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高中生而言,良好的美術鑒賞課不僅可以使其緩解學習的壓力,更能夠提升自身審美能力,獲得審美享受。在美術欣賞課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點,通過引入與美術作品有聯(lián)系的事物或知識,來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以達到欣賞的目的。這樣,不僅能提高同學們對美術欣賞課的興趣,而且也利于對美術作品的理解,還可以加強與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和拓寬知識面。因此,在高中美術教學中,鑒賞課占據(jù)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筆者在總結自身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重點提出四點上好高中美術鑒賞課的策略,希望可以為同行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鑒賞課;策略方法
美術鑒賞主要是指讓學生在直觀感受視覺體驗的基礎上,聯(lián)合美術創(chuàng)作人員的背景以及經歷對作品進行細致的分析與判斷,一方面,有效的高中美術鑒賞課,可以使學生掌握更多美術知識與鑒賞技巧,另一方面,它也能夠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讓學生在鑒賞過程中獲得更多的享受與放松,由此可見,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上好高中美術鑒賞課十分重要。
一、分享美術作品故事,創(chuàng)設鑒賞情境
良好的課堂情境不僅能夠使學生快速融入于高中美術鑒賞課中,同時也能夠激發(fā)出學生學習美術鑒賞知識的興趣,因此,筆者建議高中美術教師在引導學生鑒賞美術作品前,需要更廣泛的收集到與該美術作品相關的故事,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相應的鑒賞情境,學生對美術作品故事感興趣的基礎上,提高對美術作品鑒賞的感興趣程度。在為學生分享美術作品故事時,教師不僅需要從學生角度了解學生心理感受,同時還應該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使學生可以真正融入于美術鑒賞課程情境中。
例如,高中美術教師在引導學生鑒賞達芬奇《最后的晚餐》前,就可以詳細為學生講授“十二門徒與基督”的故事,由于該故事本身具有較強的戲劇色彩,因此,學生能夠對作品以及該故事產生更大的興趣,同時,借助美術作品故事,學生還能夠更有效的融入與課堂鑒賞情境中,提高學生分析《最后的晚餐》作品的有效性。
二、實現(xiàn)自由化教學,提高課堂開放性
由于高中學生主要將精力放置于數(shù)學語文英語等科目的學習中,因此在美術鑒賞中所花費的時間以及精力不多,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主要通過灌輸式教學方式為學生講授鑒賞技巧鑒賞方法,在該種美術課堂教學下教學過于死板,據(jù)此,要想上好美術鑒賞課,筆者建議高中美術教師需要實現(xiàn)自由化教學,自由化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引導學生主動鑒賞美術作品,幫助學生在鑒賞的過程中分析與總結鑒賞經驗,在實現(xiàn)師生角色轉換的前提下,使每一名學生都可以在鑒賞課堂中,積極表述自身的觀點,從而提高美術鑒賞課堂的開放程度。
三、進行視覺欣賞,并引導學生產生共鳴
只有學生能與美術作品作者之間形成良好的共鳴,其才能夠透徹理解該美術作品,才能夠在心靈上與作品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通過對高中學生的分析,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更容易對精湛的作品呈現(xiàn)出崇拜的情緒,也更容易受到美術作品絢麗多彩的顏色所激勵,因此,一方面,高中美術教師在為學生選擇鑒賞作品時,需要從具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入手,讓學生從視覺欣賞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其中所包含的精神與情感;另一方面,高中美術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視覺欣賞時,不僅要從作品內容內涵與精神層面上入手,更應該從學生視覺角度、心理感受角度上入手,在抓住學生心理活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視覺上的直觀感受變?yōu)槔硇缘姆治雠c思考,促使學生可以快速感受到作品內涵。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提供《吶喊》這一美術作品時,就需要引導學生在分析該作品色彩、人物處理特點的基礎上,使學生體會到作品中所包含的悲傷、熱烈的情感,讓學生能夠結合自身已經歷過的事情與作品作者產生共鳴,從而加深學生鑒賞深度。
四、借助多媒體技術,細致觀察美術作品
多媒體教學課件不光以它的直觀性、趣味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為學生對美術的理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而讓學生在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腦中有物、筆下生花。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直觀的為學生呈現(xiàn)出美術作品,同時還可以放大或縮小美術作品,能夠使學生更細致的觀察到美術作品局部,有利于學生更細致分析美術作品筆法、繪畫技巧等,因而使用多媒體技術有助于提高學生鑒賞的細致程度。筆者在分析自身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也發(fā)現(xiàn)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有助于提高學生注意力,基于此,建議高中美術教師在開展鑒賞課時,可以積極使用多媒體技術,在為學生呈現(xiàn)整部畫作的基礎上,更詳細的為學生提供其中他們感興趣的部分,讓學生在細致觀察美術作品后,根據(jù)自身已經掌握的鑒賞技巧、總結出的鑒賞經驗,對該美術作品進行合理總結與分析。除此以外,通過高效的多媒體技術,還能夠實現(xiàn)中國與外國、古代與現(xiàn)代的快速跨越,有效打破時間與空間的界限,如學習《中國陶器藝術欣賞》這一課,可播放多媒體對陶器的欣賞,培養(yǎng)學生對陶器的欣賞能力,從而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風俗文化和時代精神。促使學生在多媒體的直觀展示下,有效發(fā)揮自身想象能力,在美術作品鑒賞的空間中進行自由的飛翔。
總之,良好的高中美術鑒賞課有助于提高審美能力與水平,促使學生更好的滿足社會發(fā)展需求,要想上好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師就應該借助美術作品中所包含的故事為學生創(chuàng)設鑒賞情境,并引導學生在開放性的課堂環(huán)境中,更自由的分析美術作品,促使學生在視覺欣賞、細致觀察的基礎上與作者產生更多的共鳴,從而提高學生鑒賞能力,達到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姚伯玉.再議高中美術鑒賞課堂提問的藝術性[J].美術教育研究,2015,(05).
[2]鄭兆斌.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途徑[J].美術教育研究,2014,(16).
[3]王祥利.探討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4,(13).
[4]周迎峰,肖鋼.關于高中美術鑒賞課學生自主課堂實施策略的研究[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4,(01).
[5]鄧子平.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的幾點思考[J].教育導刊,2011,(04).
作者簡介:
羅遠斌,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教13年,研究方向:高中美術教學。
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wǎ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