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春
【摘要】本次研究選取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摩擦力”這節(jié)作為主題,探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效率的實踐策略。首先對高中物理教學現(xiàn)狀及解決思路進行了簡要說明,從物理課堂教學“微課前導”、 物理課堂教學“翻轉互動”、 物理課堂教學“課后延伸”三個方面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的措施進行了主要闡述,并在經(jīng)驗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了教學經(jīng)驗分享與匹配措施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學習興趣;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437(2017)18-0043-03
“構建高效課堂”是現(xiàn)代中學教育教學中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效率提出的重要課題,在具體實踐中多借助信息時代的成果,通過基于計算機技術的媒介工具實踐,比如,當前物理教學中已經(jīng)開始應用,并獲得較好教學效果的微課堂教學、互動教學等[1]。以下從物理課堂教學“微課前導”、 物理課堂教學“翻轉互動”、 物理課堂教學“課后延伸”三個方面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的措施進行了探討。
1問題的提出與理論思考
高中新生面對物理學科,往往因其抽象性強而產(chǎn)生學習困難,從而挫傷了學習積極性,表現(xiàn)出對物理學科缺乏興趣,上課活躍度較低等現(xiàn)象。而且根據(jù)平時教學的經(jīng)驗與作業(yè)完成情況觀察,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存在諸多問題。為了更好地解決此類教學中遭遇的困境,本次研究以現(xiàn)代教育中的“以人為本”理念為基礎,結合個人教學經(jīng)驗,認為在提升高中物理教學效果路徑方面需要引入“教師引導、學生自主”的新理念,將以人為本的理念切實的平移到“以學生為主體”層面,增加高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自主性學習意識與探索式學習習慣的能力訓導[2]。同時,借助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高度融合路徑,進一步促進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2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的措施
物理學科是認知世界、理解事物運行規(guī)律及相關原理的一個方式。在高一物理教學中,只有讓學生正確認識到物理學科的重要性,并增加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才能更好地將學生導入到對世界、事物背后發(fā)揮作用的規(guī)律、原理的理解;通過學習而達到實踐目的[3]。以下就從以上認知角度出發(fā),將物理課堂教學劃分為三個部分,結合“摩擦力”教學實例,說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的具體措施。
21物理課堂教學“微課前導”
在微課前導教學部分,先根據(jù)課程教學的主題與相關要求從“摩擦力”出發(fā),借助網(wǎng)絡資源搜集了幾個相關的視頻進行截取與加工。其中包括FLASH動畫上的“汽車剎車”片斷;在影視資料《羅馬假日》中截取了男女主人公騎踏板摩托情節(jié)的視頻;兩個微視頻時長共8分鐘。通過觀看視頻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課前預習說明觀察到的關于“摩擦力”的相關問題。有同學認為摩托之所以能夠平穩(wěn)開動來自于車胎與地面摩擦;有人認為汽車剎車之所以如此快速是因為摩擦力大等。其中,剎車的片斷還突出了不系安全帶可能發(fā)生意外的情況,讓學生看到了生命安全與物理學之間的關系。在進行了5分鐘的討論后,教師開始打開《摩擦力PPT》,讓學生了解摩擦力定義,即什么叫做摩擦力;并對其講明產(chǎn)生摩擦力的3個條件,即接觸面粗糙或不光滑,接觸面間有彈力,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學生對于摩擦力理解起來簡單快捷,提高了學習效率。
在這個前導環(huán)節(jié),應用微視頻讓學生認識到了物理與日常生活之間的關系,并通過影視資料、FLASH動畫,讓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也能夠對日常生活進行分析;而且能夠用它來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另一方面,在這個過程,結合了上文提到的自主性意識培養(yǎng),使學生在觀看中參與學習過程,并訓練了學習的觀察能力;同時通過對視頻資料展開討論,使學生逐漸克服了對物理課的恐懼,能夠直接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并參與到討論之中[4]。
22物理課堂教學“翻轉互動”
根據(jù)在《靜摩擦力》課程教學中的實踐,實現(xiàn)了一般的定義、方向說明后,在互動部分,教師根據(jù)資料搜集,發(fā)現(xiàn)了《我的滑板鞋》與該課程存在關聯(lián)。于是,在互動部分,要求學生對該歌曲進行演唱,學生踴躍參與;先由一同學開唱,后逐漸出現(xiàn)多同學合唱。尤其是唱到“摩擦,摩擦”的副歌部分,學生非常感興趣。歌曲演唱后,教師抓住這個狀態(tài)結合PPT,與學生探討“這首歌曲中的摩擦除了一般現(xiàn)象中的與地面摩擦之外,和靜摩擦力之間的關系是什么?”、“靜摩擦力一定跟物體運動方向相反嗎?”。以拋出問題的方式,讓學生開始分成小組,兩人或四人皆可,讓學生開始討論;并讓組與組之間開始討論。在討論結束后,根據(jù)對學生討論結果的評估;將學生引導到對于靜摩擦力大小的討論,并引出“0 在這個互動部分,因為提前制作了PPT課件,有充分準備,既節(jié)省了時間,提高學習效率,也可以利用這個時間段更好實踐教學互動。教師只是在課堂中起主導作用,通過一系列課程設計引導學生思考摩擦力、靜摩擦力、動摩擦力,以及滑動摩擦的定義、內(nèi)涵、條件、方向、公式;并通過例題導入法,使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互動部分獲得整個課題的學習[5]。從課堂教學效果分析,這種方法能夠拓展學生視野,將物理教學與音樂歌曲、運動項目、實物演示,以及學生表演、講解等進行有效融合。 23物理課堂教學“課后延伸” 在互動環(huán)節(jié)結束后,按照PPT制作的“總結部分”,引導學生對課程教學中的內(nèi)容進行回顧;課程回顧完成后,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一步的評價;并按照評估結果對學生有針對性的表揚。具體按照表格法,在PPT中將課程回顧劃分為三個層次,即摩擦力為第一層,居中心;第二層為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滾動摩擦;第三層分別對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分設了產(chǎn)生條件、方向、大小。在用PPT進行指導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課程內(nèi)容,完成了知識的“二次學習”。最后,教師通過“經(jīng)典總結”部分的設置,以“注意點”的方式提出了三個學習中的要點并加以總結。同時,向學生說明了《摩擦力》課程可以進行鏈接的相關網(wǎng)站、書籍,讓學生在課后自主參閱;由于有具體的鏈接網(wǎng)址、書籍名稱與頁碼,所以,學生可以直接完成搜索,并進行課后學習活動,從而讓學生增強了興趣,也鞏固了摩擦力的相關知識。
在該部分表面上是進行回顧,但在制作課件過程中,本次先植入了關于“知識復用”的新理念。將教學過程中的回顧部分,作為二次教學與知識再利用的觀念加以應用,明確提升了教學中的知識傳授,加強了學生的記憶、理解、消化過程。并在整個部分,讓學生跟隨引導,逐漸養(yǎng)成總結所學知識的思路、方法,以及要點提煉等。以此對學生各項能力進行訓導式培養(yǎng)。另外,將課堂教學與教學資源融合,具體到每個頁面;通過數(shù)據(jù)化的思路,逐步在課后延伸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學習路徑,使其養(yǎng)成自主性探索的習慣[6]。另外,把“資源搜索”、“信息技術工具應用”也納入到了高一物理教學之中;極大的拓展了學習范圍。而且通過在整個教學中建立微信群、QQ群,使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了課后任意時間、地點的教學對接;學生可以對不明白的地方、疑問,以及相關學習中的要求(如問詢資料出處等)直接與教師進行交流,從而提高了課前-課堂-課后之間的關聯(lián),達到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作用。
3教學經(jīng)驗分享與匹配措施建議
在高中物理教學實踐過程中,圍繞課堂進行環(huán)節(jié)劃分,并將學生參與、各項能力訓練、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有效融合。從教師層面觀察,重點是根據(jù)課程教學內(nèi)容,設計好關于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并結合課程內(nèi)容實施相關能力訓導的對接;如上文提到的前導部分對接觀察能力。
同時,將微課設計偏向于生活化,也易于引發(fā)學生開展討論,并在教師-學生交流的情況下,順利導入到課堂內(nèi)容教學之中。在互動環(huán)節(jié)增加對學生自主性參與、活躍度、交往能力、分析能力等各項能力的訓練。而且,通過引入情景設置,讓課堂充滿了活躍氛圍,并使學生在互動中感受到學習物理學科的樂趣;不僅提升了學生興趣,也更好的提高了教學效率。
從保障的層面觀察,為了保障教學效果,教學中還設置了匹配性措施。比如,設計與教學中課堂環(huán)節(jié)設置、能力訓練相匹配的考核評估表,將課程內(nèi)容、能力指標進行了一一對應的羅列。然后根據(jù)教學實際情況,進行評分。同時,教學評估中,實施以課堂教學為主的過程評估、能力評估;并通過每周實施學生自評;課后通過社交工具進行意見收集,以及問卷調(diào)查、教學反思,在整體上形成一個關于高一物理教學的新模式。根據(jù)現(xiàn)階段教學實踐經(jīng)驗觀察與效果評估,這種方法基本上能夠達到興趣培養(yǎng)、效率提升的目的。重點在這個教學模式中,逐漸令學生養(yǎng)成了自主性的學習意識與習慣。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高中物理教學方面,可以通過將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融合實現(xiàn)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并在課堂教學高效化實踐中,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學習效率。除以上措施之外,建議針對高一物理教學,在實踐信息化教學中,進一步探索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下的教學模式反思,并在反思中通過教學信息收集、經(jīng)驗總結,不斷提升教學效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自主性學習意識,逐步增加探索式學習習慣。為其個人未來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韋葉平.高中物理教學中創(chuàng)新實驗的設計與實踐[J].物理實驗,2015(3).
[2]李曉芬,王春征,張亞茹等.高中物理教學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8).
[3]鄺娉.STSE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初探[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4(11).
[4]趙艷光.高中物理教學面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J].中學物理(高中版),2016 (6).
[5]楊昌明.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z2).
[6]吳建東.淺析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4(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