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生
摘 要:雖然我國的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飲食營養(yǎng)也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小學生的體質(zhì)并沒有得以提升,反而整體體能有所下降。因此擔任提高學生體能水平重任的小學體育教師,一定要重點分析造成學生體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并在體育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調(diào)整,以提升學生的體能水平。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能水平;體能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8-005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8.036
體能,就是指人體的基本運動能力,包含身體形態(tài)、機體機能與身體素質(zhì)三部分。體育活動訓練,主要是訓練身體素質(zhì)以達到改善身體形態(tài)、提高機體技能的目的,所以,體能訓練也可以看成是對身體素質(zhì)的訓練。小學體育課擔負著提高學生體質(zhì)與體能的重任,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如何提高學生的體質(zhì)與體能水平。
一、造成學生體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體育課程的重要性被忽略
體育課程能夠幫助小學生實現(xiàn)身體的茁壯成長,同時也能夠為小學生的文化課程學習儲備良好的學習精力。不過從國內(nèi)小學課程體系的實際設置情況來看,大部分學校未能對體育課程的重要性給予足夠的關注和重視,片面追求升學率以及文化課考試成績。學生對體育課的偏愛也往往是出于個人興趣,相當一部分學生對體育還缺乏足夠的認識,他們認為體育課是單純的游戲課,為了活動而活動,不像語文數(shù)學等主課那樣,測驗獲得好成績就歡呼雀躍,而對體育課成績高分以及滿分的追求欲不是很高,進取心不強;學生家長也看重學習成績,而對體育成績普遍不重視,導致了重視主課,輕視體育的現(xiàn)象。加上近幾年學校的“安全官司”接連不斷,導致體育教師上體育課時,盡力追求安全,不敢放開手教學;校領導也只要求學生在體育課上平平安安就萬事大吉,對于體育課上學生是否得到了鍛煉也就不再過問。
(二)小學生體育鍛煉興趣不足
1.小學生所面臨的課業(yè)壓力過于繁重,壓縮了其體育鍛煉的時間
對于當代的國內(nèi)小學生而言,其在課下的閑暇時間基本上被教師所布置的、繁重的課后作業(yè)所占據(jù),同時,學生家長為了不讓自己的子女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在課余時間為其填報了大量的輔導班。盡管國家教委對于小學生的作業(yè)量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但遺憾的是,在現(xiàn)實中,絕大多數(shù)小學教師對此置若罔聞,仍然習慣為小學生布置遠遠超過1小時的作業(yè)內(nèi)容。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生的課余時間變得十分緊湊與繁忙,其根本無暇在課余時間進行充分的體育鍛煉。
2.勞動減少,不適應較大運動量的體育鍛煉
“德智體美勞”五育對學生的各方面素質(zhì)都有著一定的訓練,其中“勞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教育內(nèi)容。但是如今很多學生都很少參與勞動,學校也很少開設勞動課。小學生的勞動大大減少,逐漸形成了惰性心理和嬌氣的性格,久而久之便不適應較大運動量的體育鍛煉,造成了學生的體質(zhì)下降。
(三)體育鍛煉場地與設施受限
體育鍛煉需要一定的場地和設施,但是并非每個學校都有最全面的設施,尤其是在一些農(nóng)村地區(qū)的學校,雖然有體育鍛煉場地,但是體育訓練設施比較簡陋,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學生課堂上的體育鍛煉。
二、依托體育課程實現(xiàn)小學生身體機能提升的策略
(一)注重體育課程在小學課程體系中的地位,改變以往對體育課程重視程度不足的錯誤取向
受應試教育觀的影響,無論是任課教師還是學生家長,對于學生或子女的文化課成績與學習情況均給予了高度地關注,而對體育課程則表現(xiàn)出了較為明顯的輕視態(tài)度。在這種厚此薄彼的錯誤價值取向的影響之下,國內(nèi)多數(shù)小學生無法得到充足的鍛煉時間,進而影響到其身體機能的提升,亦會因身體機能的不足而影響到其文化課學習成績。有鑒于此,社會、學校與家庭都應當重新認識到體育課程在小學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同時給予體育課程以足夠的保障、投入和重視。
(二)依托教學理念的轉(zhuǎn)變,促進小學生的體育技能學習熱情
從以往體育教師所秉承的課程教學理念來看,教師所追求的往往是結果而非過程,如此一來,使得學生為完成體育課程的測試內(nèi)容而敷衍地學習技術動作,而未能將其所學習到的技術動作運用到日常體育鍛煉之中。為改變這一情況,小學體育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興趣,進行教學理念的重構,以此幫助學生增加體育知識與體育技能的學習熱情,并且使學生能夠結合課上所學習到的體育知識與體育技能,在日常生活之中自主進行體育鍛煉。
(三)加大體育器械建設投入力度,為小學生從事體育鍛煉創(chuàng)造硬件條件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土地資源的緊張,小學生所能夠選擇的運動場所變得十分有限,具體表現(xiàn)為公共足球場減少、公共籃球場動輒被老年人的廣場舞所占據(jù)。這些情況的存在,使得小學生即便產(chǎn)生體育鍛煉的熱情,也會因場地條件的限制而無法盡情發(fā)揮。因此,各地學校應當加大校內(nèi)體育器械的建設投入力度,使小學生在校內(nèi)體育硬件環(huán)境提升的情況下,其體育鍛煉的熱情得到滿足。因此,完善校園體育設施,讓更多體育鍛煉項目有效開展,是學校建立長效機制的必要條件之一。
此外,教師可幫助并引導學生依據(jù)個人喜好和身體素質(zhì)的不同,自己制定一份合理的、適合自身特點的課外體育鍛煉計劃,或在每個寒假、暑假前,提交一份書面體育作業(yè)。通過集體評價與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式,正確指導學生進行體能訓練。
三、結語
以上,我們分析了造成學生體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以及依托體育課程實現(xiàn)小學生身體機能提升的策略。希望此論述能夠為廣大體育教師提供一定的教學參考。
參考文獻:
[1] 宋孝清.科學均衡提高小學生體能素質(zhì)淺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3(6):17.
[2] 陳建軍.豐富體育課堂活動加強小學生體能訓練[J].小作家選刊,2016(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