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林立, 許 航, 劉 珊, 崔建峰, 申昆侖, 丁明梅
(1.江蘇圣泰環(huán)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 南京 210007;2.河海大學環(huán)境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98;3.河海大學淺水湖泊綜合治理與資源開發(f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江蘇 南京 210098)
近幾十年來,隨著城市自來水廠的數(shù)量和規(guī)模不斷增加和擴大,給水污泥量快速增加。給水污泥的高含水率嚴重阻礙了給水污泥的綜合利用和最終處理[1-2]。傳統(tǒng)的污泥處理方法有:填埋,為了達到處理效果通常會投加石灰進行后續(xù)處理,但污泥產(chǎn)生的濾液會造成地下水的污染;焚燒,將能量回收用于供熱或發(fā)電[3-4],不過焚燒尾氣會造成二次污染;排入水體消納則會造成江河上、下游及不同區(qū)域之間形成“先排出,后吸入”的惡性循環(huán)[5]。為實現(xiàn)給水污泥的減量化,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發(fā)展新型給水污泥資源化利用方式,對污泥處理與處置方法的研究成為新的熱點。
目前,常用的機械脫水方法可有效的去除污泥中的自由水,但難以去除毛細管水[6]。電滲是在電場的作用下,使吸附極性水分子的帶電顆粒定向移動而產(chǎn)生電滲透現(xiàn)象,從而達到加固軟土地基的目的。電滲法最初用于增強土壤的穩(wěn)定性和抗剪強度,后用于土壤的固結(jié)和加固[7]。近年來,一部分學者致力于將真空電滲技術應用于污泥脫水處理,并取得了一系列試驗成果[8]。
本實驗采用的真空電滲處理是通過真空-電滲的聯(lián)合作用來進一步降低處理成本和提高污泥中水分去除率的一種技術?,F(xiàn)有的研究大多數(shù)是關于真空電滲技術脫水效果影響因素的分析,而鮮有對其脫水機理的研究。為了深入闡述真空電滲技術固化給水污泥的機理,本實驗通過給水污泥粒徑、電導率隨電勢梯度的變化趨勢,解釋不同電勢梯度下產(chǎn)生不同脫水效果的原因。通過對比不同電勢梯度下污泥中結(jié)合水、鄰位水、毛細管水和自由水的含量變化闡述電勢梯度對真空電滲的影響。并進一步對比原污泥和真空電滲后污泥中結(jié)合水、鄰位水、毛細管水和自由水的含量變化闡述真空電滲脫水的機理。
試驗所用給水污泥取自某自來水廠沉淀池,污泥基本性質(zhì)見表1。
表1 給水污泥基本性質(zhì)
圖1 真空電滲試驗裝置示意
真空電滲脫水的實驗裝置見圖1。
試驗裝置包括3個矩形電滲污泥槽、9個打孔拉縫(寬度3 mm)不銹鋼管陰極電極、9個不拉縫不銹鋼陽極電極、3個圓柱形真空槽及1個高頻直流電源(RDX高頻開關電源PWH100A-36V-F)。 矩形電滲污泥槽為有機玻璃制(長×寬×高為400 mm×300 mm×250 mm)。實驗初期污泥的pH值由pH計(PHS-25)測得。在實驗中,電極豎直固定在污泥槽上部間距為200 mm的卡槽,不銹鋼管(管徑Φ=40 mm)陽極電極接正電,不銹鋼管陰極接負電。電極上拉縫用于排除電解氣體和水分,并在其表面包裹孔徑為5μm的土工布,用來攔截污泥顆粒。實驗過程中用真空泵(循環(huán)水式真空泵SHZ-Ⅲ)抽吸流向電極的電解質(zhì)溶液和電解產(chǎn)生的氣體,并通過真空壓力開關(MD-S800V)來控制真空抽吸時間。
3組泥樣在相同真空壓力(0.04~0.05 MPa)和相同真空時間(24 h)下測定污泥的含水率以及水分組成,并比較5組泥樣不同電勢梯度和不同電滲時間后的電滲脫水效果。采用直流高頻電流對污泥試樣進行恒電壓電滲脫水,分別在電勢梯度3.0,1.5,1.0 V/cm條件下電滲90 h,記錄電源數(shù)顯窗口顯示的電流值I,讀取電滲泥槽中泥樣高度,真空槽中水樣高度,泥樣pH值、電導率和zeta電位值,實驗結(jié)束后選取泥槽中間點泥樣測定污泥最終含水率以及水分組成。
污泥表面帶負電荷,由于靜電引力,在水溶液中會吸引水中的陽離子吸附到污泥表面上,在靜電引力和熱運動的擴散作用下,污泥表面的負電荷與受污泥表面影響的反離子層形成雙電層,在電滲電流的作用下,水合陽離子會向陰極移動負載電流,并帶動周圍的自由水向陰極移動[9]。在真空24 h后,電過程中滲含水率隨時間變化見圖2。
圖2 污泥含水率隨時間變化
由圖2可知,隨著電勢梯度增大,污泥中的水分去除得更快,達到相同含水率的時間減少。電滲后期由于陽極的水向陰極移動,陽極附近的泥樣硬化干涸形成導電性很差的物質(zhì),使污泥的電阻增大,后期含水率去除很慢。同時電極附近產(chǎn)生氣體,電極與污泥的接觸不好,電滲對于含水率的去除效果變差。電滲前期水分去除速率較快,故而電滲后期水分去除速率變緩,同時電滲大部分去除自由水和毛細管水,因此電滲最終含水率近似相同[10]。
電導率隨時間變化見圖3。電滲過程中,在電勢差的作用下,陰陽離子向相反電極方向移動,即陰離子向陽極移動,陽離子向陰極移動[11]。而當陽離子向陰極移動的同時會拖曳水,使水向陰極移動。陰離子移動時也會帶動水的移動,但是污泥顆粒帶負電,則水中陽離子含量比較高,故水分主要向陰極移動。當電導率增大時,則污泥中水化陽離子含量比較高,電滲能力比較強,水分子移動比較快[12]。當電勢梯度為3 V/cm時,水化分子移動較快,離子去除量增多,電導率下降速度快,污泥水分去除更完全,有利于固化給水污泥。
圖3 電導率隨時間變化
原污泥和真空電滲所得污泥樣品在掃描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出在含水率降低時,污泥中絮體破壞,粒徑變小,使得部分金屬離子溶出,水合陽離子增加,在電滲作用下,拖曳更多水,使得污泥水分減少。給水污泥電鏡圖像見圖4。圖4(a)為原給水污泥電鏡圖像,污泥絮體較大,結(jié)構(gòu)比較疏松,水分含量大;圖4(b)為電滲結(jié)束后給水污泥的電鏡圖像,由于污泥中毛細管水被去除,絮體結(jié)構(gòu)緊密,表明電滲能夠有效固化給水污泥。
圖4 給水污泥電鏡圖像
污泥絮凝體中含有大量的水,根據(jù)水在絮凝體中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可將其劃分為結(jié)合水、鄰位水、毛細管水和自由水[13]。結(jié)合水參與形成污泥中生物量;鄰位水緊貼污泥顆粒表面;毛細管水存在于污泥絮凝體的毛細結(jié)構(gòu)中;自由水分布在污泥顆粒之間。在真空抽吸作用下,污泥受到當量的軸向壓力,污泥顆粒之間的空隙減小,又由于絮體的機構(gòu)穩(wěn)定性,污泥中的絮體被部分壓縮,使得真空后自由水和毛細管水減少[14]。而真空所產(chǎn)生的軸向壓力,不能影響污泥顆粒的電荷量,由電分子引力作用存在于污泥表面的鄰位水和結(jié)合水不能減少。而電滲為污泥提供了穩(wěn)定電場,使得污泥中水合離子在電場作用下向電極移動,在粘滯力下同時下同時帶動周邊的自由水,使得最終含水率降低。不同樣品的水分分布見圖5。
圖5 不同樣品的水分分布
本實驗表明,真空和電滲主要去除的水分類型不同:真空去除的主要是自由水,而電滲主要去除的是毛細管水和鄰位水。由于真空抽吸時易導致孔洞的堵塞,脫水效果并不理想。污泥具有負電性,其表面吸附水層帶正電,在電場作用下由于離子的定向移動帶動水的遷移,使得脫水效果提高。結(jié)果表明,不同電勢梯度下電滲去除的水分類型不變,經(jīng)過長時間的電滲能達到相同的含水率,而電勢梯度越高下達到相同含水率的時間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