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艷
摘 要:本文簡要介紹了慕課的背景和其特點,提出大學生學習生活應處理好的六個重要關系,引導大學生揚長避短、有效的利用網絡資源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慕課 大學生 教育
【分類號】G645.5
一、慕課環(huán)境
“慕課”,即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縮寫為MOOC)。2008年由加拿大Dave Cormier和美國Bryan Alexander兩位學者首次提出。其后,Geroge Siemens和Stephen Downes在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開設了《連通主義與連通知識》在線課程,實現(xiàn)了慕課的實際應用。慕課真正得到快速發(fā)展并引起廣泛關注是在2011年秋天,斯坦福大學創(chuàng)辦在線課程平臺Udacity,來自一百多個國家的16萬人注冊了斯坦福大學Sebastian Thrun與Peter Norving教授聯(lián)合開出的《人工智能導論》免費課程,引起其他大學的關注并迅速參與。2012年4月,推出包括哥倫比亞大學、杜克大學、普林斯頓等近90所名校為合作伙伴的Coursera網站,2012年5月,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聯(lián)合推出了edX。Coursera、edX和Udacity并稱慕課教育的三駕馬車,在很短的時間內,超過一百萬人次注冊三大慕課平臺的免費在線課程。紐約時報將2012年稱為“慕課元年”。
2013年,我國高校也紛紛加入慕課發(fā)展的大潮,清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加盟edX,成為其首批亞洲高校成員;清華大學“學堂在線”平臺面向全球提供在線課程,北京大學啟動了“北大網絡開放課程”建設項目計劃5年內建設100門慕課并先后與edX、Coursera簽署了合作協(xié)議。同年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先后加入Coursera平臺。2014年4月有上海交通大學自主研發(fā)的中文慕課平臺“好大學在線”正式發(fā)布。在教育部的推動下,2014年5月“愛課程網”設立“中國大學MOOC”頻道,面向全國高校提供慕課課程平臺。2015年1月,教育部下屬機構“奧鵬遠程教育中心”與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等38家教育機構共同成立了“MOOC中國”聯(lián)盟并舉行了合作簽約儀式。慕課在中國的呈現(xiàn)出蓬勃發(fā)展的勢頭。
二、大學生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慕課的理念是教育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大規(guī)模共享,基本的特征是大規(guī)模、開放和在線平臺。當代大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獲取信息便捷、方式多樣,在海量的網絡信息與資源中,應該處理好以下幾方面關系,有針對性、高效地利用網絡資源提高學習效率。
1、熱情與理性。
慕課是新生事物,是教育教學新的工具和手段,是教育資源也是教育模式的一種變革。2012年起掀起慕課熱,Coursera、edX和Udacity等慕課平臺應運而生,國內也有許多高校和高校聯(lián)盟建立中文慕課平臺,上線課程和選課人數(shù)也在不斷增加,高校教師、網絡學習者和在校學生對慕課熱情較高。一時間關于慕課的各種論述層出不窮,如:“慕課將會顛覆傳統(tǒng)教育”、“云端上的大學來了,美國大學將消失一半"、“慕課是輸不起的教育革命”、“慕課革命將造成的中國高校兼并與消亡”、“實體大學將隨著慕課的發(fā)展消失”等眾說紛紜,大有慕課的重要性如何強調都不過分之勢。也不不少學者提出不同見解,如:“慕課不是在線教育解決方案的全部”,“慕課算不上革命,自身仍處于初級階段,尚有很多不足”, “慕課的實質是高等教育的開放化和資源重組,和當初教學引進PPT一樣,只是教育模式的一次更新。說老師因此失業(yè)、大學因此倒閉有點言過其實”等等,還有學者反思了慕課帶來的文化安全和政治問題,分析慕課的利弊之處,指出慕課并不一定是提升解決知識傳播問題、提高教學質量的靈丹妙藥等觀點。同時,哈佛大學早在2013年就在進行慕課的改進形式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的實驗,這與慕課的大規(guī)模開放性在線課程的理念截然不同。所以無論是高校還是大學生,面對新興事物應保持冷靜與理性,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具體分析其優(yōu)勢和不足,才能揚長避短地使新生事物服務自身。
2、線上與線下。
線上接受慕課教育,線下應做好相應的預習復習,提高聽課的針對性和效率也是大學生應該注意的問題。慕課的授課面寬,上萬人同時聽一門慕課的情形很普遍,撇開教師授課水平的問題不談,僅從受眾面來講,授課老師不可能顧及到每個同學知識結構、理解水平和速度,不可能有傳統(tǒng)課堂即時的交流和反饋,所以跟上老師的思路和進度需要做大量的線下準備工作,才能保證聽課的質量。
3、課內與課外。
這里的課內、課外是指:高校針對不同專業(yè),會設置相對完備的課程體系,在傳統(tǒng)教育課堂上接受學校開設課程的教育為課內,課余時間為課外。大學生要處理好這個課內和課外的關系,處理好自己主修學校開設課程和接受慕課教育的關系。同時慕課教育對課堂紀律沒有要求,也不存在傳統(tǒng)意義上的遲到早退,對大學生自我控制和約束能力是一個挑戰(zhàn)。把接受相應的慕課教育作為有益補充還是對在校所修課程取而代之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同時還存在大學生與學校對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沖突。所以,處理好課內課外的關系是大學生選擇慕課必須面對的問題,需要理性思考和科學判斷,不能盲目崇拜,隨意取舍。
4、國內與國外。
2012年后美國大學推出了Coursera、edX和Udacity三大慕課平臺,諸多課程紛紛上線。隨后,我國名校也紛紛加入慕課發(fā)展的大潮,學堂在線、北大網絡開放課程、好大學在線、愛課程網、MOOC中國等平臺和網站也相繼推出了諸多優(yōu)秀課程以供選修,在線課程應接不暇。但真正符合求學者知識結構、背景、水平和理解能力的慕課并一定隨處可見,諸多學子看到世界名校的大牌教授授課,則蜂擁而上,而中途感覺不不適應或各類原因退出者甚多,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并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這也是慕課結課率較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選課前也要做好準備,提前了解開設課程老師的情況,包括科研情況、授課特色等等。同時對國內外的眾多課程也要做好甄別,不可崇洋媚外、戴有色眼鏡。國外開設慕課有其預設的受眾群體,同時不剔除包含文化和政治安全沖擊因素,不能簡單地認為某些國外名校開設慕課的目的是把世界上最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傳播到世界的任何角落。同時對國外具體慕課課程的教學方法、習慣、課程進度和內容等也要做仔細的了解和甄別。endprint
5、廣種與深耕。
針對具體的一門慕課,大學生要根據(jù)各人情況提前設定接受慕課教育的目的,是開拓知識面了解相關知識,還是打算進行深入的研究探討,其學習方法是區(qū)別很大的。如果是拓寬知識面和了解感興趣的內容,則具有相關知識基礎、跟上課程講解進度,基本就可以達到預期目標。如果要加深對該課程的理解,進行深入研究,則對基礎知識的要求較高,在所學課程同時要詳細對比與自己以前了解內容和方法異同之處,才能加深理解,起到深入學習的作用。
6、低頭與抬頭。
在線學習使用的終端設備一般是電腦和手機,長時間使用這些終端學習,低頭俯視時間長,常常會造成肩頸肌肉緊張、勞損,很容易誘發(fā)頸椎、腰椎等方面疾病,同時對視力還會造成危害。另一方面,沉浸于低頭在線學習和交流,而忽視抬頭面對面的社會交往,會產生網絡依賴性社交和心理障礙以及情感冷漠化等情況。過度的使用網絡,會對大學生身心造成傷害。所以,如何平衡低頭與抬頭之間的關系,也是大學生應該處理好的問題。
三、結語
教學活動與先進傳播技術相融合使慕課自身具有鮮明的特點和獨特的優(yōu)勢。慕課最明顯的特征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能夠給大規(guī)模在線用戶提供開放、優(yōu)質的在線教育,可以極大的提高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同時也具有自身的劣勢,如:慕課開設課程的局限性,目前具備一般推理性、講述性較強的課程,諸多需要實驗驗證、具體操作以及即時交流的課程無法開設;課程學分考核認證,如何確定選課人員掌握知識并通過考核,不僅涉及到網絡誠信問題更涉及諸多技術障礙;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教師教育教學、做人做事對學生的耳渲目染線上交流無法做到;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人格的感染,慕課為知識傳播帶來新的方式,但大學所包含的校園建筑、辦學歷史、人文情懷、校風學風、集體榮譽、師生感情等,是慕課永遠無法替代大學的原因。所以,慕課不是解決所有教育困境的靈丹妙藥,也不會顛覆傳統(tǒng)教育使大學消亡。大學生應冷靜理性的看待慕課這種新的教育資源配置方式和教學手段,處理好上述幾個關系,揚長避短利用好慕課工具,提高學習針對性和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高地,“慕課”:核心理念、實踐反思和文化完全,東北師范大學學報,2014年第5期。
[2] 吳維仲、關曉輝、曲朝陽,“慕課”浪潮引發(fā)的高校教學改革思考,東北師范大學學報,2015年第2期。
[3] 吳萬偉,“慕課熱”的冷思考,復旦教育論壇,2014年12卷第1期。
[4] 吳敏、李慧,慕課研究綜述,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年12期。
[5] 王應解、馮策,我國高校慕課教育中問題分析與對策,中國電化教育,2015年6月。
[6] 蘭新哲、楊立軍、汪海運,從慕課到超慕課的探索,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年3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