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蕾
開封市區(qū)實行火葬政策后,喪葬習俗有很大簡化,但仍保留一定的傳統(tǒng),具體流程如下:
一、換裝:即為死者換壽衣。首先用清水為死者沐浴,一般是老人的伴侶或兒女給老人擦拭身體,梳頭,然后稍微修飾一下遺容,換上壽衣,最后給死者穿上壽鞋??筛鶕?jù)死者生前的喜好或職業(yè)為其選擇壽衣,整個過程要不時地說一些吉祥話。
二、停尸:換裝后死者可停放在家中也可直接停放在火葬場,停靈天數(shù)根據(jù)主家情況而定,一般為三天、五天、七天。
三、報喪:家人要向單位親朋好友正式通知死亡時間和葬禮安排。報喪人不能進入別人家門,不管開門人大小尊卑,報喪人均要磕頭,在門外說明情況即可(現(xiàn)在大多用電話、訃告的形式向親友近鄰進行通報)。死者家要在大門外貼一菱形的黃裱紙,以示家中有白事。
四、吊孝:
(一)設置靈堂(室內(nèi))或靈棚(室外)。
1.靈堂(室內(nèi)):死者遺像居中放置,像兩旁掛有挽聯(lián),堂內(nèi)有供桌,桌上放有供品(一般放5、7、9盤須單數(shù))??煞胖盟?、糕點、饅頭、肉(扣碗)、香爐、大燭臺一對、遺像旁放有靈位。靈堂內(nèi)所有帶玻璃鏡子的物品都要移至別處或用白布、白紙遮起來,據(jù)說這些東西可以使死者的魂魄被攝進去,不能順利離開家里。
2.靈棚(室外):靈棚是用木樁葦席塑料卷紙等臨時搭制的棚子。靈棚周圍懸掛白布,或用白布團成的百花球,靈棚內(nèi)除靈堂上所有物品都有外,靈桌上遺像兩旁增設金童玉女、靈樓(社火),牌位,桌子兩側(cè)地面鋪席子供孝子守孝使用,中間鋪席子供吊孝人使用。
(二)著孝服:守孝人一律著孝服。守孝人指死者的兒、兒媳,女兒、女婿,侄、侄媳,孫、孫媳等晚輩。身份不同,孝服也不同。⑴兒子頭帶孝帽(用一正方形白布縫制而成),身著白布孝衣,腳著白色孝鞋(過去是在鞋子上面縫上白布,現(xiàn)在一般用白球鞋代替),外套麻坎肩。兒媳不帶孝帽,頭上扎一條約3尺多長、1尺多寬的白孝布,即為披麻帶孝。 ⑵女兒和兒媳的區(qū)別是不套麻衣,女婿和兒子的區(qū)別是不套麻衣著孝袍。⑶孫子、孫媳著孝服,頭上帶紅纓。外孫、外孫媳著孝服,頭上帶藍纓。若是未過門的女婿(毛腳婿)要在孝服外套一紅色被子面(先紅后白,紅事壓白事,意避邪)。⑷孫女、孫女婿著孝服,頭上帶紅纓,外孫女、外孫女婿著孝服頭上帶藍纓,女婿都著孝袍。⑸侄子、侄媳(姑、舅、姨表親戚)與兒子、兒媳的區(qū)別是不披麻。⑹重孫輩帶雙纓?,F(xiàn)守孝人大都只是著素色衣服,并在左胳膊上帶一黑布或臂章,上面寫有“孝”字,表示家中有人去世,自己正在服喪期。
(三)吊孝過程。親友來到死者家,由支客引領到禮桌,然后配響器或哀樂到靈棚前行禮,一般是三行禮,然后孝子要還禮(叩頭一個)。比較親近的親友,要在靈前正式舉哀哭悼,直至有人勸慰。遠親在靈前燒化幾張紙錢即可。親友前往吊孝時,一般都要攜帶禮金或花圈等。前往參加吊孝的親友服裝一定要素潔。有親友來吊孝時,必須發(fā)“孝帕”(即送上一方白布帕或毛巾)。
五、大祭:出殯前一天下午開始祭奠,要事先請響器,扎社火。社火分全套和部分,一般7、9、12件不等。不管扎幾件,男性必須有馬車,女性必須有轎子和水牛。其它有1樓(樓房)、2庫(金庫和銀庫)、飯桌、椅子、搖錢樹、聚寶盆等?,F(xiàn)在鳥籠、電視、冰箱、麻將桌等死者生前喜愛均可,有的還要在搖錢樹上拴金馬,聚寶盆上站金人。
(一)接供:從離家不遠處的十字路口抬著供桌吹著響器往家走,孝子要邊走邊哭直到靈棚,在棚前舉行接供儀式。接供順序為先從兒媳娘家開始,按長幼依次進行,然后是女兒。同輩份的均按先婆家后娘家,親戚順序是先舅后姑再姨。
(二)送路(即送盤纏)
1.送路準備:晚飯后開始吹響器,要求子孫點戲。送盤纏全體孝子加來賓均參加。送路前要準備好紙糊錢帶一個,篩子一個,水桶一個,用面捏好的小碗一個里邊要放五個燈芯。送路前還要“開門”,即由支事領著女眷用剪刀將扎好的樓房、金、銀庫的門窗剪開,放入紙錢,剪斷車子上的絆馬鎖,還要給轎夫、車夫起好名字,還要給金童玉女扎耳朵眼,整個過程都要有響器伴奏。
2.送路過程:眾人先向靈棚遺像行禮(孝子在前,親朋好友在后),將用面捏成的小碗放入篩子中,點亮碗中的五個燈芯(照明燈),分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水桶放幾個饃由兩人抬著,然后是社火(金童玉女除外)、花圈,長子手捧錢袋(平放),順序為孝子男前女后,來賓最后。大家都進行完后,由媳婦、女兒將事先揣在懷中的紙拿出放入圈中點燃,孝子,來賓行禮后,哭著返回靈棚向靈位行禮即送路完畢,到家前安排專人燒一些紙,即回頭紙。現(xiàn)往往視家庭情況,可省略大祭。
(三)鉆老盆:送路結(jié)束后,長子在一瓦盆正中間鉆洞,其余子女沿周邊鉆洞,孫子,外孫派代表鉆眼。這個老盆在起靈時要由長子摔碎,寓意歲歲平安。
(四)孝子守靈:當晚兒子在靈棚或靈堂內(nèi)守靈,要長明燈不能滅,香不斷,從0點到早上7點燒7次紙(每隔1小時燒1次)。
六、起靈:火化當日上午(12點以前進行),孝子首先在靈棚前行大禮,來賓舉躬行禮,再將遺像放車前方,孝子在靈車前下跪面對遺像行禮,長子摔瓦盆后再行禮,由來賓攙扶孝子上車出殯。車上長子手持幡,遺像,車子每逢轉(zhuǎn)彎、橋、十字路口都要撒紙錢、硬幣。
七、殯儀館流程
首先,選骨灰盒。靈車到殯儀館后死者親屬到服務廳挑選骨灰盒。其次,遺體告別儀式。由支事引領眾人到告別廳,來賓進門前要在胸口佩戴小白花。告別廳前方正中有大屏幕可播放死者生前的照片或視頻。告別儀式一般由死者的單位領導或治喪委員會成員主持,分以下步驟:⑴介紹來賓:主持人宣布參加遺體告別儀式的領導和主要來賓。⑵介紹生平:由死者單位領導介紹死者從出生到死亡的主要事跡。⑶答謝來賓:由死者家屬(長子或長女)致辭答謝來賓。⑷領導慰問親屬:領導與死者親屬依次握手表示慰問。⑸遺體告別:火化場工作人員事先將死者遺體放在水晶棺內(nèi),供人瞻仰遺容。參加告別儀式的親屬及來賓依次繞棺一周作最后告別。⑹焚燒祭品:遺體告別后到專供焚燒的園中將花圈及靈堂內(nèi)的物品挽聯(lián)、靈牌等全部點燃。遺像放前方死者親屬按順序排好跪地,待花圈燒完后由支事引導向遺像行禮,然后謝孝(親屬來賓所有的孝服都脫下)。⑺宴請來賓:離開火化場后直接到飯店宴請來賓。
喪事結(jié)束進入日常的祭奠。殯后三日到墓地祭奠復土叫“復三”,以后則有“三七”、“五七”、“七七”、“百日”,兒女都要上墳哭泣致哀。再后有“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祭奠日。三周年時要接待親友舉行較大祭奠活動,稱“辦三周年”。還有一些固定的紀念日,如忌日、清明、鬼節(jié)、大年初三等都要去掃墓寄托哀思,除日常祭奠外還有一些禁忌,如一年內(nèi)不能串親戚,三年內(nèi)不能辦喜事,不能貼春聯(lián)。
現(xiàn)今社會,傳統(tǒng)的喪葬習俗已經(jīng)日益談化,舊時的很多習俗人們已不再遵循,不管怎么變,這些習俗都是生者用來寄托哀思的,希望死者一路走好,寄予后人的心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