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加敏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具有長效性、感化性、非系統(tǒng)性等特點。通過調(diào)查研究小學生德育的現(xiàn)狀,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良現(xiàn)象,比如意志力差、自控力差、心理素質(zhì)差等,造成這些不良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加強德育滲透。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
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對學生思想品德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然而實際教學中,有很多偏離正常軌道的教育,德育常常被忽視,容易造成學生道德素質(zhì)底下。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現(xiàn)狀
1. 尚有少數(shù)教師沒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理念
通過對小學語文教師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一部分教師對德育的認識不足,還有一部分不知如何在實踐教學中將德育與語文知識進行巧妙結(jié)合,不能很好地做到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德育與智育之間是辯證統(tǒng)一、相互影響的關系,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將大部分精力放在知識才能的傳授上,忽視學生的道德教育、審美情趣教育等,只教授學科知識。這樣的育人觀念是不對的,首先不符合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其次也不符合教書育人的理念。教材中有很多德育的材料,教師如果能很好地研讀,并將其運用在實踐教學中,不僅能有利于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還能學會如何做人。做人比單純地學理論知識更有利于人才的發(fā)展,而且學生受到了良好的道德教育,會變得主動地學習,對知識的求知欲會更強??偲饋砜串斍暗男W語文教學德育滲透力度弱,隨意性強,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落實。
2. 缺乏德育評價機制
小學語文教學中缺乏對教師實施德育滲透的監(jiān)督和和指導,有些教師也沒有充分落實滲透德育的教學要求,比如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要求等。教師在公開課上,會受到學校領導和其他教師對課堂教學滲透德育的狀況進行客觀評價和監(jiān)督,但除此之外就沒有其它必要的管理措施和評價方式了。學校領導往往比較關注教師對語文學科知識的教學狀況,沒有對教學中滲透德育進行剛性的管理和測量,所以對小學生德育的真實狀況并不了解,也沒有實用的評價方法。班主任在對學生的品德進行評價時,評語顯得松散和無序。從整個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不難看出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評價機制非常不完善,這制約著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實效性。德育的教學效果不僅能在短期內(nèi)看到,長期內(nèi)也有顯著的效益。
3.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流于形式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要把握好教材中的德育內(nèi)容,還得選好教學方法,這對有效實施德育滲透非常關鍵。生硬的教學說教會讓學生產(chǎn)生膩煩或厭倦情緒,不僅達不到德育的教學目的,還能影響知識傳授的效果。有很大一部分教師不能很好地挖掘課文中的德育因素,也就很難將其合理地運用到語文教學中,不能幫助學生很好地去體會課文中蘊含的德育知識,在學生意志力和語文修養(yǎng)方面的性格培養(yǎng),道德情操的提高等都是不利的,更不利于學生體會作者寫作時的心態(tài),不利于對語文知識的理解。
二、改善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
1. 在識字教學中滲透德育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都要學習新字并反復練習,如果教師的方法單一,那么識字教學就會變得乏味,學生也會厭倦學習新字。在識字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使用正確的教學方法。比如在學習“打”這個字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給這個字組詞,相信孩子們想到最多的詞組是“打人”、“打架”等,這些詞組的含義都不是很好和消極的,教師首先要肯定學生的發(fā)言,然后再反問學生們“打人和打架是不是好孩子應該做的事?”學生們會回答說不是。這個時候就是進行道德滲透的關鍵時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再去組別的詞,比如“打字”、“打球”、“打水”等。這樣的教學思路能夠正確引導學生,并能很好地實現(xiàn)德育滲透,同時還能避免識字教學變得簡單枯燥。
2. 認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魯教版的語文教材選取了很多優(yōu)美的文學作品,有描寫祖國大好江山的,有展示我國悠久歷史的,有表現(xiàn)漢語文字美的,還有具有音律美的古詩詞等。這些課文都以不同的方式在體現(xiàn)著作品的內(nèi)在美,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還能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好語文學科的德育優(yōu)勢,充分挖掘隱藏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加強德育的滲透和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避免枯燥地說教式和灌輸式教育,既不要只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要只強調(diào)思想教育,應將兩者進行合理地結(jié)合。比如在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時,除了要學習其中的語文知識,還要引導學生具有一顆感恩之心,可以讓學生通過回答和討論問題的方式來實現(xiàn),比如從“很遠”這個詞能看出什么意思?“想象,沒有水吃,會有哪些困難?”等,這些問題都會觸摸到孩子們的內(nèi)心,他們會知道現(xiàn)在我們能喝上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應該懂得珍惜和感恩。
3. 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進行寫作就是表達自己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看法,能夠綜合地看出學生的認識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寫作的源泉是生活,因此為豐富學生頭腦中的生活經(jīng)驗,必須要引導他們多接觸社會,敢于寫出自己對事物的獨立見解和看法。比如《去年的樹》,這篇課文,教師在講解時,可以將課文內(nèi)容與做人聯(lián)系起來,告訴學生們小鳥和樹之間的情誼是多么深厚,好朋友是多么重要,應好好珍惜。教師可以此為引子,讓學生寫一篇關于自己好朋友的文章。學生在寫作中會吐露自己的情感,傾吐自己的心聲,這對教師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非常重要,也有助于學生今后對待朋友的方式。
三、結(jié)語
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教學工作,目前還是存在著很多問題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應首先有滲透德育的理念,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其中的德育素材,并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將其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從而培養(yǎng)小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姚孝國, 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踐探析[J], 亞太教育, 2015(10).
[2]李秀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J], 吉林教育, 2015(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