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賢芳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首先,必須十分重視思想教育。在進行語言文字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引導學生體會、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在學習祖國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的同時,受到中華民族優(yōu)秀品德的熏陶,可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關鍵詞】語文閱讀 ; 重視觀察 ; 激發(fā)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2-0205-01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學習是一個合作探究、縱向發(fā)展的過程。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它具備聽、說、讀、寫訓練的綜合性,既是識字的重要途徑,又是寫作的必備前提。閱讀教學過程應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對話、交流的過程。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溝通,都是在對話、交流的過程中完成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課的教學是整個環(huán)節(jié)的主體,所以說上好閱讀課,是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所期望的。閱讀教學即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閱讀活動中,進行文本的感悟、理解、欣賞、評價,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情操和個性品質。
一、研讀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教材是教學的基礎,要做到有的放矢,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設計之前,必須緊緊把握好教材,認真鉆研教材重點難點,反復深入地閱讀課文,這樣才能在授課時講出精髓并收獲更大的實效。教師要做到通過閱讀與教材配套的教師用書等資料,從編者的角度對教材作一個整體的了解;再用心去讀好每篇課文,做到有所感悟并用自己的感悟去揣摩學生讀后的感悟,力求在教學中與學生產生共鳴;同時還要注意教材的前后聯(lián)系,將課文前后聯(lián)系對比,尋找知識的關聯(lián)處。此外,教師還應認真篩選教材內容,突出語言的訓練,在理解課文方面不要低估學生的認知水平,在達到理解目標時不要脫離課文語言進行架空的分析??傊阢@研教材時一定要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編者的編輯意圖,把課文的內容、語言、寫法結合起來體會;既要“得意”又要“得言”,務必抓住語言文字這一主線。
二、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用熱愛生活的態(tài)度、高昂的情緒及充滿情感的語言去感染學生。對于文質兼美、情文并茂的課文,教師要注意在范讀中準確傳遞課文所蘊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學習新課文時,教師應根據學習內容,用精彩的導語創(chuàng)設情境,運用語言描繪、音樂渲染、表演體會等手段,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喚起學生參與的欲望,充分發(fā)揮其個性和特長,形成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一語以概之:教師要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激發(fā)動機中入情;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在領悟課文語言的神韻中移情;在表情朗讀、語言訓練中抒情。
三、把握教學重點,提高學生學習成效
教學過程中把握好重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把每篇課文的重點,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朗讀、分析。課文中的重點段落有些詞語切入很準確,有些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中心思想作用較大,指導學生朗讀并理解好這些詞語、句子及段落,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如在《只有一個地球》閱讀教學中,理解“本來”、“至少”等詞語就能恰到好處地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課文中引用的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是理解上的一個難點,應當讓學生從實際生活出發(fā),抓住“可愛”與“破碎”兩個重點詞語來理解,充分感受到地球母親的美麗可愛及她的慷慨無私,而人類的某些行為則是多么的自私與貪婪,讓學生瞬間意識到如果“不加節(jié)制”地“隨意毀壞”資源,可愛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學生通過朗讀課文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可以培養(yǎng)提高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熱情,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學習效率大幅提高。
四、培養(yǎng)敢說,激發(fā)興趣
學生初次回答問題,因緊張而導致講話斷斷續(xù)續(xù),會出現摸頭發(fā)、擺弄衣角等現象。教師應以鼓勵為主,多指導,可讓他們一遍又一遍地復說老師說的話,直到講完整才允許坐下。對一些重要、較深的問題,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后,推舉每組一人代表發(fā)言,使學生都有機會說,通過幾次鍛煉之后,學生就會增強信心。對于他們的發(fā)言要多表揚,耐心地聽學生把話講完,不要挫傷他們的自尊心,特別對差生稍有講得好的語句,即使只用準一個詞,也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歡樂,以此激發(fā)興趣。
五、因文而異,靈活運用教學模式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并沒有統(tǒng)一固定的模式,在實施閱讀教學中要做到因文而異。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景色美、意境深遠、感情深的課文,可以采用以朗讀指導為重點的“導讀、練讀、評讀、賞讀”的教學模式;對于那些童話、寓言類的閱讀課文,可以采用“初讀知順序,熟讀記語言,再讀演一演”的教學模式; 對于有值得思考與深入探索的問題的課文, 可以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與學生進行較深入的互動與探討;對于寫法有比較鮮明的特點、能對學生的閱讀寫作有一定借鑒意義的課文,可以采用“了解內容,領悟寫法,嘗試運用”的教學模式;對于那些著眼于開闊學生的視野的選讀課文,可以采用“①讀粗識課文;②讀略知大意;③讀交流思想心得”的教學模式。
六、把握節(jié)奏,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
小學生理解能力還不足,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讓學生更為直接地面對課文反復閱讀,從而形成對課文的初步印象,并在此基礎上深鉆課文,不斷感悟課文。初步印象的記憶格外深刻,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把對課文的初步印象發(fā)現權還給學生,把研讀品味課文的質疑權還給學生,把對閱讀中所存在問題的探究權還給學生。在理解課文時,學生可以把自己當作作者或文中人物來思考,感受當時的情境,設身處地地進行換位體驗。進一步討論分析、欣賞評價文中的人與事、情與景,這樣能較為清晰而詳細地描述文章的表達方法,在習作中也能運用類似的方法寫作,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
七、注重審美個性培養(yǎng),提高學生精神境界
審美個性的培養(yǎng)是現代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而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個性的重要途徑。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積累;其次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訓練學生的獨立思考及審美判斷能力,個性理解必須合理,同時還要予以適當引導;最后要在對語言的審美過程中,將文學的種子深深地播在學生的心靈之中。閱讀教學應設法觸動學生的心靈使其受到感動,教師應通過情感豐富的課文去感動學生,使課文中蘊含的美好情感扎根于學生的心靈之中,令其終身難忘。
總之,閱讀是學生豐富人生體驗和閱歷并培養(yǎng)和發(fā)展個性的過程,教師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需要不斷探索總結。只要在實踐中逐步改進閱讀教學方法、更新閱讀教學理念,就必定會使得閱讀教學充滿活力,從而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