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海瑛
[摘 要]作為一門實際應用作用突出的課程,在物理教學中,通過課程教學與科學素質培養(yǎng)的配合,對學生物理綜合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物理教育中配合科學素質培養(yǎng)的意義,并結合高中物理教學實際,探討物理教育與科學素質培養(yǎng)的配合策略,希望為相關教師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高中物理;科學素質;培養(yǎng)
高中物理是一門與自然生活有很大關聯(lián)的學科,同時高中物理的的知識概念組成也比較復雜,有很多的知識重點及難點。為此,當前各個高中學校在物理教學中,更加關注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以期發(fā)揮高中物理的實際作用,進而使高中生的物理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一、高中物理教育與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配合的意義
1.科學素養(yǎng)為高中生學習物理知識提供幫助
物理科學素養(yǎng)包括科學思想及科學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將科學思想及方法滲透到教學中,能夠提高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識。另外,科學素養(yǎng)往往以思維推動行動,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與思維方式,往往能夠使學生的物理學生程序更具方向性,這樣避免學生科學實踐的盲目性,提高物理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
從物理學的發(fā)展歷程中也可以看出,物理學的一切理論形成,歸根結底還是來源于物理學家的不斷探索,比如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伽利略等,在物理概念的探索中,無疑貫穿著科學的思想及方法。因此在學習物理時,學生也應掌握科學的思想及方法,以掌握物理學中的相關概念及物理現(xiàn)象。
2.科學素養(yǎng)配合物理教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世界觀
物理學屬于一門研究物質運動規(guī)律的一門學科,同時也是其他自然學科以及哲學學科的基礎。因此在物理知識中,世界觀及方法論必然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如高中物理中的能量轉化以及能量守恒定理等,這解釋了自然界物質同運動存在不可分割的關系,并且揭示了物質世界的統(tǒng)一性。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配合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唯物論及掌握辯證法,幫助學生更好的將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高中物理教育與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配合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觀念
科學觀念的認識主要是受物理知識不斷積累的影響,并且在多次的實踐探究過程中,人們往往會對這種科學的探究方法產(chǎn)生信任感,并且相信這些科學知識具有非常高的使用價值,從而使人們的思想以及價值觀發(fā)生巨大的轉變。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科學觀念的培養(yǎng),并且在物理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擴充,以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唯物主義的觀念。
(1)唯物主義觀念的培養(yǎng)。
唯物主義屬于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是人客觀認識事物的一種觀念,同時也是檢驗事物的真理。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由于物理學科本身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在物理事實的基礎上來證明物理事實是真實存在而并非虛構的。具體實施上,教師在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后,聯(lián)系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現(xiàn)象,這樣可以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唯物主義觀念。
(2)因果觀念的培養(yǎng)。
任何事情的發(fā)生都有其原因,并且形成相應的結果,這既是通常所說的因果關系。高中物理中,因果關系主要體現(xiàn)為各種物理現(xiàn)象會相互制約、相互影響。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將課程知識的講解重點放在對物理現(xiàn)象的解釋與探究上,讓學生能夠掌握事物的因果關系,加強學生的理解。比如在學習高中物理《力學現(xiàn)象》這一課程,通過概念的學習學生知道物體靜止及運動都受到外力的影響,其中物體運動主要是外力大小大于物體本身的作用力大小,并且外力還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軌跡。在該現(xiàn)象中,外力作用是“因”,物體發(fā)生運動或者出現(xiàn)軌跡上的變化是“果”,按照這種因果關系來指導學生,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力學這一知識內容。
2.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能夠使學生的科學精神也得到提升。科學精神主要反映的是人的科學觀以及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而對于學生而言,科學精神主要指學生學習方法以及對客觀事物的探究態(tài)度。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主要是學生應對各種事物保持一種客觀的態(tài)度,并且還應對事物本身保持一種客觀性的認識,并且進行質疑及探究,在不斷論證過程中,形成最合理的理解。學生具備科學精神,自然而然會產(chǎn)生實踐與創(chuàng)新的欲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在傳授相關物理知識的同時,還應為學生講解相關的物理學家在科學探究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才是科學精神,比如,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錢學森,通過剖析其物理探究精神及愛國精神,影響學生的科學精神。
3.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方法
(1) 實驗探究方法。
物理學習并非教師單一的講解,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并且教師也更加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因此在隨機教學中,高中物理教師可以結合研究課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科學的實驗提供參考及幫助,同時知道學生掌握各種物理實驗原理及物理儀器的使用方法。使學生知道哪些實驗可能解決哪些實際問題,通過學生自主或者小組合作完成物理實驗,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幫助學生理解哪些比較困難的物理現(xiàn)象及物理概念。
(2)理想化方法。
理想化方法主要是在實踐探究中,將干擾實驗結果的一切因素排除,以便建成理想化的模型,使得理論知識內容更加具有代表性。在高中物理知識中,理想化方法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在自由落體中,就排除了空氣阻力這一干擾因素;在平面直線運動中,常常將平面對小車的摩擦力消除。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指導學生合理運用理想化的方法進行理論學習或者實驗探究。
三、結語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應重視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便將物理教學中單存的知識講解轉變?yōu)榭茖W知識探究過程。具體教學中,主要通過培養(yǎng)學生科學觀念、科學精神及科學方法,使學生的物理學習更加科學,從而提升學生的物理綜合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燕.物理教育與科學素質教育的關系淺論[J].教育探索,2010,12(05):20-21.
[2]姚勇,邢紅軍,蔡燃.高中物理科學方法教育的實踐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6(04):15-18.
[3]田春鳳,郭玉英.高中物理教學中科學本質教育的現(xiàn)狀與建議——基于對一線教師的調查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0,12(03):45-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