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業(yè)
(第二軍醫(yī)大學附屬長海醫(yī)院普外科,上海 200433)
PICC導管與CVC導管在測定中心靜脈壓中的對比研究
黃建業(yè)
(第二軍醫(yī)大學附屬長海醫(yī)院普外科,上海 200433)
目的 探討經外周靜脈置入的中心靜脈導管(PICC)在測定中心靜脈壓中(CVP)的應用。方法 選取2009年9月~2015年7月我科短時間內同時擁有PICC、CVC導管的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同時進行CVP值測定,對兩組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結果 前端直開口式PICC導管測定CVP值與CVC導管所測定的CVP值在統(tǒng)計學上無顯著差異。結論
PICC;CVC;CVP;對比研究
經外周中心靜脈導管置入術在國內外應用越來越廣泛,其導管頭端到達上腔靜脈中下三分之一處,而經頸內或鎖骨下靜脈而放置的中心靜脈導管(CVC)頭端位置同樣要求定位于此。中心靜脈壓所表示的是靠近右心房的上下腔靜脈內壓力,是評估患者前負荷即心肌收縮前所承受的循環(huán)容量及所形成的壓力指標。CVP的測量是外科常見的用于循環(huán)功能監(jiān)測的護理操作之一。在臨床中經常會遇到患者無CVC、或疑似CVC導管感染拔除之后,患者病情變化,又要測CVP的情況。在不增加患者痛苦且患者有PICC導管的情況下,是否可用同樣是導管頭端到達上腔靜脈的PICC導管測定CVP呢?選取我科短時間內同時擁有PICC、CVC導管的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同時進行CVP值測定,并對進行比較,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臨床中很少有患者同時置有PICC導管和CVC導管,此類患者數(shù)據(jù)收集期長且困難。自身對照實驗的困難較大。本研究對象選擇同一患者短時間內有兩根導管并存的情況,其一,術前因輸入靜脈高營養(yǎng)而患者體內放置有PICC導管,在手術時麻醉師因術中需要,又放置了CVC導管,患者歸至病室后,同一患者身體上就存在有兩根中心靜脈導管,此時護士對PICC導管及CVC導管同時進行CVP測定;第二種情況,醫(yī)囑要求拔除CVC導管減少感染,并要求放置PICC導管,護士在未拔除CVC導管前,放置好PICC導管,并同時通過兩個導管進行CVP測定,測定完畢后拔除CVC導管,保留PICC導管。本組患者均意識清醒,生命體征平穩(wěn),心肺功能正常,簽屬知情同意,配合治療。此50例患者一般資料如年齡、身高、性別等,均無明顯差異。
1.2 方法
1.2.1 PICC組
患者所留置的PICC導管均為德國巴德公司所生產的單腔耐高壓導管,導管型號為4 F,長60 cm。該導管為頭端直開放式,而導管頭端為三相瓣膜式導管,因無壓力時,導管頭端三相瓣膜呈閉合狀態(tài),所以未被采用。
1.2.2 CVC組
采用美國ARROW中心靜脈導管,導管全長16 cm,型號為16 G。
1.2.3 測量CVP
本研究PICC組和CVC組,測定CVP的方法完全相同?;颊咧霉芡戤?,經X線檢查確定導管末端位置于上腔靜脈中下1/3處,為患者測量CVP:用三通管的前端與中心靜脈留置(PICC導管或CVC管)相連,側孔連接測壓管,尾端與輸液器相連。測壓管垂直固定在有刻度的標尺上,患者取平臥位,將測壓管刻度上的“0”調到與右心房水平處,轉動三通管使輸液管與測壓管相通進行排氣、排液,液體均選擇平衡液,轉動三通,關閉輸液通路,使測壓管與中心靜脈相通,測壓管內液面下降,記錄液面不再下降的讀數(shù)即是CVP值;轉動三通,關閉測壓管,開放輸液通路。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種方法測得的中心靜脈壓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種方法測得的中心靜脈壓s,cm H20)
表1 2種方法測得的中心靜脈壓s,cm H20)
測壓方法中心靜脈壓值CVC8.25±4.21 PICC8.45±4.80
3.1 PICC測量中心靜脈壓的準確性[1]
中心靜脈壓是指連接心臟中心靜脈的壓力,即上、下腔靜脈的壓力。由放置于上、下腔靜脈內的導管頭端所測得的數(shù)據(jù)即為CVP數(shù)據(jù)。PICC是由外周靜脈放入頭端到達上腔靜脈中下1/3的位置的導管,而CVC導管頭端同樣放置于上腔靜脈中下1/3的位置,唯一不同是CVC管在人體內部分短于PICC導管。本組兩種方法所測CVP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PICC測量中心靜脈壓準確、可靠。
3.2 導管長度、橫截面積對測量CVP值的影響[2]
PICC導管與CVC導管插人體內的長度不同,傳統(tǒng)的觀念認為CVP測量會受到導管長度的影響。PICC導管插人體內的長度(47±5)cm,CVC導管插人體內的長度(13±4)cm,CVP為壓強單位(指單位面積所受的壓力),根據(jù)物理學帕斯卡定律,計算液體壓強的公式是P=ρgh。可見,液體壓強的大小只取決于液體的種類(即密度ρ)和高度h并成正比,與導管長度無關,只要中心靜脈導管通暢,插入體內的導管長度對CVP的數(shù)值無影響。所謂導管長度影響,只是視覺上的誤導,只在測量時間上有差異,而時間對于壓強值無任何影響。兩組統(tǒng)計分析也證實了這一觀點。
3.3 導管頭端定位的準確性
在導管置入后,是否到達上腔靜脈,直接影響CVP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導管置入過深,超過上腔靜脈進入右心房,測得CVP值偏低。置入過淺,不到上腔靜脈中下功夫1/3處,或出現(xiàn)異位,導管頭端在頸靜脈、則測得CVP值偏高。國內術中中心靜脈導管多為麻醉師放置,多不進行定位。主要原因:麻醉師手術前時間緊迫、自身嫌麻煩、無心房內心電引導定位技術掌握和普及,術中拍X片定位導管頭端位置,更是為麻醉師所不接受,也耽誤手術開始的時間。所以存在了一些肉眼所不能查覺的隱患,如鎖骨下靜脈置管,由于血管分枝的原因,送管時有可能導管送入頸內靜脈而非上腔靜脈,而置管者毫無察覺。如此測得的CVP值,將會影響醫(yī)生的判斷。所以以位置的準確性而言,置管后拍X片頭端定位的導管,具有優(yōu)勢。中華護理學會所頒布《護理實踐標準》中要求:PICC置管須經X線拍片定位導管頭端位置。《護理實踐標準》是各醫(yī)院護理行為的準則,也保證了PICC置管的準確性。
[1] 喬筱玲,楊 敏,侯志燕,等.外周中心靜脈置管測量中心靜脈壓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53-54.
[2] 陳小瓊,林瑞燕,李艷紅,等.經PICC導管與經CVC測量中心靜脈壓的對比研究[J].中外醫(yī)療,2009,28:78-79.
[3] 程文莉,薛玉良.心房內心電圖定位中心靜脈導管位置的臨床應用[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06年第27卷第5期Int J Anesth Resus,Oetobert 20 oJ.
本文編輯:劉欣悅
R737.9
B
ISSN.2096-2479.2017.25.1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