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中學生名著閱讀現(xiàn)狀較為嚴峻,不讀名著、不會讀名著成為普遍現(xiàn)象。教師開設名著閱讀指導講座,全程參與到學生的閱讀活動過程中來,能有效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提供有效閱讀方法,解決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引導學生在閱讀后進行歸納總結,培養(yǎng)學生反復閱讀、深入探究、獨立思考的能力。
關鍵詞:名著閱讀 講座 指導
一.我們?yōu)楹我_設名著閱讀講座
提到名著閱讀,學生們普遍存在這種現(xiàn)象:不想讀、不會讀、沒空讀、沒書讀。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達及普及,刺激的網絡互動游戲成為學生課余娛樂的首選,鮮少看到有學生捧著書本閱讀。閱讀的目的變成為了考試,教師按照考試的考點來設計教學,學生機械背誦教師整理的考點,“自主閱讀”漸漸被為應付考試的“功利性閱讀”和打發(fā)時間的“消遣式閱讀”取代,學生很難享受到閱讀快樂并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發(fā),失去閱讀的意義。再加上現(xiàn)在的教育現(xiàn)狀:學校為追求成績,擠壓學生時間,在校是滿滿的功課,回家是滿滿的作業(yè),學生難以抽出時間來進行課外閱讀;個別地區(qū)由于教育發(fā)展水平比較落后,沒有合適的充足的課外書籍可供閱讀,學生空有閱讀的愿望卻無可閱讀的書籍。學生自身不愿閱讀、學校不重視、教師缺乏必要引導、教育水平不均勻,種種原因造成了學生名著閱讀的困境,而這也將最終導致了學生文學文本閱讀能力的欠缺。
為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校語文教學質量和學生語文素養(yǎng),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筆者所在學校于2013年便開始了課外閱讀教育專題的研究[1]。研究中發(fā)現(xiàn),開設名著閱讀講座,對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名著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名著閱讀指導講座重在一個“導”字
名著閱讀指導講座重在一個“導”字,是對學生閱讀前的必要指導,是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有效引導,是學生閱讀后的歸納導引。
1.閱讀前的指導作用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共為學生推薦了十六部必讀名著,其中有八部是長篇小說,包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童年》《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初中生受年齡和知識水平的影響,他們的認識分析能力和欣賞水平還不高,一些作品閱讀起來較為吃力,對于趣味性不強的作品或是時代相隔較遠的作品缺少閱讀欲望。開展閱讀前指導講座,就是在閱讀初始階段,為學生克服閱讀最初困難,排除畏難情緒,拉近和作品之間的距離,激發(fā)閱讀興趣,提供讀書方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能力。
以J.R.R.托爾金的長篇魔幻小說《魔戒》為例,作品具有較強的可讀性,但該書共有三部曲,人物眾多,篇幅較長,看著厚厚的三本書,學生未曾閱讀先心生恐懼。如何吸引學生閱讀該書的興趣?汕頭市東廈中學的張怡妍老師為我們的八年級學生開設該書的閱讀專題指導講座——《淺談托爾金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她精心準備了與書中典型情節(jié)相應的電影片斷,幫助學生快速了解人物關系和故事起因,借此走進魔幻小說《魔戒》。講座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了解作品的興趣,起到良好的效果。
2.閱讀過程中的引導作用
在閱讀活動中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教師簡單布置了閱讀的書目,但對于閱讀活動不加要求,也不檢查學生的閱讀成果,或是教師簡單地把“抄寫好詞好句”、“完成讀后感”作為閱讀任務交給學生,結果學生草草把書看完,再按要求隨便抄寫幾個文段上交,當是完成任務。這樣的閱讀活動是沒有靈魂的閱讀,是被動的閱讀,學生并沒有真正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來,書看完了,并沒有得到有價值的閱讀體驗。所以,教師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進行有效的引導是非常必要的。在閱讀過程中開展相應的引導型講座,能及時解開學生在閱讀中存在的疑問,激發(fā)學生在深度閱讀中思考的興趣。
學校七年級的學生在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出現(xiàn)了倦怠情緒。七年級的學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閱歷有限,自傳體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對于他們來講吸引力相對較低,也比較難感受到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對此沈冬瑩老師開設了講座——《感受黑暗中的光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以海倫·凱勒假設擁有三天光明為切入點,回顧海倫·凱勒在這三天中最想做的事情,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海倫·凱勒失聰失明,口不能言,擁有一天的光明對她來講都是一種奢望,學生被她勇敢堅韌的精神和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所打動,在交流中有學生表示,自己要好好珍惜擁有的一切,用健全的身體更好地感知身邊美好的事物,也有不少學生感嘆于莎莉文老師對海倫·凱勒無私的關愛和幫助,認為是莎莉文老師成就了海倫·凱勒偉大的一生,所以自己也要盡可能地幫助別人,因為可能自己的幫助也會對別人產生重要影響。
正如鄭惠生所指出的:名著閱讀指導講座“除教給學生正確的讀書方法、引領學生體會和感悟書中的奧妙等之外,還應該在辨析和批判書中的糟粕方面對他們有所幫助?!盵2]像《水滸傳》《西游記》之類的作品里充滿著暴力、陰謀等糟粕,教師就必須揭示,幫助學生認清,以免帶來消極的影響。這也是閱讀過程中引導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
3.閱讀后的歸納導引作用
假如學生在閱讀后沒有及時對自己的閱讀活動內容進行總結歸納,那么這樣的閱讀活動依然沒有實現(xiàn)閱讀的最終價值。教師在學生完成文本閱讀后開展相應的指導講座,可以有效指引學生再次回歸文本,深入品味文章內容,把握人物形象,再次激活探究欲望;可以引導學生學著客觀分析人物、理解作品,進行獨立思考。
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對早期生活的回憶,里面不僅有對美好往事的懷念,也有對黑暗現(xiàn)實的抨擊,有通俗直白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也有晦澀難懂的《狗·貓·鼠》,在閱讀完該書內容,筆者開設了《拾起那些花兒——〈朝花夕拾〉》閱讀指導講座,以魯迅先生的“童年——少年——青年”為線索,回顧魯迅先生成長過程中對他產生重大影響的人和事,引導學生通過把握魯迅先生的成長經歷,探索當中的思想感情,理解魯迅先生早期的思想。同時,通過講座發(fā)掘魯迅先生冷峻印象外溫情的一面,進一步拉近學生和魯迅先生的距離,達到減少學生對魯迅先生作品的畏難情緒的目的。endprint
學校八年級要求學生必須完成《湯姆·索亞歷險記》的閱讀計劃。紀曉龍老師便以本書為例,開設講座,進行閱讀后指導,引導學生閱讀后進行整理小結,鞏固閱讀成果。通過回顧經典情節(jié),品味人物形象,再介紹該書的創(chuàng)作背景,引導學生思考探討,了解在當時社會背景下,勇敢純真的湯姆對貪婪虛偽的社會的批判意義。講座引導學生由閱讀本文內容上升到理解作品主題,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由淺層閱讀進入深層探究。
閱讀后的指導講座,能在完成文本閱讀后,有效引導學生對閱讀過程中收獲進行歸納總結,整理閱讀筆記,鞏固閱讀成果,幫助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開設名著閱讀指導講座對于師生的深遠意義
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行終身閱讀,就必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傳授有效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有效閱讀,在閱讀中領會文字的無限魅力,思考人生,啟迪智慧。開設閱讀指導講座,便是教師幫助學生實現(xiàn)有效閱讀方法之一,它能實現(xiàn)“引起學生對文本的關注——學會研讀文本的方法——品味思考作品的價值意義”這一目的。相對于其他方法,開設講座具有“內容方法更系統(tǒng)、聽眾面更廣泛”的優(yōu)點。
另外,閱讀專題講座,不僅具有“導讀的功能”,而且還具有“閱讀示范作用”[3]。為了讓閱讀指導講座更有效果,教師就要提前通讀、精讀名著,并對名著的內容進行分析整理,篩選過濾,抓住重難點;要分析學情,根據學生實際閱讀水平和閱讀心理,預設學生閱讀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并找到切實可行的具有指導意義的方法。這個過程,有相當?shù)碾y度,所以“既考驗了教師的專業(yè)能力,也成了教師提升專業(yè)能力的契機。”[4]
當然,在講座中,教師不是導讀的主體,而是激發(fā)學生愛上閱讀的引領者,即是說,教師所起的作用應該是介紹、點撥、引導、幫助,而不是越俎代庖,取代學生閱讀和思考的主體地位。
參考文獻
[1]黃煥娜.城郊初中生課外閱讀的現(xiàn)狀、成因與對策——以汕頭市外砂華僑中學為例的探討[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5(05):22.
[2]鄭惠生.中學生離經典名著有多遠——中學生課外閱讀調查研究之二[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12):88.
[3]姚佩瑯.例談校辦讀書節(jié)的模式[J].文學教育(上),2016(01):115.
[4]姚佩瑯.例談學校讀書節(jié)的功用、運作及局限[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5(33):11.
(作者介紹:林海純,廣東汕頭市外砂華僑中學語文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