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霞
摘 要:當今農(nóng)村高年級學困生由于種種原因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記語文筆記的習慣。本文結合農(nóng)村高年級學困生的實際情況,從激發(fā)興趣、授之以漁、運用筆記等幾方面來促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記語文課堂筆記的習慣,發(fā)展學困生,提高素質(zhì)。
關鍵詞:學困生;激發(fā)興趣;授之以漁;運用筆記
《新課程標準》提出“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yǎng)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彼自捯舱f,“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眼過千遍不如手寫一遍”。本人結合從教經(jīng)驗,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談談如何培養(yǎng)農(nóng)村高年級學困生的記筆記的習慣,從而轉化他們,提高學習效率。
一、激發(fā)興趣,喚醒學困生
學困生往往有比別人更強的自我保護意識,非常敏感別人對他們的尊重程度。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保護兒童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蔽覀兝蠋煈撟鹬乩斫鈱W困生學習上確實有所困難,聽和寫的能力薄弱。關愛學生困,做個有心人,對學困生身上還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記課堂筆記的習慣,分析具體原因,對癥下藥,不能嚴厲斥責謾罵,傷害其自尊心。有時就因為我們采用一些陳舊的教育模式,如“你手爛掉了,還不快寫”,“懶得跟豬一樣”“笨死了,黑板上的都不會抄??!”等,反而打擊了學困生,喪失了記筆記的興趣!我們老師要以陶行知的“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為誡,換位思考,想想這些特殊的孩子身處之環(huán)境、心里之渴求、學習之困難,這樣我們就能控制住情緒的“憤怒”。施加言語上的和風細雨,鼓勵他們“你能行,你有進步,你真會記筆記!”;給予行動上的點點滴滴,舉身邊因好的課堂筆記獲取成功同學的實例,看名人身上具有記筆記好習慣的故事,使他們主觀上認識到記課堂筆記的重要性,了解到筆記有諸多好處。努力激發(fā)他們記課堂筆記的積極性,使他們“樂記”。
二、授之以漁,調(diào)動學困生
古語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那么就需要教會學困生如何記課堂筆記。我將施“三記”,授之以漁,使學困生“會記”。
1.提前預習記
課前預習既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同時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預習可以提高記筆記水平。
學困生課堂上往往跟不上老師的節(jié)奏,來不及記筆記,我們老師只能從課前預習下一番功夫。俗話說的好,“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農(nóng)村多數(shù)學困生不少家庭作業(yè)不完成,基本上都不預習,更不會預習,家長又不給力。迫切需要老師指導監(jiān)督好課前預習關,讓學困生在課堂的40分鐘達到最佳的記筆記狀態(tài),而不是那么盲目無從下手或胡差了事。利用課余時間,指導這些學困生用符號勾畫好生字詞,解釋詞語的意思,還不能明白的可以做上記號,便于課堂上解惑筆記;標好自然段序號,劃分層次,這對于學困生有難度,他們不能把握文章脈絡,歸納段意時只會找些書中現(xiàn)成的句子讀讀而已,便于課堂上修改筆記;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這些學生往往寫的不完整,沒有說到要點,重復累贅,便于課堂上完善筆記。由于課前的預習,在課堂上記筆記時有的放矢,有徑可循,會記筆記。
指導課前預習,教會語文預習方法,讓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舊的知識結構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有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課堂中來,投入到記筆記中來,養(yǎng)成一定的記筆記習慣,提高了課堂聽課效果。
2.課堂聽講記
鼓勵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筆記筆記。比如課前預習關時,用鉛筆做筆記,有些內(nèi)容還不確定,便于糾正;課堂上老師強調(diào)的重難點用紅筆記,提醒自己課后復習時緊扣重難點;一般的內(nèi)容用藍色筆寫,這樣便于以后復習只需看一下筆記,輕重、主次一目了然,提高復習效率,提高學習效果。指導學生留白快記替代記筆記。在書上記筆記時候,不要寫的密密麻麻,留有一些空白,便于課后修改完善筆記。學困生記筆記速度跟不上,要求寫字要快,自己看懂就行。有重復之詞之句用符號代替,比如用“~”“丷”替代筆記中重復出現(xiàn)的詞語。善給學生一些言語提示記筆記。比如講到重要的地方,用停頓、放慢速度、重復語言、音調(diào)音高的變化等來提示學生,如果這些學困生還不明白,教師可以隨機發(fā)出“請你記下來”的指令,讓他們能恰到好處地達到教師的用意。
3.課后修補記
學困生在課堂上做筆記,為了跟得上老師的講解,肯定有所缺漏,加之聽說讀寫的能力缺失,不少地方記錯。因此,我們老師課后要抓好筆記修補關。趁熱打鐵,趁學生對該堂課的內(nèi)容還沒有完全忘記時,及時幫助他們參考優(yōu)秀學生的筆記,對照自己課本,及時回憶課堂中的有關信息,對筆記中出現(xiàn)的缺漏之處補充完整;對跳躍之處補充缺少;對簡記之處補充詳細;對繁冗之處及時刪減;對記錯之處及時修改,對不達要領之處及時概括。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困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提高并鞏固記憶的效果,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困生認真的學習習慣。行為可以播種習慣,習慣可以播種性格,性格可以播種人生。經(jīng)過長期這樣的訓練,這些學困生有了自己怎樣記筆記的能力,記筆記的習慣養(yǎng)成是水到渠成。
學困生學習上有困難之苦,知“書山有路‘記為徑”,指導其做好語文筆記,促使其養(yǎng)成習慣,成為一種終生受用的能力,終究每個學困生會“學海無涯‘樂做舟”!
參考文獻:
[1]《新課程·小學》,2012.9.147.
[2]韋志成.《語文學習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1.
[3]陳志紅.《考試周刊》,2013.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