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林彬
【摘要】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需要在實踐操作中培養(yǎng),在課堂練習中培養(yǎng),教師在游戲當中要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多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并鼓勵學生相互交流,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輕松、自主的氛圍中獲取知識,這樣的數(shù)學課堂就會充滿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數(shù)學課堂教學;合作交流意識;實踐操作;課堂練習;游戲
新課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在合作交流中學習數(shù)學的方法,將過去的說數(shù)學、聽數(shù)學、書本上的數(shù)學轉變成現(xiàn)在的做數(shù)學、用數(shù)學、生活中的數(shù)學?,F(xiàn)代教學論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既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被動接受式,也不是以學生為太陽的純粹發(fā)現(xiàn)式,而是在教師引導下的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合作與交流、自主探究的方式。隨著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也發(fā)生了變化,教師不再是教學內(nèi)容的制定者、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教學結論的控制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參與者。那么,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呢?
一、在實踐操作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數(shù)學課程標準》強調:“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作為新課標所提倡的重要的數(shù)學學習方式,具有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效調動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等作用,而被廣大教師廣泛應用于小學數(shù)學教學當中。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也經(jīng)常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把教學內(nèi)容設計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做”數(shù)學中學習數(shù)學知識,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筆者在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時,先把全班學生分成8個小組,每組5人,再把事先準備好的完全一樣的梯形分給每組2個,讓學生合作動手拼一拼,認真觀察所拼成的圖形,并要求學生動腦思考,小組討論:通過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梯形與你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把你的發(fā)現(xiàn)跟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當時同學們個個興趣盎然,討論熱烈,很快就總結出: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之和,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而每個梯形的面積都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然后,筆者繼續(xù)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共同探究的方法進一步驗證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樣,通過動手拼,動眼看,動腦想,動口說等方法,學生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在操作中自我感悟,在交流中得到進步,在探索中得到升華,合作交流意識在活動中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
二、在課堂練習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練習是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理解、消化和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也是教師檢查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有效手段。練習占據(jù)了數(shù)學教學的大部分時間,練習的效果如何將直接影響數(shù)學教學質量的高低。小學生的練習方式以課堂練習為主。
例如,筆者在教學《9的乘法口訣和用口訣求商》時,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9”的乘法口訣和用“9”的口訣求商的方法之后,設計了這樣一道綜合性練習題:
一副乒乓球拍6元,一根跳繩3元,一個排球9元,一個足球8元。(1)小明買6副乒乓球拍要用多少元?如果用這些錢去買排球,可以買多少個?(2)小紅要買9根跳繩,帶30元錢夠嗎?(3)王老師用36元買了同一種體育用品,正好把錢用完,你知道王老師買的可能是哪幾種體育用品嗎?
題目出示后,我首先讓學生展開想象,去猜想、去推測,然后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和同學們一起討輪和交流,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課堂上同學們七嘴八舌,各抒己見,這時,學生思維的火花在討論交流中迸發(fā)和閃爍,靈感在思索和爭辯中出現(xiàn)。最終,學生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自主完成了所有的練習。
三、在游戲當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濒斞赶壬倪@句話形象地說明了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中只有想方設法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變“厭學”為“愛學”,才能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當中,教學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筆者在教學“元、角、分的認識”時,為了突破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為學生設計了一個“換零錢”的游戲。
先給每個學生發(fā)一些白紙做成的各種面值的道具“人民幣”,然后讓幾名學生充當顧客,另一名學生充當售貨員。顧客問:“我有1張2元錢,請給我換成1元1張的,可以嗎?”售貨員回答:“好的?!闭f完,遞給顧客2張1元的“人民幣”。顧客舉著所得的錢問大家:“他給對了嗎?”大家回答:“對了?!苯又硪粋€顧客問:“我這也有1張2元面值的錢,現(xiàn)在我想換成5角1張的,可以嗎?”售貨員回答:“好的,請稍等?!苯又?張5角面值的“人民幣”遞給顧客。顧客舉著這些“人民幣”問同學們:“他給對了嗎?”同學們回答:“對了?!边@時,第三個顧客說:“我也有1張2元面值的人民幣,但我不想換成1元1張的,也不想換成5角1張的,我要換成2角1張的,可以嗎?”售貨員回答:“好的,請你稍等一下。”說完遞給這個顧客10張2角的“人民幣”,顧客舉著“錢”問大家:“他給對了嗎?”大家回答:“對了?!蔽铱隙耸圬泦T的表現(xiàn)后,讓扮演售貨員的學生說一說每次拿錢時是怎么想的;然后讓同桌合作做“換零錢”這個游戲,要求充當售貨員的學生換完錢后還要說出自己是怎么想的,做完一次后,第二次換角色再把游戲重做一次。
當時,同學們個個情緒高漲,興趣濃厚,注意力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到游戲當中。這樣,通過游戲,不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調動了學生動腦思考問題的積極性,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感受到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樂趣,從而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意識的目的。
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意識的方法還有很多,以上只是筆者在教學中的一些粗淺的體會。筆者相信:只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并鼓勵學生相互交流,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輕松、自主的氛圍中獲取知識,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就會充滿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 孫立谷,王林.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M].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