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慧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180)
建立全麻俯臥位頭面部壓紅三級質量控制指標的追蹤效果評價
張志慧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180)
目的 探討針對全麻俯臥位術后面部壓紅采用預防標準操作流程(SOP)護理后,對建立的壓瘡三級質量控制指標進行追蹤效果評價。方法 我科從2014年7月建立全麻俯臥位頭面部壓紅三級質量控制指標,將2014年7月-9月收治的82例全麻俯臥位術后患者作為A組,采用傳統(tǒng)的頭面部壓紅護理方法;2015年7月-9月收治的83例全麻俯臥位術后患者作為B組,在A組預防措施基礎上采用頭面部壓紅預防標準操作流程(SOP)、頭面部壓紅觀察記錄單進行監(jiān)督。比較兩組患者術畢翻身后、離室前、入復蘇室后和送返病房前的頭面部壓紅發(fā)生率,以此評價各階段的護理質量。結果 患者術畢翻身后頭面部壓紅發(fā)生率,B組明顯低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離室前、入復蘇室后和送返病房前的頭面部壓紅發(fā)生率,兩組差異不明顯(P>0.05)。結論 全麻俯臥位頭面部壓紅發(fā)生率是護理質量控制的過程指標,尤其是術畢翻身后的壓紅監(jiān)測,能夠有效監(jiān)控巡回護士的工作質量。應用SOP能有效降低術畢后的壓紅發(fā)生率。追蹤發(fā)現多數壓之褪色的頭面部壓紅在復蘇期能夠消褪。
全麻俯臥位術; 壓紅; 質量控制指標; 壓紅預防標準操作流程; 護理
General anesthesia surgery in prone position; Press red; Quality control indicators;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for press red prevention; Nursing
美國醫(yī)療保健研究與質量局(AHRQ)從國家數據庫數據分析指出可將手術中體位壓瘡發(fā)生率作為美國護理質量指標在臨床上應用[1]。廣東省衛(wèi)生計劃委員會2014年同樣將手術患者術中壓瘡發(fā)生率作為敏感指標來進行監(jiān)測??梢姡中g體位相關壓瘡發(fā)生率這一質量指標的控制越來越受到手術室管理者的重視。同時在臨床實際中發(fā)現若建立一項某個特定受壓部位的壓瘡的發(fā)生率能夠更加完善這一指標,因此我科從2014年7月建立全麻俯臥位頭面部壓紅發(fā)生率作為壓瘡三級質量控制指標,通過頭面部壓紅的發(fā)生率來質控巡回護士的臨床護理質量,并進行質量追蹤;自2015年7月起,在原基礎上增加使用頭面部壓紅預防標準操作流程(SOP),同樣通過頭面部壓紅的發(fā)生率來質控巡回護士的臨床護理質量,并進行質量追蹤。追蹤路線從手術間到麻醉復蘇室,追蹤經歷術畢翻身后、離室前、入復蘇室后和送返病房前4個時間點?,F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選取術后頭面部處皮膚有壓紅但壓之褪色的患者進行質量追蹤。將A組患者(2014年7月-9月)和B組患者(2015年7月-9月)的頭面部壓紅追蹤記錄進行同比分析。A組82例,其中椎弓根釘內固定術64例,椎管腫瘤18例,患者壓瘡風險評估分值(19±3.5)分;B組83例,其中椎弓根釘內固定65例,椎管腫瘤17例,患者壓瘡風險評估分值(19±3.6)分,兩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護理措施 A組采用傳統(tǒng)的頭面部保護方法,在額面部、顴弓和下頜處噴涂賽膚潤,頭面部使用高分子啫喱軟墊。B組在A組措施基礎上,建立頭面部壓紅預防標準操作流程(SOP),使用全麻俯臥位頭面部壓紅觀察記錄單(共3個維度,9項內容:分別從術畢翻身到離室再到復蘇室進行觀察,分別記錄壓瘡風險評估分值、術前頭面部皮膚情況、術中抬頭的時間間隔和次數,術中鏡面觀察方法,受力點是否正確,頭面部是否有壓紅,壓之是否褪色,壓紅是否消退等觀察記錄)。巡回護士從擺放體位后就開始按照SOP進行規(guī)范的護理干預。
1.3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術畢翻身后、離室前、入復蘇室后和送返病房前的頭面部壓紅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錄入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頭面部壓紅發(fā)生率比較 見表1-表4。
表1 患者術畢翻身后頭面部壓紅發(fā)生率比較 例
表2 術畢翻身發(fā)生壓紅患者離手術室前頭面部壓紅發(fā)生率比較 例
表3 離手術室前發(fā)生壓紅患者入復蘇室后頭面部壓紅發(fā)生率比較 例
表4 患者術畢返病房頭面部壓紅發(fā)生率比較 例
3.1 通過建立標準操作流程(SOP)護理,可有效降低術畢翻身后頭面部壓紅的發(fā)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術畢翻身后頭面部壓紅發(fā)生率B組明顯低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是由于通過建立標準操作流程(SOP)和具體受壓部位的手術體位相關壓瘡發(fā)生率能夠督促巡回護士落實在手術中的護理職責。有文獻[2]指出俯臥位是手術體位相關壓瘡發(fā)生的高發(fā)體位之一。由于患者的被動體位以及手術的原因,術中巡回護士能夠進行手動減壓的部位為患者頭面部,因此將頭面部壓紅的發(fā)生作為監(jiān)測的三級質控指標。我科在擺放體位之前進行壓瘡風險評估,頭面部受壓部位給予涂抹賽膚潤,必要時黏貼泡沫敷料,使用頭架時接觸面放置高分子啫喱墊[3],術中每隔30 min抬高頭部2~3 min減壓,以此預防頭面部壓紅的發(fā)生。建立全麻俯臥位頭面部壓紅發(fā)生率這一質控指標之后,通過標準操作流程和全麻俯臥位頭面部壓紅觀察記錄單的應用,手術室護士越來越重視和關注這一部位的受壓情況。
3.2 術畢復蘇期頭面部壓紅會自行消褪 研究發(fā)現,術畢翻身之后過床再到復蘇室復蘇這一時間段內,在復蘇期間頭面部壓紅會自行消褪,尤其是到了復蘇時之后壓紅消褪占到了88%。
3.3 將全麻俯臥位頭面部壓紅發(fā)生率作為質量控制的過程指標具有臨床意義 從本研究結果可以得出設置監(jiān)測全麻俯臥位頭面部壓紅發(fā)生率的意義是督促巡回護士術中關注頭面部受壓情況,術中落實抬高頭部2~3 min是進行減壓的有效途徑。本組94.5%的壓之褪色的壓紅在術畢后都可消褪,因此,全麻俯臥位頭面部壓紅發(fā)生率作為過程指標具有一定積極的臨床意義。本研究也提示要監(jiān)控術畢翻身后的壓紅發(fā)生率才更加準確,也可以作為評價巡回護士的工作質量的指標之一。
3.4 頭面部壓紅的處理 研究發(fā)現,俯臥位頭面部只要是壓之褪色的壓紅多數都可以自行消褪。軟組織受壓變紅是正常的保護性反應[4],解除壓力后一般30~40 min褪色,不會形成壓瘡,也無需按摩,必要時可再次噴涂賽膚潤。但術中追加賽膚潤是否有助于改善頭面部壓紅的發(fā)生還有待進一步對照研究。
[1] 吳琦,黃麗華.手術室護理質量敏感性指標的研究進展[J].護理與康復,2015,14(9):831-833.
[2] Walton-Geer P S.Prevention of pressure ulcers in the surgical patient[J].Aorn Joumal,2009,89(3):538-547.
[3] Defloor T,De Schuijmer J D.Preventing pressure ulcers:An evaluation of four operating-table mattresses[J]. Appl Nurs Res,2000,13(3):134-141.
[4] 溫冰,丁炎明,王泠,等.中國壓瘡護理指導意見[S].中華護理學會造口、傷口、失禁護理專業(yè)委員會,2013:141-143.
張志慧(1984-),男,山西原平,本科,主管護師,護士長,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R472.3
B
10.16821/j.cnki.hsjx.2017.16.018
2017-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