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閔意
摘要:“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重大創(chuàng)舉,“一帶一路”戰(zhàn)略蘊含豐富的文化元素,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拓展了“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內涵與視角。文化自信提升了我國“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話語權,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力量源泉,是加快“一帶一路”建設中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基礎。
關鍵詞:文化自信;一帶一路;話語權;力量源泉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這兩條“絲綢之路”古已有之。陸上絲路跨越歷史2000多年,由西漢張騫首次開拓,起于西漢都城長安,最遠到達犁軒(今埃及亞歷山大港)。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F.von Richthofen) 于19世紀70年代將之命名為“絲綢之路”。海上絲路起于秦漢,興于隋唐,明初達到頂峰,重要起點有泉州、番禺(今廣州)、明州(今寧波)等。2013年9月和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2017年5月14-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發(fā)表了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提出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chuàng)新之路、文明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1]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習近平總書記將文化自信作為“第四個自信”提出來,并將它作為前“三個自信”的基礎,其影響深遠,尤其對“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如今,將“一帶一路”建設成和平、繁榮、開放、創(chuàng)新、文明之路目標的確定,必將進一步推進我國與沿線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我國經濟文化的繁榮和世界各國的和平發(fā)展。推行“一帶一路”戰(zhàn)略,我們應抓住契機,增強文化自信,充分發(fā)揮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當代價值。
一、文化自信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深刻內涵
“一帶一路”倡議是連接東西方交通和貿易的重要走廊,同時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象征,傳播了中國文化,讓世界越來越多國家了解中國,增強了中國的文化自信。
(一) “一帶一路”倡議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自信
絲綢之路作為各國社會經濟文化的交流平臺,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在長期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和平進步、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合作原則,以及“共享和平、共同發(fā)展”的絲路精神?!耙粠б宦贰辟x予了古老的絲綢之路以全新的生命,承載著沿線各國共同發(fā)展的夢想,順應了世界區(qū)域合作的時代潮流,這本身就展現(xiàn)了我國的文化自信。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2]文化自信作為一種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表現(xiàn)狀態(tài),其最深層次的發(fā)展水平的影響與制約。因此,國家實力是支撐文化自信的直接基礎。習近平主席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提出“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積極主動地發(fā)展與沿線國家的全方位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互融、文化包容個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價值共同體,體現(xiàn)了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逐漸成為全球經濟發(fā)展重要引擎的中國,具有堅定的文化自信。
(二) 文化自信拓展了“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內涵與視角
“一帶一路”戰(zhàn)略是集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與時空跨越為一體的謀劃國家安全和經濟文化發(fā)展的新戰(zhàn)略,它將為中國與沿線國家既有的交流合作機制注入新的內涵和活力?!耙粠б宦贰睉?zhàn)略是用文化將歷史、現(xiàn)實與未來,中國與世界連接在一起,成為中國面向全球化、應對經濟新常態(tài)的一個戰(zhàn)略架構。它在一種文化主體性的意義上提出了自身文化與社會經濟傳播的取向和范圍,而且明確借助“古代絲綢之路”的觀念,從陸上與海上兩個文化地理空間維度上,將中國與整個世界的文化領域聯(lián)系在一起,并保持著和而不同、彼此尊重、互利共贏的文明之間往來互動的動態(tài),因此,中國不再僅是一個民族國家意義上的中國,而是更具世界意義的中國。
在習近平主席的兩次重要講話中,處處透露出文明交融與文化自信的內在精神,強調“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內涵不僅僅是發(fā)展外貿往來,也不僅僅是經濟建設,而是文化、經濟與政治三者之間的協(xié)調與合作,最終消除不同文明間的相互不理解與誤會,減少文明沖突,實現(xiàn)文明之間的交融和長治久安,為地區(qū)長期繁榮與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梢钥闯觯幕孕乓殉蔀椤耙粠б宦贰苯ㄔO的靈魂,是支撐今日實施“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底蘊。“一帶一路”建設,就是要通過這個具有凝聚力和感召力的靈魂與底蘊,成為和平外交、經濟共贏、文化交流、文明交融的全球戰(zhàn)略再平衡的有效平臺,以文化自信帶動民心相通,從而夯實各國互聯(lián)互通的社會心理基礎。因此,文化自信在極大程度上拓展了“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內涵與視角,是“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重要基礎。
二、 文化自信在“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中的作用
(一) 文化自信助力提升我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話語權
西方國家長期以來對中國人民、中國的發(fā)展存在片面認識,他們還在用冷戰(zhàn)思維和有色眼鏡來看待中國,把中國看作是競爭和斗爭的對象,而不是伙伴和朋友。在此背景下,他們自然會對中國的政策和發(fā)展提出質疑。面對“一帶一路”建設中各種可能的質疑,中國要主動出擊,在國際舞臺上積極發(fā)聲,提升中國話語權。習近平同志指出,“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yè)難以持續(xù)長久”。[3]中國人千百年來奉行“和合”文化,注重民族融合和教化的作用?!昂秃稀蔽幕侵袊鴥?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要進一步弘揚和踐行“和合”思想,使其成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理論之源和力量之石。“現(xiàn)在是中國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并發(fā)出中國聲音的時候了,這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提升我國國際傳播能力過程的開始,從長遠來講也是一個大國走向強國的開始?!盵4]我們要通過文化的互動交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使沿線國家真正了解中國、認識中國,展示中國的文化自信,最終實現(xiàn)彼此認同。認同是屬于觀念范疇的內容,馬克思曾說:“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腦并在人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5]我們要以“一帶一路”為依托,在實踐基礎上,以文化自信闡釋“一帶一路”的深刻內涵和核心精神,向世界展示“一帶一路”是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延伸與傳承,是符合各國人民合作共贏意愿的發(fā)展之路。要通過文化自信闡述“一帶一路”不是中國擴大勢力范圍,謀求地區(qū)主導權;不是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更不是中國在推行“新殖民主義”。通過觀念的互動,匯聚各國共識,不斷深化和沿線國家的文化合作交流,逐步消除國際社會對中國形象的肆意扭曲和固有偏見,樹立當代世界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在國際交往中提升話語建構的主動權,樹立中國的嶄新形象。endprint
(二) 文化自信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力量源泉
在21世紀經濟政治格局日趨紛繁復雜的背景下,“一帶一路”戰(zhàn)略是中國為世界提供的中國方案,蘊含了豐富的中國思想和中國智慧。而文化自信是實施“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力量源泉。中華民族經過近百年的探索和奮斗,在積極融入世界的過程中,海納百川,包容匯通,學習借鑒各種文化,創(chuàng)造了令人自豪和自信的發(fā)展道路和理論、社會制度和文化。“經過鴉片戰(zhàn)爭以來170多年的持續(xù)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xiàn)出光明的前景?,F(xiàn)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xiàn)這個目標”。[6] 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成功開辟出絲綢之路,為東西方經濟、政治、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貢獻;如今,“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提出,是20世紀以來中國特色社會發(fā)展理論和實踐水到渠成的堅定文化自信。面對“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挑戰(zhàn),唯有堅定文化自信,高揚民族和人民思想,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才能實現(xiàn)這一偉大戰(zhàn)略的持續(xù)前行。
在“一帶一路”日益走向沿線國家人民的過程中,需要以文化自信積極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特別是要把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主流展示出來,把中國人民蓬勃向上的風采展示出來,把中國老百姓真實、生動、鮮活的形象展示出來。[7]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創(chuàng)新中華文化表達方式,向沿線國家充分展示中國大國擔當?shù)牧己眯蜗蟆?/p>
(三) 文化自信是加快“一帶一路”建設中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基礎
文化產業(yè)是20 世紀末興起的特殊產業(yè),是文化與商業(yè)經濟、現(xiàn)代科技緊密結合的產物,是推動現(xiàn)代化建設的強大動力。“一帶一路”是經濟貿易與文化發(fā)展的雙核戰(zhàn)略,無論是“絲綢之路經濟帶”,還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都蘊含著以經濟合作為基礎,以人文交流為支撐,以開放包容為理念的重要內容。在建設“一帶一路”進程中,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是題中之義。我們應當利用現(xiàn)有的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穩(wěn)定和牢固的官方文化交流平臺,堅持與各國深入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打造我國文化品牌,將中國元素和價值觀念始終貫穿于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全過程。我們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繼承和弘揚中國文化中具有廣泛親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號,研究沿線各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費習慣和風俗特點,研究國外不同受眾群體的文化傳統(tǒng)、價值取向,針對性地開展適銷對路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形成文化名牌,使中華文化不但能“走出去”,而且能“走進去”;同時,不斷增強文化企業(yè)競爭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市場主體,借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東風,提升產品質量、科技含量、供應鏈管理和品牌打造能力。
到2035年,中國有可能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那個時候的“一帶一路”必將產生更大的影響。這就需要我們軟實力、硬實力兼?zhèn)?,而促進“一帶一路”戰(zhàn)略與文化產業(yè)的有效結合就是一個很好的助力。在此背景下,要把“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做好,需要進一步凝聚各方智慧與力量,順應歷史大勢,努力促進“一帶一路”戰(zhàn)略與文化產業(yè)的有效結合,實現(xiàn)文化產業(yè)和文化事業(yè)大發(fā)展大繁榮,讓中國文化在沿線國家落地生根,從而為國家現(xiàn)代化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習近平.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N].人民日報,2013-5-5.
[4]郭可.講好中國故事 傳播中國聲音——六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8.19 重要講話精神 [N]. 文匯報,2013-09-25.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
[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楊柳.讓文化自信助力“一帶一路”開啟新征程.長江網,2017-05-11.
(作者單位:1.南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南通大學理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