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以蒙書為核心內容的小學經(jīng)典教育

      2017-09-05 18:32:20劉一
      中國教師 2017年16期
      關鍵詞:儒家傳統(tǒng)教育

      劉一

      作為傳統(tǒng)文化教育重要內容的經(jīng)典,是指我們民族歷史上那些具有典范性、權威性的著作。經(jīng)典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思想理念、道德規(guī)范和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它既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也是今人智慧的源泉。學習經(jīng)典,對中小學生傳統(tǒng)文化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中小學經(jīng)典教育的內容選擇,應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小學階段以傳統(tǒng)蒙書為核心,1~3年級重點學習倫理道德類蒙書,如《弟子規(guī)》《小兒語》《朱子治家格言》等;4~6年級重點學習知識類蒙書,如《三字經(jīng)》《聲律啟蒙》《幼學瓊林》等。初中階段重點學習“四書”,即《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同時兼顧學習具有代表性的子部經(jīng)典,如《老子》《莊子》《荀子》《墨子》《韓非子》《孫子兵法》等。高中階段重點學習“五經(jīng)”,即《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左傳》,同時兼顧學習具有代表性的史部、集部經(jīng)典,如《史記》《資治通鑒》《史通》《楚辭》《昭明文選》《文心雕龍》等。

      小學階段的經(jīng)典教育之所以將蒙書作為核心內容,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的考慮。

      一、蒙書的獨特價值及歷史影響

      蒙書,也稱蒙養(yǎng)書、蒙學讀物等,是古人為實施啟蒙教育而編寫的教材。從相傳為周代識字課本的《史籀篇》和秦漢時期通行的《倉頡篇》《急就篇》算起,蒙書的歷史已超過兩千年。那些在歷史上流傳廣、影響大的蒙書,大多是古人為實現(xiàn)“蒙以養(yǎng)正”的教育目的,針對識字教育、道德教育、知識教育等實際需要編寫而成的。就內容而言,它們往往淺顯易懂,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就形式而言,它們往往句式短小,采用押韻、對偶等形式,讀起來朗朗上口,適合學生誦讀、記憶??梢哉f,蒙書是古代啟蒙教育經(jīng)驗和智慧的集中體現(xiàn)。

      作為古代兒童入學后所接觸到的第一批教材,蒙書對古人知識結構、思想觀念和價值體系的形成,具有其他典籍無法比擬的深遠影響,正如魯迅所說,它關乎“我們的古人以至我們,是怎樣地被熏陶下來的”[1]。而且,蒙書在古代各類教材中的受眾最廣。對那些沒有機會接受更高層級教育、無法系統(tǒng)學習“四書五經(jīng)”等儒家經(jīng)典的學生而言,蒙書是他們一生中所能讀到的為數(shù)不多的書籍。此外,除啟蒙教育外,蒙書還被廣泛用于“化民成俗”的社會教育活動,其影響可以說遍及社會的每個角落。因此,正如當代一些學者所指出的那樣,蒙書“比起那些‘羽翼經(jīng)訓、垂范方來的所謂‘不朽之作來,就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一點來說,并沒有絲毫的遜色,反而更加典型、充分和鮮明。即使比起那些堂皇的儒家經(jīng)典,也更加真實、更加具體”[2]。

      經(jīng)過歷史的淘洗,雖然很多蒙書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甚至難以逃脫散失亡佚的命運,但也有一批優(yōu)秀的蒙書脫穎而出。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在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啟蒙課堂上,這些蒙書持續(xù)地發(fā)揮著影響與作用。

      例如,南朝周興嗣所編的《千字文》,成書后很快便在社會上流傳開來。它不僅是啟蒙教育的重要教材,而且是流傳千古的精美文章、歷代書法家競相揮毫的書寫材料,還是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的計數(shù)工具,影響遍及古代教育、文學、藝術乃至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成書于宋末元初的《三字經(jīng)》,因其“言簡義長,詞明理晰,淹貫三才,出入經(jīng)史”(《三字經(jīng)訓詁》序)的特點,在明代中后期開始流傳,成為古代最負盛名的啟蒙教材。《三字經(jīng)》不僅在一般的啟蒙課堂上廣泛使用,而且還出現(xiàn)在王公貴族的教育活動中。明穆宗幼年做太子時,面對大臣“宜讀書進學”的勉勵,就曾以“我已讀《三字經(jīng)》矣”(《弇州山人四部稿》續(xù)稿卷一三八)作答。《三字經(jīng)》不僅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而且遠播域外,1990年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選進了“兒童道德叢書”。

      至于清代康熙年間編成的《弟子規(guī)》,雖然在眾多蒙書中相對“年輕”,但從它在清代中后期風行以來算起,至今已超過兩百年。被譽為“開蒙養(yǎng)正之最上乘”的《弟子規(guī)》,在其影響最盛的時候,甚至一度取代了《三字經(jīng)》的地位,而使后者“幾廢”(《童蒙記誦編》卷上)。

      這些優(yōu)秀的蒙書,就其獨特價值和歷史影響而言,完全具備典范性、權威性等特征,是當之無愧的傳統(tǒng)經(jīng)典,理應成為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重要內容。

      二、古代教育實踐的經(jīng)驗教訓

      古代教育家往往將教育活動劃分為兩個階段,即“八歲入小學”“十五入大學”(《漢書·食貨志》)。雖然這只是一種相對籠統(tǒng)的界定,而且學生的入學年齡和學習年限并非一成不變,但將教育活動明確地劃分為層次有別、內容各異、彼此銜接的兩個階段,這在古代教育理論和實踐中是一以貫之的。關于小學與大學的區(qū)別,宋代大儒朱熹做了十分精辟的論述。他指出:“古者初年入小學,只是教之以事,如禮、樂、射、御、書、數(shù)及孝、弟、忠、信之事。自十六七入大學,然后教之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以為忠、信、孝、弟者?!薄靶W者,學其事;大學者,學其小學所學之事之所以?!保ā吨熳诱Z類》卷七)也就是說,初級階段的教育應以“事”為中心,不必探究過于深奧的“理”,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fā),學習灑掃、應對、進退、愛親、敬長等常識和規(guī)范,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培育一個圣賢的“坯璞”,也就完成了本階段的教育使命。

      在古代特別是明清時期的教育實踐中,往往有蒙館和經(jīng)館之分。例如,清代人唐彪曾指出,“經(jīng)、蒙宜分館”,以便“經(jīng)師無童子分功,得盡心力于冠者之課程,故已冠者多受益;蒙師無冠者分功,得盡心力于童蒙之課程,故幼童亦受益”(《父師善誘法》)。陳芳生也認為:“蒙館中,不可夾入舉業(yè)之徒?!保ā队柮蓷l例》)張行簡則指出:“課蒙徒,要使其畏我;課經(jīng)徒,要使其親我?!保ā钝又鞋嵮浴罚┚唧w而言,蒙館實施啟蒙教育,主要以蒙書為教材,教導兒童識文斷字,學習一些常識和生活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規(guī)范;經(jīng)館實施經(jīng)學教育,主要以“四書五經(jīng)”等為教材,面向那些年齡較大、想要參加科舉考試的學生,教導他們系統(tǒng)地研讀儒家經(jīng)典,學習寫作科舉應試文章。這是古人繼承“小學”和“大學”的教育理論,結合教育實踐活動的實際情況總結出的寶貴經(jīng)驗。

      一些長期關注教育實踐活動、深知其中甘苦的學者或塾師曾反復指出,兒童的經(jīng)典教育應從內容淺顯的蒙書入手,不宜過早地學習相對深奧的“四書五經(jīng)”等儒家經(jīng)典。例如,明代的呂坤認為:“初入社學,八歲以下者,先讀《三字經(jīng)》,以習見聞;《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義理。”(《社學要略》)清代初年的著名學者陸世儀也指出:“小兒五六歲時,語音未朗,未能便讀長句?!保ā墩撔W》)清代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塾師,針對當時一些蒙師“開蒙即訓《學》《庸》”的做法,一針見血地指出:“古者八歲入小學,十五始入大學,今呼七八歲童蒙,而訓以大人之學,一步登天,自問亦應失笑?!保ā蹲兺ㄐW義塾章程》)

      可見,即使在儒家經(jīng)典地位如日中天、全社會對讀經(jīng)應舉趨之若鶩的古代社會,很多有識之士也并不提倡兒童過早地學習儒家經(jīng)典,而是明智地將其放在蒙書的后面。這對我們今天思考小學階段經(jīng)典教育的內容選擇,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三、當代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現(xiàn)實考量

      從今天開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現(xiàn)實需要出發(fā),蒙書對小學經(jīng)典教育的價值和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首先,就教育目標而言,蒙書的“蒙以養(yǎng)正”與當代教育的“立德樹人”具有內在一致性?!懊梢责B(yǎng)正,圣功也?!保ā吨芤住っ伞罚┻@句話歷來被視為蒙書編寫的指導思想和最高目標。像《弟子規(guī)》《小兒語》這樣的倫理道德類蒙書,固然是“蒙以養(yǎng)正”教育目標的直接體現(xiàn)。例如,《弟子規(guī)》以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論語·學而》)一章為框架,從孝、弟、謹、信、愛眾、親仁、學文等方面出發(fā),著力學生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呂得勝在編寫《小兒語》時,也是著眼于“夫蒙以養(yǎng)正,有知識時,便是養(yǎng)正時也”,于是“乃以立身要務,諧之聲音,如其鄙俚,使童子樂聞而易曉焉”(《小兒語》序)。至于《三字經(jīng)》《幼學瓊林》等知識類蒙書,也間接體現(xiàn)了“蒙以養(yǎng)正”的教育目標。例如,《三字經(jīng)》本身就是一篇勸學文獻,書中涉及大量古代圣賢勤學苦讀的事例,借此勸勉學生珍惜時光,努力學習??梢姡蓵慕逃繕?,與當代傳統(tǒng)文化教育中強調以人格修養(yǎng)、社會關愛和家國情懷教育為重點從而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具有內在一致性。

      其次,就教育內容而言,蒙書可以為小學經(jīng)典教育提供大量難度適宜、語言優(yōu)美、內容豐富、貼近生活的誦讀和學習文本。相較于一些儒家經(jīng)典的高深晦澀,蒙書往往淺顯易懂,甚至用一些近似口語的句子,將深刻的道理、廣博的知識娓娓道來。相較于一些儒家經(jīng)典的佶屈聱牙,蒙書往往文從字順,句式整齊,押韻便讀,有助于學生充分感受和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優(yōu)雅與精致。相較于一些儒家經(jīng)典側重“天道性命”“修己治人”的闡發(fā),蒙書的內容更加豐富全面,更能體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方方面面。相較于一些儒家經(jīng)典中所描述的理想的價值體系,蒙書中的內容更能反映社會現(xiàn)實,貼近學生的實際

      生活。

      最后,就教育過程而言,蒙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持續(xù)、有效地開展?!敖窠掏?,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保ā队柮山碳s》)正如明代大儒王守仁所指出的,能否在教學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其樂學好學,往往是決定教育成敗的關鍵。

      中小學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重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認識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增進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從而提升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素養(yǎng)。其中,增進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是前提。蒙書多采用押韻、對偶的形式編寫,富于美感,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鏗鏘悅耳,再加上其教學和學習方式更加靈活多樣,有利于培育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親切感和感受力,推動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持續(xù)、有效地開展。

      參考文獻:

      [1]魯迅.我們怎樣教育兒童的?[M]//魯迅.魯迅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271.

      [2]徐梓.傳統(tǒng)蒙學與傳統(tǒng)文化[J].尋根,2007(2).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編輯、北京師范大學國學經(jīng)典教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孫建輝

      sunjh@zgjszz.cn

      猜你喜歡
      儒家傳統(tǒng)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飯后“老傳統(tǒng)”該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tǒng)
      論現(xiàn)代新儒家的佛學進路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12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老傳統(tǒng)當傳承
      傳媒評論(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tǒng)
      中國三峽(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晋宁县| 谷城县| 娱乐| 定边县| 田东县| 鹤庆县| 三门峡市| 正阳县| 岢岚县| 天台县| 兴文县| 安阳县| 花莲县| 雷山县| 得荣县| 遂川县| 准格尔旗| 汤阴县| 湖北省| 密云县| 芜湖县| 满城县| 昌宁县| 纳雍县| 华阴市| 常熟市| 石门县| 亚东县| 青铜峡市| 肃北| 焉耆| 乐安县| 若尔盖县| 宜州市| 鹤岗市| 鸡东县| 彭水| 贞丰县| 巨野县| 海门市| 乾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