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摘 要:體育教育為的是增強國民整體身體素質,體育課程的開設貫穿我國教育的各個階段,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為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與趣味性,應該在體育教學中盡早的采取互聯網媒體為輔助,使學子們在積極參與的基礎上獲得更強的身體素質,進而為以后的學習和日后的身體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接下來,全文講究互聯網角下高校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進行探究。旨在得出一種切實可行的教學方式,使學子們都能夠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關鍵詞:互聯網媒體;高校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
一、互聯網媒體的含義
借助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等,從文字、圖片以及資料中獲取相關信息,獲取的過程中要運用這些技術對信息進行處理,這些技術所實現的目的就是互聯網媒體,通常也被稱之為信息技術。互聯網媒體的誕生引起了信息資源在形式上的變化,當下多樣性、快速性、便捷性、選擇多元化等已經成為互聯網時代的特征,以上這些特征都很適用于我國目前的高校教育改革。因過往所使用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極大的局限了學生獲取知識的廣度、思考能力與整體素質的提升,通過互聯網媒體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這一現狀將被打破,高校教育質量的提升將指日可待[1]。
二、互聯網媒體應用于高校體育的優(yōu)勢
(一)高校體育教學環(huán)境更加生動立體。高校中與體育先關的配套教材包括學習和活動兩部分。過往在對學生的教育上一直沿用,老師講述學生模仿的體育教學模式,此種形式的教學不僅死板枯燥,而且無法令學生產生足夠的學習興趣。反觀互聯網媒體則與之大為不同,可彌補過往教學模式中的種種弊端,互聯網媒體所展現出來的是直觀性與立體性,以gift圖或視頻把教材中的內容表達出來,營造出輕松的課堂氛圍,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有助于學生把所學轉化成長久記憶,由此提高學習效率。
(二)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國內高校教育中存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教師對自身的講解對象,也就是學生的理解程度不足,師生之間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直接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兩者之間的互動過少,進而致使教學質量上不去。然而互聯網媒體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憑借著自身大容量的存儲與便利的交流互動平臺,建立起師生間積極的溝通交流平臺,在此基礎上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
(三)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我國高校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過于呆板、枯燥以及單一,極大程度上削弱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創(chuàng)新能力?;ヂ摼W媒體是一種截然相反的模式,憑借其超大的信息量以及超靈活性,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具體的實施方式:教師預先準備好教授過程中所要使用的相關資料,資料可以圖片、文字、動畫以及視頻的形式進行展現,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積極的對所喜歡的內容進行那個鉆研,進而在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可就自己所看的內容結合學習目標進行交流討論。進而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
三、互聯網媒體如何幫助高校體育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
(一)理論教學與互聯網媒體相結合。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主要分為課內與課外兩種,課內體育教學主要是開展理論教學,這種課內的理論教學過于乏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外所進行的教學多以活動為主。因此,在開展的相關學習時,可以把互聯網媒體運用到其中,把所要教授的內容與互聯網媒體相結合,進而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教學的高效率,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夠茁長的成長。
(二)體育活動中運用動畫。動畫是互聯網媒體中主流的技術之一,動畫所具有的靈活性、趣味性等一系列的特性,都十分適合高校的體育教學。授課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媒體來做課堂教學內容的陳述,進而為體育課程的順利進行保駕護航。動畫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學生不但可以迅速的掌握活動技術要點,在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上,為學生呈現樂于接受的教授方式。
(三)體育活動結合立體媒體。高校體育開展的目的是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擁有健康的體魄。但在授課教師的具體演示時,由于教師身體素質、年齡、經驗等各因素的制約。所呈現出來的示范動作大多出現走樣,嚴重的影響了學生對動作的掌握。此時應用立體感強的媒體進行教學,主要包括電視、網絡視頻以及音頻等,通過這些媒體的使用來彌補老師所帶來的不足。
四、結束語
通過以上的論述,文章分別從互聯網媒體的含義、優(yōu)勢及應用幾方面,對本文討論的核心--互聯網媒體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展開了系列的探究。最后一部分著重對互聯網媒體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詳盡的闡述。旨在希望通過本文的相關論述,能夠為我國高校體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一些借鑒。
參考文獻:
[1]孟慶敏.淺議讓多媒體促進體育教學[J].科學中國人,2015(7):359-359.
[2]馮濤,劉森,崔海鷹,等.互聯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14):104.
[3]趙曉翠,盧慶華.現代化教學手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林區(qū)教學,2015(3):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