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
摘要:新課程改革越來越深入推進,音樂作為一門體藝類學科,不僅對學生的藝術情感的培養(yǎng)、情感的陶冶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學生的德育方面也有著重要的體現。新課程中,教學目標分為三維目標,注重了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小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體現德育,符合新課程的要求,也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 音樂 教學 德育
【分類號】G623.71
新課程改革中,教學目標分為三維目標,注重了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音樂作為一門體藝類學科,不僅對學生的藝術情感的培養(yǎng)、情感的陶冶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學生的德育方面也有著重要的體現。小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體現德育,符合新課程的要求,也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筆者作為一名音樂學科的老師,在培養(yǎng)音樂人才的過程中,我根據音樂學科的特點采用不落俗套的方法和手段進行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不僅感受音樂的美妙,也能發(fā)現人性的閃光點,從而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凈化和升華。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德育的作用
素質教育包括德、智、體、美、勞等方面能力的全面培養(yǎng)。真正的素質教育應該是五育并舉、互相滲透、互相結合、互相促進的,而音樂教育在這方面是功不可沒的。音樂教育能豐富小學生的音樂知識,同時讓小學生接觸各種題材、風格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這些作品多半是各個時期、不同地方優(yōu)秀思想的精華,通過這些能夠使小學生擴大視野,從中獲得知識,也使小學生正確地認識生活,認識客觀世界,從中得到精神的升華,從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音樂教育使智育更加趨于完善。從不同類的歌曲中,學生能夠獲得更多廣泛的知識。音樂教育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音樂是聽覺藝術,是“心靈的直接語言”,比其它學科更善于表達人的思想感情,許多語言文字無法表達的感受卻能在音樂中得到體驗。音樂教育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功能。當前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時期,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必須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加強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音樂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音樂教育中,要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素質,首要的是學會理解音樂,從音樂作品中發(fā)掘出優(yōu)秀的思想。
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體現德育的方法
(一)基礎知識教學中感受音樂的意義
音樂基礎知識內容中包括了旋律、節(jié)奏、音色、拍子、曲式、速度等等。而這些基本的音樂元素結合起來便能塑造出某一音樂形象,體現出作者創(chuàng)作某一音樂作品的意圖,作者希望通過作品表達出的思想內容。讓學生從這些歌曲最細微處入手,感受音樂的情感,體會作者的思想,讓學生在藝術形象中受到情操的感化,在藝術美中接受德育教育。
(二)從歌詞中感受音樂的魅力
從音樂教學本身而言,它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和藝術教育兩部分,如果只是純藝術地從音樂的角度去傳授知識,忽視品德教育,就達不到對學生審美育人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教者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抓住作品的音樂形象,寓教于樂,寓教于理。例如《粉刷匠》的歌詞:“我是一個粉刷匠,粉刷本領強。 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更漂亮。 刷了房頂又刷墻,刷子像飛一樣。 哎呀我的小鼻子,變呀變了樣?!边@首歌的歌詞簡單明了,讓學校生能夠很好的理解粉刷匠既有粉刷的本領,也能夠感受到粉刷匠對自己工作的熱愛之情,以及勞動人民對勞動的熱愛之情。這首歌的歌詞讓學生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
(三)從賞析中培養(yǎng)情操
小學音樂教學必須立足于聽,把發(fā)展學生的聽覺、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良好的感受能力作為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作為進一步學習音樂其他方面技能的基礎。可見聽的重要性,而賞析教學不單是聽聽音樂而已,而是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從有聲的音樂中獲得無聲的情感體驗,受到美的熏陶,從而達到德育的目的,提高學生對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辨別能力。即思想教育在藝術的求知過程中獲得,在聽、想、議、唱、動、跳、奏中攝取。例如:欣賞樂曲《快樂的一天》,同學們通過教材中提供的圖畫看到了一天的生活、學習。欣賞完后,問一問,你知道中國沒有解放以前,孩子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嗎?欣賞完《快樂的一天后》,立刻播放《賣報歌》讓學生心中對兩首歌有一個鮮明對比。通過欣賞,激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從而領悟到要珍惜時光,發(fā)奮學習,努力成材。欣賞結束后,讓大家談談今天的幸福生活,學生更能體會到生活在社會主義大家庭中的溫暖,大大增強了熱愛祖國之情。
(四)從合唱中培養(yǎng)團隊意識
合唱講究和諧,要求各個聲音之間互相協調統一,音色要融合、柔美,即俗話說的“聲音抱成團”。這就要求演唱者不能一人一個音調,不能大聲喊唱突出自己,節(jié)奏不能“你快我慢”,大家統一換氣等等。兒童在長期的合唱練習中,可以養(yǎng)成互相傾聽的好習慣,聽聽自己是唱快了還是慢了,音調是否準確,自覺地把自己融入集體當中,甘當默默無聞的一員。合唱這種集體活動,給兒童提供了互相交流、分享、合作的機會,培養(yǎng)了兒童初步的分工合作的社會精神,學會在集體中協調配合,互相適應,使兒童具有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
三、結語
小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體現德育,符合新課程的要求,也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時,音樂比其它學科更善于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功能。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要掌握好方法,讓學生從基礎音樂知識中感受音樂的意義、從歌詞中感受音樂的魅力、從賞析中培養(yǎng)情操、從合唱中培養(yǎng)團隊意識。相信小學音樂教學將會發(fā)揮出其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麗,德育在音樂教學中的體現,[J].學習園地,2012.5
[2]黃思薏,淺論如何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J],教育探索,2013.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