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教育改革事業(yè)的不斷推進,我國教學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高中教學是學生時代最為關鍵的學習時期,關乎人生轉折點。國家新課標要求教師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本文將以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為例,講一講如何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在語文課文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作文;讀寫結合;資源運用;參考
高中語文作文是培樣學生寫作能力,提高認知能力,鍛煉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國家要求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要注意將學生的領悟能力進行提高。在高中寫作教學中,學會利用寫作資源是一種能力,也是教學的重要內容。從教育現(xiàn)狀進行出發(fā),現(xiàn)在學生的寫作都過于模式化,不利于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如何利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在課程講解的過程中國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就成為了當前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高中寫作教學發(fā)展的現(xiàn)狀
高中寫作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它影響著學生的表達能力,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但是受到應試教學的影響,高中學生大多不會花過多的時間進行寫作學習。教師也不會多學生做過多的督促。他們認為提高成績是高中教學的首要任務,作文的提分率有限,只要將固定模板教給學生,能夠保持水平分數(shù)就可以了。這就導致高中作文發(fā)展受到限制,學生寫的千篇一律,沒有特色的同時,也沒有情感滲透,使作文丟了靈魂。
而且學生在對作文素材進行應用的過程中,生硬無魂,不僅存在素材花樣少的問題,而且一些使用相對牽強。這是由于學生對作文素材積累較少,或是不會有效利用自己掌握的資源而導致的。這就需要教師根據這種情況,采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促進學生對作文素材進行重新認識,加入自己的情感,將素材進行充分利用,給文章注入靈魂,提高作文寫作水平。
2具體應用
2.1擴展教學
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大量的精美散文和古文,這樣的文章不僅用詞優(yōu)美,而且具有經典性,適合學生用來當做作文素材。教師可以采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掌握對素材進行運行的方法。但是這樣的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學會的,需要學生在不斷的應用練習中尋找技巧和方法。因此,教師可以在講解課文的同時,讓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擴展。首先,要將文章的內容進行理解,把握作者的中心情感,然后要告訴學生擴寫不是簡單翻譯,要將句子進行分析,根據特定的情節(jié)發(fā)展,和任務形象進行內容擴展,這個過程,學生要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現(xiàn)象力,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作。例如:教師在講解“蜀道難”的文章內容時,要讓學生對文章進行理解,掌握作者的中心思想,然后讓學生根據這樣的情景編寫一個小故事,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這一教學過程的實現(xiàn),需要教師熟練掌握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讓學生進行練習。例如:《雨霖鈴》的教學,就很適合學生進行擴展,教師將這樣的文章內容進行講解,讓學生談談作者抒發(fā)的情感,然后將學生帶入一個感傷的情境中,讓學生體會送人離別時的心情,懷著這樣的情緒和心情,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編寫故事。這一過程,不僅促進學生情感激發(fā),明確文章內容應當加入作者情感,更鍛煉了他們的寫作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對課文內容素材畸形寫作應用,熟練掌握作文素材的應用方法。
2.2改寫教學
在進行“讀寫結合”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鍛煉學生的改寫能力,這是培養(yǎng)他們應用作文素材的有效方法之一。將文章進行改寫,不是單純的將文章進行翻譯,而是以中心思想為核心,將讓人物情節(jié)或是環(huán)境變化進性修改,只要表達情感不變的情況下,適當加入夸張,擬人等修辭手法也是可以的。教師要將改寫的思路進行講解,讓學生掌握基本要求。這樣的改寫要符合原有的文章主體,不宜將原有的文章意境進行改變。例如:在講解《登高》一文時,文章中有很多寫景的句子,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中的天氣或是環(huán)境展開描寫。圍繞悲秋的傷感情緒,增加內容或是減少內容等,也可以讓學生根據作者的出身背景,對當時隨處環(huán)境進行分析,烘托作者孤獨,無依無靠,落寞的情感,寫出詞語優(yōu)美的文章。這樣教學過程要根據學習課文的不同內容進行不同的改寫選擇,例如:《過秦論》就適合寫論文,而《出師表》則易于些散文,幫助更好的抒發(fā)情感。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促進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掌握,提高寫作水平。
2.3人物描寫
人物描寫是寫作中的重要內容,它能夠烘托出一篇文章的情感走向和性格特點,對學生的寫作水平要求較高。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很多文章都是圍繞人物描寫展開故事情節(jié)的,在講解這樣文章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利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思想對學生展開人物描寫的教學活動。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習內容進行分析,然后給學生布置任務,讓他們根據對文章的了解,寫出人物特性,或是展開小故事續(xù)寫等活動。例如:在講解《祥林嫂》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將祥林嫂的性格特點進行總結,然后給出一個情景設定,讓學生以祥林嫂為主人公編寫一個小故事,要求祥林嫂的任務形象不被改變。從而了解學生對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程度,鍛煉他們些人時的文筆走向,提出不足,進行改正,從而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不斷提高,能夠課文中的大部分文章作為寫作素材,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掌握對寫作素材充分利用的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3 結語
在高中作文教學過程中應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將作文素材進行利用,需要教師結合生活實際,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把握,結合寫作要素,鍛煉學生在學習文章的同時,鍛煉文章續(xù)寫和改寫的過程,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程丹.高中作文教學中“讀寫結合”資源的利用[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5,12:18-19.
[2]曲新鳳.論作文教學中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6.
[3]鄧大雪.高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
宋代平(1982—),女,漢族,籍貫:重慶永川,最高學歷:西南大學本科,職稱:中學語文二級,研究方向:作文教學、班主任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