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忠
摘要:初中化學的設置是為了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遇見的一些化學問題。而初中化學教材本身就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在初三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多考慮化學知識生活化教學,讓學生掌握得更好,更快。本文主要探討初三化學知識生活化教學的實踐和探究,為更多初三化學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三化學;生活化教學;實踐和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8
初中化學在初三才會開設,此時的學生積累了一些生活經驗,也能更好地發(fā)現生活中的化學問題。而初三的化學知識在設置上與生活息息相關,如果將生活化教學引入初三化學的教學中,將會對學生在化學知識以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上大有幫助。
一、初三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內涵
生活化教學是指從生活當中對學生的知識進行引導和教學,同時也反饋和指導生活的教學。生活作為一個人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過生活的檢驗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育,對于初三化學教學依舊如此。初三的化學知識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問題,探索生活問題,激發(fā)學生對于初三化學知識的熱情,最終讓學生形成解決生活中的化學問題,鞏固學習初三化學中的生活問題的能力。生活化問題的教學實踐與探究是一種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探究。初三化學知識生活化教學將源自于生活、回歸到生活,能夠解決生活常識的化學知識進行整理,最終達到提升化學實踐能力的一種嘗試。學生以生活中的化學問題作為起點,在初中化學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下,運用書本中的化學知識更好的、更全面地去解決生活中的化學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和理解初中化學知識,感受那些時刻出現在人們生活中的化學知識,體會學習化學知識的樂趣與快樂。這就是初三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內涵所在。
二、初三化學知識生活化教學實踐和探究的意義
(一) 提高初三化學課堂有效性
傳統(tǒng)的化學教學方式是通過化學教師在課堂上傳授化學知識給學生,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這種教學方式使得課堂效率得不到保障,同時也不被學生廣泛接受。而生活化教學在初三化學課堂的應用,將生活中的化學問題進行探究,通過運用生活素材,讓教學更加生活化,學生通過對問題的發(fā)現、探究、到最后解決問題。不僅提高學生對于初三化學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可以更好掌握化學知識,而且還能提高初三化學教學的效率。
(二) 轉變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方式
初三化學知識的生活化教學的實踐可以有效轉變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方式。初三化學知識的生活化教學更多強調的是如何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在化學知識的探究上面化被動為主動,使學生面對化學問題能夠積極去思考,主動去質疑和探索,最終形成自我學習的能力。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體現出學生在初三化學知識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
(三) 解決生活中的化學問題
對于初三化學的生活化教學的實踐和探究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能夠引導學生將書本上的化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在傳統(tǒng)化學教學下的學生普遍缺乏生活實踐,動手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極差,使得化學學習與生活實際嚴重出現脫節(jié)。而初三化學知識的生活化教學可以從源頭上改變這種欠缺的“務實”能力,提升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化學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初三化學中關于《碳及碳的氧化物》中關于炭的學習。在生活中為了使房屋里的有毒氣體含量減少,許多家庭會選用活性炭作環(huán)保劑。這是利用活性炭的物理吸附性強,將空氣中的有毒氣體吸收過濾,凈化空氣.同樣碳又可以在冶鐵時作為原料,它具有還原性,可以將鐵離子還原成鐵單質;碳如果加在橡膠中做成輪胎,又可以提高其耐磨性,這就是運用碳這種物質很穩(wěn)定,不易分解。同樣是碳,但在生活的運用卻不相同。這就是注重初中化學知識生活化后能夠解釋生活中遇見的化學問題。
三、初三化學知識生活化教學實踐和探究的原則
(一) 生活化原則
既然是化學知識的生活化教學探究和實踐,那么就應該在教學中依據生活化的原則與標準。辯證的唯物主義說過,任何的知識以及學問都是源自于生活和經驗,所以在初三化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只有不斷地汲取生活中的知識和經驗,才能正確指導初三化學知識的生活化教學,也才能提高學生的化學水平和解決生活中遇見的化學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初三化學中學習生石灰加水生成熟石灰這一化學過程時,化學教師先拋出一個生活問題,為什么市場上銷售的速食米飯在戶外只要加一點涼水就可以讓米飯迅速變成熱飯?可以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探索這個問題的熱情。在實驗中讓學生注意觀察現象,對比問題進行分析,最終得出在反應中短時間快速放熱,最終加熱米飯。通過這些生活化的提問,讓學生在探索的同時也能收獲更多的知識。
(二) 開放、創(chuàng)新原則
任何探究性教學都包含著開放以及創(chuàng)新的特點,所以初三化學知識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探究也不例外。面對生活化教學,每一個學生都需要盡情思考和發(fā)動大腦進行想象,所以一個開放式的課堂氛圍,外加一種創(chuàng)新的引導模式是非常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天賦,最終達到解決生活問題,掌握初三化學知識的目的。
(三) 協作原則
對于初三化學知識的生活化教學實踐和探究還必須要遵循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協作原則。因為對于許多生活化問題,學生短時間內由于沒有接觸,所以很容易導致大腦“短路”,如果不能被喚醒,走出思維的誤區(qū),那么既費時間,又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合作與協作就可以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思維的喚醒,有一個知識聯系到另一個知識,實現問題高效探究和解決,最終不僅解決了問題,而且還能鍛煉學生組織能力、協同能力,讓學生收獲更多。
結束語:
初三化學知識的生活化教學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有效掌握,更為關鍵的是為學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化學學習思維,讓他們在未來的化學學習中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葛慶敏.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探索[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9,01:24-26.
[2]陳麗峰.“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26:139.
[3]蔣麗麗.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初探[J].中學時代,2014,14: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