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晴
【摘要】高效課堂,是高效型課堂或高效性課堂的簡稱,顧名思義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高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課堂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次高效教學,我從中獲益良多。
【關鍵詞】高效課堂 ; 教學反思 ;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2-0098-02
在上課前,我讓幾個學生幫我做了幾件事情,例如擦黑板,幫我拿書等。等到一上課,我就將學生分成六個小組,做游戲“誰有最好的記憶力”,問學生“剛才黑板被誰擦了?”,“老師的書被誰拿來了?”學生興奮而且好奇,爭相在教師的引導下用被動語態(tài)進行猜測,這樣,幾乎是在5分鐘內,學生們就潛移默化地學會了過去時態(tài)下的被動語態(tài)。獲勝的小組得到了獎勵——巧克力。由巧克力這種“最受人喜愛的發(fā)明”我引到了“人類最重要的發(fā)明”上——計算器,電腦,汽車等。這些發(fā)明都是何時被發(fā)明出來的?學生分組進行猜測,猜測的同時對被動語態(tài)進行了反復地操練,有效地落實了雙基。就在學生們討論得課堂氣氛最熱烈之時,我播放教科書中的聽力來證實誰的答案正確。此時,學生處于活動的最高興奮點,所以對聽力也就聽得格外仔細,聽力目標達成。隨后我給出與現(xiàn)代科技史相關的英語閱讀材料,組織學生閱讀后討論他們認為還有哪些發(fā)明是重要的,以及為什么。這個環(huán)節(jié)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貼合很近,所以學生非常樂于參加,氣氛熱烈,不時迸發(fā)出亮點。這個環(huán)節(jié)不僅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口語能力,同時也是將被動語態(tài)的使用以及了解人類重要發(fā)明的歷史及其用途進行了整合與升華。短短的30分鐘,我完成了本單元的三維教學目標,變老師教為學生主動學。幫助學生運用已有的英語知識積極地去構建新知;樂于與他人合作;樂于參與各種英語實踐活動,從生活中去接觸英語。
課后的雙基測試顯示,學生掌握得非常好。如此輕松地完成教學任務使我深深地嘗到了高效課堂的甜頭。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中提到“(英語教學)要強調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既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
英語課程提倡采用既強調語言學習過程又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發(fā)現(xiàn)語言規(guī)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不斷調整情感態(tài)度,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
通過課程標準的學習讓我認識到以往忽視學生“思維參與”、“思維過程”的教學思維存在問題。
我曾經認為讓每一個學生都發(fā)言就是參與。后來發(fā)現(xiàn),教師不能滿足于每個學生都發(fā)言,而要看學生有沒有獨立的思考。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學生好像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復,師生、生生并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那么,怎樣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呢?我認為應當創(chuàng)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心理上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tài)。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fā)展。
那么如何才能將自己的每堂課都打造成高效的課堂呢?我認為英語教師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師要對教學有著很大的熱情,樂于和學生打成一片;樂于分享自己的心得感受并聆聽學生的想法。
英語學習是快樂的學習,老師要營造熱情高漲的英語學習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愉快地進行學習。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要以飽滿的熱情激勵學生積極學習;讓學生在積極參與語言實踐中扎實地掌握知識,形成技巧,發(fā)展能力,嘗試成功,樂學會學,從而獲得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第二,教師要多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活動,要根據教材盡量地創(chuàng)設與實際生活相關的情景,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讓孩子們把所學的語言運用到更多的生活場景中,靈活全面地掌握和運用語言。在活動中,學生不是機械地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情境中主動地實踐體驗和探究。這樣的活動既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能力水平,又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第三,適當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這樣可以提供學生大量的發(fā)言機會,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大大調動了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第四,重視學法引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中國有句古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是為了不教”“不教是為了養(yǎng)成學生有一輩子自學的能力。”因此,指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是提高學生綜合英語運用能力的關鍵所在。
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途徑有:開辦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晚會、英語小劇表演、英語歌唱比賽等。通過這些形式盡可能多讓學生動腦、動口、動眼、動手,使他們從中受到激勵。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強烈的英語參與意識——課外活動可以有效地將其積極作用投射到課堂教學中來,幫助形成高效課堂。
總之,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種認識過程,也是一種探究過程。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英語的課堂教學只有把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好地進行統(tǒng)一,不斷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導學生參與、發(fā)現(xiàn)、探究、合作,才能將我們的課堂變成高效課堂。這就需要我們教師不懈的研討和實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