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端枷氲赖滦摒B(yǎng)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是一門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以幫助大學正確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等為教學目標的大學生必修課程。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對與其學習、成長、生活相關的社會熱點關注度較高,通過課堂新聞播報等教學改革,精選社會熱點融入課堂教學,可有效實現“立足學生、關注社會、解決疑問、用活教材”的教學宗旨,增強基礎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關鍵詞】社會熱點問題 大學生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1-0093-02
社會熱點問題是當代大學生比較關注的領域,大學生往往是社會熱點事件的第一受眾群體,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基礎》課應當聚焦現實、回應熱點,因此如何將社會熱點問題合理運用到教學之中,是當前基礎課教師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
一、社會熱點問題的界定
社會熱點問題因其內容的廣泛性、復雜性,目前尚未有統(tǒng)一的定義,不同學者對其提出了不同的解釋與看法,例如有學者認為社會熱點問題就是廣大群眾關注、引起廣泛社會反響的事件和問題。本文對社會熱點問題的界定為:社會熱點問題是在當前國際國內發(fā)展的大背景下,一定時期內經過各種途徑傳播,被人們廣泛關注并討論,對人們的思想觀念、社會生活產生較大影響的社會焦點問題。從內容上看社會熱點問題涉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社會的方方面面。既有國家大事類,例如全國“兩會”、“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河北雄安新區(qū)設立、天舟一號成功發(fā)射,也有社會民生類,如教育文化、醫(yī)療衛(wèi)生、環(huán)境保護等問題,還包括社會突發(fā)事件等。社會熱點問題具有時代性、復雜性、大眾性、影響力強等特點,既牽動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大學生群體。在當今社會價值觀多元的情況下,尤其是伴隨著網絡的迅速發(fā)展,人們能夠隨時通過手機、電腦等獲取社會熱點信息,社會問題將通過多種方式影響和沖擊著社會公眾包括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
二、社會熱點問題運用到《基礎》課教學中的價值
現如今大學生知識水平普遍較高,思維活躍,他們不僅關心自己的生存與發(fā)展,也密切關注著國家社會的前途與命運。大學生不僅積極關注社會熱點,甚至直接或間接地成為各種熱點事件的參與者和傳播者,可以說社會熱點問題是把握大學生思想動態(tài)的重要途徑。因此,結合大學生的關注點將社會熱點問題融入到基礎課教學,對其進行教育和引導具有重要意義。
(一)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大學生作為人的青年期發(fā)展的一個階段,是人生發(fā)展的一個過渡時期,是個體‘鐘擺式地尋求自我的特殊時期?!盵1]在如今信息化時代,大學生往往是最能敏銳感知到時代脈動的群體,一方面他們對社會熱點問題比較關注和感興趣,能對一些社會問題進行思考分析;但另一方面由于大學生涉世不深,社會閱歷較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思想和認知能力還不夠成熟,再加上網絡信息紛繁復雜,真假難辨,各種觀點相互碰撞,因此在面對社會熱點問題時極其容易受到外界不同主張觀點的影響,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辯證的思考,導致其在價值觀選擇上的困惑和矛盾日益明顯?;A課結合大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進行正確引導,有利于提升大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鑒別能力,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針對大學校園中存在的“校園貸”,甚至“裸貸”現象,結合大學生相關案例進行分析,指出該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危害性,結合基礎課第三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關內容講解,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錯誤的價值觀念,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二)增強《基礎》課教學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2010年教育司提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三貼近原則,這表明了基礎課應貼合學生生活、思想實際,注重學生需求。但現實課堂上仍存在教師過于注重理論灌輸而忽視學生現實需求,致使學生出現睡覺、玩手機的現象,如果基礎課教學依舊停留在照本宣科的階段,不能回應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解答他們的現實困惑,就會使學生喪失學習動力?!叭狈栴}意識的思政政治理論課教學,是沒有真實主題的教學;沒有問題意識的課堂,是沒有靈魂的課堂;沒有問題導向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不可能有吸引力與說服力的?!盵2]社會熱點問題是大學生密切關注的時政問題,如果以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為入口,將貼近大學生生活、學習、思想和心理實際的熱會熱點案例運用到基礎課教學,不僅可以豐富教學材料,提高理論課的生動性,契合大學生的關注點和思想發(fā)展的需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深化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將現實生活與理論結合起來,擺脫以往的灌輸式、填鴨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引發(fā)學生共鳴,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從中有所收獲。另外,通過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正確分析、引導,有利于將基礎課理論與現實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學生思想認識水平,實現“三貼近”原則,不斷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感染力。
(三)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
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發(fā)展的主力,其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直接影響著其成長成才的方向。當前一些大學生中存在著學習目標不明確、理想信念缺失,誠信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淡薄等問題,而“社會熱點內含著黨的理論、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以及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包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有的甚至是思政課教材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關于它的各種社會評論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3]基礎課以“立德樹人”為主要目標,將社會熱點問題引入和運用到基礎課教學,通過相關案例進行分析,結合大學生自身特點,使學生認清社會問題的本質,解決他們在理想信念、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等方面存在的困惑,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另外,也可以使大學生認清自身肩負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樹立主人翁意識,增強社會政治責任感,激勵大學生樹立崇高理想信念,立志成才。endprint
三、社會熱點問題運用到《基礎》課教學的實現路徑
社會熱點融入基礎課不是二者的簡單相加,既可以通過課堂教學也可以開展課外社會實踐等多種途徑和方式將社會熱點問題與基礎課內容有效融為一體。
(一)課前進行新聞播報,調動學生積極性。
由于基礎課一些章節(jié)理論性較強,純粹的知識講授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但是如果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參與社會熱點問題的分析與討論,則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為此,教師可以在基礎課中采取課前新聞播報的形式,搭建互動平臺,使學生參與其中。教師可以在新學期第一周上課就布置任務,將班級人數按教學周數分為若干個小組,從第二周開始每周一個小組進行新聞播報。每個小組精選最近國際、國內、校內等領域的重大熱點、焦點新聞,或與基礎課內容有關的熱點時事。人人參與,分工合作,制作成PPT,也可以錄制成視頻,在上課前上臺展示,要求有主播,有評論員,主播負責介紹新聞內容,評論員對該新聞進行簡要評論。新聞播報結束后讓在座同學提問,播報的同學負責解答,而后由教師針對新聞播報評論的內容和互動情況進行點評,引導學生分析時事的前因后果,進行合理積極導向。這樣就將課程中的理論知識與社會熱點問題結合起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對基礎課的參與感和獲得感,同時培養(yǎng)學生關注時政新聞的興趣和習慣,準確把握國情、世情,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精選社會熱點,整合融入基礎課教學。
社會熱點事件數量巨大,涉及到多方面內容,具有動態(tài)性和復雜性,既有正面事件也有負面事件,因此教師要精心篩選社會熱點問題,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選擇。在選取社會熱點問題時,要堅持時效性、契合性、典型性的原則。首先,選取社會熱點必須與時俱進,要有時效性,一些事件在當時是熱點問題,但是過段時間就已成“舊聞”,所以在講解某些案例時應選取近些年或最近發(fā)生的社會熱點問題,比如講解復旦投毒案比馬加爵案更貼合學生關注點。其次,社會熱點的選取要與基礎課教學內容和目標相契合,與學生主體密切聯系,服務于教學需要?;A課共有九章內容,每章都有不同的主題,如理想信念、愛國主義、公共生活道德、法治理念等等,基礎課在選取社會熱點時要與章節(jié)內容相契合。如在講解社會公德時可引入共享單車案例,共享單車方便人們出行,但有些卻遭到人為破壞,這體現了部分人社會公德的缺失,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政府和相關企業(yè)如何作為以減少此類現象,從多個角度進行探討,并上升到教材原理,實現知行統(tǒng)一。另外,堅持典型性原則,分清主次,在同類社會熱點中選取最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如在講法治部分,可以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呼格案、聶樹斌案講解正當程序對于司法公正的重要性以及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重大成就;還比如可以在第七章分析大學生掏鳥窩被判刑案,使同學們明白遇事要以法治思維思考和處理問題,增強法治意識,尊重法律權威。
(三)開展課外實踐教學,加深對社會熱點的理解。
組織學生圍繞社會熱點進行課外實踐教學,“當前大學生認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就是缺乏社會實踐,為應付考試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閱歷相對簡單,大學雖然拆除了物質的圍墻,而精神的籬笆依然存在,缺乏對社會實踐的親身體驗,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聯系實際才會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盵4]社會實踐是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的延伸,一些重大的社會熱點事件由于其影響比較廣泛和持久,基礎課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運用思政課程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引導,還需要開展第二課堂,指導學生進行相關的實踐活動,例如開展辯論賽、演講、論文比賽等。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就社會上有爭議性的社會熱點問題展開辯論,如公交車讓座、老人摔倒該不該扶等,對社會公德展開正反方面的辯論,從中把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及時給予引導,使同學們明辨是非,樹立正確價值觀。還可以就熱點問題進行社會或校園訪談,制定相關的訪談題目和方案,指導學生記錄訪談過程,最后提交訪談總結報告。另外,教授學生開展社會調查的方法,指導學生利用暑假、寒假開展熱點問題的社會調查研究,參觀、訪問等,提高對社會現象的判斷能力,增強大學生社會閱歷。還可設置優(yōu)秀調研獎,對其中優(yōu)秀調研報告給予獎勵,激發(fā)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熱情。
(四)構建熱點網絡教育平臺,及時互動引導。
當今大學生普遍偏愛通過網絡獲取最新的熱點新聞資訊,基礎課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特點來構建熱點網絡平臺,開展網絡教學。首先,基礎課教師可以開通微信公眾號、微博,建立微信群、QQ群等,就社會熱點問題進行師生自由討論交流,并為學生答疑解惑,不僅能夠有效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而且能夠增進師生感情,增強基礎課的親和性。其次,可以開設思政課教學網站,開辟社會熱點透視、社會熱點資源等專區(qū),及時更新社會熱點事件,對國內、國際發(fā)生的問題及時作出回應,彌補課堂教學延遲性的缺陷。同時,還可以將有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對社會熱點問題的看法、觀點、評論引入網站,構建師生討論專區(qū),通過在線問題討論、留言等方式進行交流,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通過構建網絡熱點教育平臺,實現從“課上”到“線上”的互動教學,充分利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形成教育合力,使社會熱點問題與基礎課有效融合,達到基礎課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黃金柱,鹿軍.當代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研究概論[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8.
[2]譚希培.大學生思想熱點問題導向——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一條途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1):63—65.
[3]張守龍.論社會熱點在高?!八颊闭n教學中整合與運用[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5):168.
[4]王寶林,寧悅.當代大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特點分析及對策研究.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142.
作者簡介:
仇小蕊(1990.02—),女,河南開封人,鄭州成功財經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