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交際法又稱為“交際語言教學”是指在特定的社會語境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一種教學法。短期漢語教學是指外國人利用假期來華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主要期限為一個月到兩個月左右。本文主要討論了交際法在短期漢語教學中的運用以及存在的一些不足。
關鍵詞:交際法 短期漢語教學 交際能力
一.引言
為了讓外國人更加深刻地了解目的語國家的語言和文化,暑期夏令營或者假期短期漢語學習在全世界盛行起來。它主要指學習者利用假期去中國學習漢語和中華文化。這種模式不同于國內(nèi)長期的漢語教學,也不同于國外暑期沉浸式的明德模式,它具有特殊性。因此這種模式下的漢語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交際法于70年代創(chuàng)立,中心在英國,旨在提高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能力,在語言學習和教學中具有深刻的影響力,是第二語言教學不可缺少的一種方法。筆者查閱了中外相關文獻,大多數(shù)文獻主要關注交際教學法本身的特點和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很少有文獻把交際法與短期漢語教學結合起來分析。本文針對短期漢語教學的特殊性,旨在分析交際法本身的特點基礎上,把交際法與短期漢語教學結合起來,分析其在短期漢語教學中的優(yōu)勢以及局限性。
二.交際教學法的概況
每種教學法的產(chǎn)生都有特定的社會背景。交際法顧名思義就是以交際為目的的教學法。創(chuàng)始人是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在70年代,歐洲共同體成立,西歐各國為了加強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合作,因此需要培養(yǎng)大量能運用歐洲各國語言的交際人才?!?】然而,當時所盛行的教學法主要是要求學習者掌握語言結構,能看懂文本,并不要求交流。為了迎合社會發(fā)展和交際需求,學界紛紛轉向研究這一理論方法,一大批關于交際教學法和交際原則的研究成果誕生了。這為交際法的發(fā)展奠定了理論基礎,也讓它在當時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極大地豐富了語言教學的理論和方法。
交際法的語言學基礎是60年代興起的社會語言學。交際法的基本功能是用于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因此交際法指導下的語言學習不應該僅僅是關注語言的結構和形式,更應該關注語言在社會交往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發(fā)生的作用包括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兩方面。在心理學方面,主要受到人本主義心理學和心理語言學的影響,強調(diào)人的能動性。交際法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主要以學生為主,考慮學生交際中的實際需要。它不像其他教學法主要以語法功能為綱,交際法提出了以交際功能為綱。這些功能主要是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交際,或者是作為一個社會人在群體中立足的基本技能。比如請求、感謝、道歉、拒絕接受等等。
從它的功能可以看出交際法的一些特點:第一,交際法強調(diào)課堂中的交際性,打破了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法,注重語言的表達而不是語言的形式。第二,課堂活動需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師只是作為一個引導者和組織者。第三,交際法需要在課堂中模擬各種各樣的交際場景,組織各種各樣的交際活動。第四,交際法主要強調(diào)語言的流利程度,不在乎或者很少注意語言的得體性,以及語法的正確性。
三.交際法在短期漢語教學中的運用
1.短期漢語教學的概況及特點
現(xiàn)有的短期教學模式有幾種類型:1)側重某種技能的教學。比如書法培訓,演講培訓。2)以情境話題為中心的教學。即模擬現(xiàn)實生活中涉及到的一些主要場景,分解其中的重點句型進行教學。3)以常用句型和詞匯為主的教學。這種主要適用于初學者,選擇使用頻率較高,并且能體現(xiàn)漢語語法特點的一些句型教學。4)旅游和漢語學習相結合,在參觀中國景點的同時學習相關漢語,了解中國文化?!?】以上幾種教學模式大多數(shù)都是強調(diào)傳統(tǒng)意義上的以語法為主的教學。
本文的短期漢語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第一,學習成員復雜,包括大學生、公司職員、家庭主婦、退休老人等。他們的身份決定了他們學習漢語的動機是不同的,有的是對漢語感興趣,有的是工作需要。第二,由于學習時間較短,選擇的教材也應該包含那些使用頻率高、覆蓋率大的相關語言要素,并且通過強化手段追求教學中的高效率。第三,他們的學習動機要求教學目標必須要側重于某一特定范圍的漢語內(nèi)容和漢語技能。在教學中教師不是講解一套完整的語法系統(tǒng)和聽說讀寫各項技能,而是有側重的選擇學習者在生活中急需使用的內(nèi)容和技能。并且所有內(nèi)容不僅要求趣味性還必須有顯著的教學效果。第四,由于是短期,且時間不固定,因此在師資方面也有局限性,授課教師大多數(shù)都是新教師或者兼職教師多,經(jīng)驗不足。
2.以“交際法”為主的短期漢語教學
短期漢語教學由于時間短,學生水平有限,因此具有鮮明的導向性及針對性,它要求教學效果立竿見影,讓學生能夠現(xiàn)學現(xiàn)用。所以教學內(nèi)容應該以交際為主,解決來華學習者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但是這些特定的交際任務并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從平時教學和生活中精挑細選提煉出來,通過素材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并且通過目的語來完成交際。所以交際法在教學中具有明顯的特點:第一是明顯的目的性。這種目的性要求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或者參與的交際活動是結合實際需求的。第二是明顯的功能性,每項交際任務都包含一項或者幾項語言功能,比如表達功能、互動功能、調(diào)節(jié)功能等等。第三是帶有明顯的情景性,課堂教學模擬真實的交際情景?!?】
鑒于上面的特點,在以交際法為主的短期漢語教學中,要求教學任務以交際為主,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材。針對零基礎或者初級水平的學生,主要選擇以情景會話為主的教材。情景會話由于其簡單實用等優(yōu)點,對于初級水平的同學在課堂中模擬現(xiàn)實交際任務是可行的。針對高級水平的學生主要選擇一些社會問題或者事實討論方面的教材,讓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達到練習交際目的。由于交際的多樣性,我們在選取材料的時候很難按照一個單一的標準進行提煉和概括,因此這就要求學生和教師積極配合選擇合適的內(nèi)容。在課程的設置方面:初級階段綜合課,以聽說為重點,綜合運用各項技能完成簡單的交際任務。中級階段分為聽說課和讀寫課,聽說課主要從聽入手,先聽后說,側重口頭完成交際任務;讀寫課主要側重學生能夠用書面語完成一些作文寫作,比如應用文等。高級階段口語課指口頭完成復雜的交際任務。視聽課指能夠聽懂電視廣播新聞,并且能夠復述主要內(nèi)容。讀寫課也是側重于書面交際。其次還有書法課、繪畫課等中華文化技能課。endprint
3.優(yōu)勢和局限性
從現(xiàn)實層面上說,結合短期漢語學習的特點,交際法在短期漢語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其自身的優(yōu)點:1)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模式,強調(diào)交際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和交際技巧,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漢語,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樂趣。由于短期漢語學習不可能完全掌握語法,過多地強調(diào)語法教學反而會讓學生失去學習漢語的積極性。以交際活動為主,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而且活躍了課堂氛圍。2)交際法為主的教學在教材選取方面采用多樣化的方式,不僅鍛煉了學習者的聽說能力,也擴展了學習者的知識面,讓學生在短期中比較全面的了解中華文化。3)交際法把學生看作是有智慧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而非只是接受的空容器?!?】因為來華短期項目大多數(shù)是以成年人為主,這樣鍛煉了他們思考和實踐的能力。4)由于課堂主要以交際為主,增加了學生對于目的語的輸入量,這樣就能讓學生處于一個沉浸式的環(huán)境中,能更好的感知漢語。
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交際法在暑期漢語教學中也顯示出一些缺點。1)交際法以會話為主,這些會話是否地道得體,是否符合中國人的習慣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因為口語分為原生口語和次生口語,而通常教學中使用的文本一般屬于次生口語文本?!?】2)強調(diào)交際技能,忽視了語法的重要性,因此在語言能力培養(yǎng)上有所欠缺,也讓學生缺乏系統(tǒng)的學習和對語言的系統(tǒng)感知。3)交際法主要重視語言的流利程度,不過分追究語言的正確性和得體性?!?】這樣就讓學生意識不到自己的語法錯誤,因為得不到有效的糾正而繼續(xù)犯錯誤。4)交際能力主要強調(diào)培養(yǎng)口頭交際能力,在閱讀和寫作能力上有所欠缺,然而口語練習的材料多數(shù)是文本形式,因此學生一旦離開課堂就很難自己練習。
四.結語
看待任何事物時都應該用辨證的觀點去分析。交際法是語言教學和學習的重要方法,對于指導短期漢語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語言是一個復雜的項目,其中包括很多的因素,所以在使用教學法時,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jù)學生的水平不斷調(diào)整教學方法。學習語言是一個相互交織的過程,并不是相互獨立的。針對短期漢語學習者,不僅要強調(diào)學生的交際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應該重視學生的讀寫能力和語法知識。
參考文獻
【1】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 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2】崔永華.基礎漢語教學模式的改革[J].世界漢語教學.1999(1).4-9.
【3】馬箭飛.以“交際任務”為基礎的漢語短期教學新模式[J].世界漢語教學. 2000(4).87-93.
【4】王林海.交際法理論及其實踐分析[J].外語學刊.2007(4).136-139.
【5】岳子熙.短期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策略的反思及新探[J].亞太教育.2016(17).164-265.
【6】李瑛,吳長鏞.交際法得失論[J]. 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11).23-25.
(作者介紹:鄧崢嶸,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