成的痕跡,就能對打擊工具進行較為準確的認定,特征比對實驗結果如表2所示。
表1 新式圓頭羊角錘在木質、金屬、豬骨客體上的打擊痕跡對比
表2 舊式圓頭羊角錘在木質、金屬、豬骨客體上的打擊痕跡對比
木質客體由于木質松軟對于錘體的細節(jié)特征難以清晰地體現(xiàn),因此木質客體上的痕跡反映難以對工具進行統(tǒng)一認定;而金屬客體上留下的打擊痕跡則很好的反映出了羊角錘錘體上的磨損特征以及一些細微的細節(jié)特征,因此金屬客體上的打擊痕跡能夠對嫌疑工具進行統(tǒng)一認定。木質和金屬客體均能對工具的大小和形狀進行反映,如果二者上有相似的痕跡體現(xiàn)則可對二者之間的案件進行串并,反之則不能輕易依靠大小和形狀的相似性對二者進行類比串并。在豬骨(模擬人體組織)上進行打擊,導致豬骨斷裂,不能很好地反映出錘體的大小,很難找到錘體的細節(jié)特征,甚至不能看出錘體的大致形狀。因此在人體上打擊形成的創(chuàng)傷很難對工具的種類進行認定。
由于方頭羊角錘的使用次數(shù)較多,錘面上的磨損特征明顯凸凹痕跡較多,因此如果現(xiàn)場遺留的打擊痕跡能夠很好地表現(xiàn)其錘面上的特征造成的痕跡,就能對打擊工具進行較為準確的認定,實驗中特征比對實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方頭羊角錘在木質、金屬、豬骨客體上的打擊痕跡對比
木質客體由于木質松軟對于錘體的錘面特征難以清晰地體現(xiàn),但是木質客體能對錘體的邊緣特征形成較好地痕跡反映;而金屬客體上留下的打擊痕跡不僅很好的反映出了羊角錘錘體邊緣的特征而且能很好的反映錘面上的凸凹特征,因此金屬客體上地打擊痕跡能夠較好地對嫌疑工具進行統(tǒng)一認定。木質和金屬客體均能對工具的大小和形狀進行反映,且能很好的反映錘體邊緣的特征,因此通過痕止緣的比較可以對二者案件進行串并。在豬骨(模擬人體組織)上進行打擊,對于細節(jié)特征的反映也不如木質、金屬客體,一般情況下只能根據(jù)它來判斷工具的種類卻不能根據(jù)痕跡進行工具痕跡的同一認定。
通過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可得出:
結論一:金屬客體能對打擊工具的錘體邊緣、錘面等細節(jié)的特征清晰的反應。
結論二:木質客體能對打擊工具的錘體邊緣特征、大小、形狀進行清晰的反映,可以同金屬客體上的同類痕跡進行比較鑒定。
結論三:人體骨骼對于鈍器的打擊形成的創(chuàng)傷痕跡,很難形成同打擊工具相對應的痕跡特征,同時很難與其他人體骨骼客體上的痕跡進行類比比較,較難同金屬或木質客體的痕跡進行比較檢驗。
[1]張書杰.工具痕跡學[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
[2]董寶蕊,王自發(fā),郭子忠.顱骨上工具痕跡檢驗3例[J].刑事技術,2006,(1).
[編輯:張欽]
D918.2
A
1672-6405(2017)03-0029-04
高峰鵬(1985-),男,重慶市公安局萬盛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分局刑偵支隊技術員,主要從事痕跡檢驗和現(xiàn)場勘查工作。丁 健(1990-),男,江蘇省靖江市公安局刑警大隊技術員,主要從事痕跡檢驗和現(xiàn)場勘查工作。
2017-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