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世界的凜冬》作為肯·福萊特“世紀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主要描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美等國五大家族的年輕人,以他們的愛情故事以及成長經歷為線索,為讀者展示一個全新的二戰(zhàn)歷史。該書的出版與發(fā)行,在世界范圍內引起各國讀者的強烈反響,具有一定的史學研究價值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 鍵 詞】肯·福萊特;二戰(zhàn);《世界的凜冬》
【作者單位】馬玲,長江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中圖分類號】 G252 【文獻識別碼】A
2017年3月1日,《世界的凜冬》中文譯本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作者是英國的肯·福萊特。作為福萊特“世紀三部曲”的第二部,《世界的凜冬》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五個國家?guī)讉€家庭的故事,時間從1933年希特勒上臺開始一直延續(xù)到1949年,主要人物是第一部主人公的第二代。有了第一部故事背景和人物關系的鋪墊,第二部人物之間的交錯關系更加富有戲劇性。小說主要以女性人物塑造為主,以第二部中出現最多的人物列夫·別斯科夫的女兒黛西·別斯科娃為例,在第二部記載的十多年間,她從一個愛慕虛榮的小女孩成長為一個獨立成熟的女性……[1]
《世界的凜冬》出版發(fā)行以來,受到眾多媒體的一致好評:整個20世紀的吉光片羽,都被寫進這部偉大的小說里——《西雅圖時報》;戲劇沖突和歷史真實被如此生動地展現,引人入勝,福萊特是真正的大師——《紐約時報》……可以說,這部作品的出版發(fā)行具有重要的史學價值與現實意義。
一、《世界的凜冬》的史學價值
有人說,除了莎士比亞只有肯·福萊特寫過人類世界的故事?!妒澜绲膭C冬》作為“世紀三部曲”的第二部,續(xù)寫了歐洲二戰(zhàn)時期的戰(zhàn)爭發(fā)展史,譜寫了一首人類命運的交響樂,具有重要的史學研究價值。
首先,作品為讀者還原了一部真實的戰(zhàn)爭史。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被稱為近代史上最殘酷、最野蠻的戰(zhàn)爭,這部作品可以幫助讀者了解二戰(zhàn)中戰(zhàn)火紛飛的戰(zhàn)爭場景,各個大國之間的利益博弈,以及不同社會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態(tài),是一本濃縮的二戰(zhàn)史學教科書。一方面,福萊特花費大量時間研究二戰(zhàn)時期歷史,對20世紀的歷史做了充分的了解,將真實歷史人物與虛擬人物結合,為小說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重要基礎,并在小說寫作中予以具體體現,如依據歷史人物原型設定一些特定的人物角色。整部作品主人公的歷史背景都是真實的——法西斯分子希特勒上臺,愛德華八世退位,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爆炸,諾曼底登陸……整個世界處于大裂變時期,動蕩不安的生活造成人們的恐慌與迷茫。每個人都在創(chuàng)造與改變歷史,每個人在歷史面前又都顯得微不足道。另一方面,福萊特還請了八位歷史學家對故事進行審核,“世紀三部曲”前后共耗時八年。福萊特在小說出版前,都會請歷史學家審讀書稿,絕不容許出現任何史實錯誤。他說:“很多作家只寫能取悅他們自己的東西,并模模糊糊地希望這些也能取悅別人。但我每寫一頁時都在清醒地思考,讀者會怎么想?覺得這真的會發(fā)生嗎?讀者關心這些嗎?讀者想要知道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嗎?我敬佩那些用文字和新奇結構進行文學實驗的作家,但我從不這么玩。”[2]從史學價值研究的角度出發(fā)進行創(chuàng)作,更增加了作品的可信度與真實性。
伴隨閱讀的逐漸深入,讀者會慢慢融入當時的歷史情境之中,體會主人公的悲歡離合并感悟他們在戰(zhàn)火中的成長。這也是本書的另一個重要特點——通過歷史上的小人物塑造“大英雄”,講述一個個精彩的故事,用作品記錄歷史、傳遞正能量。如勞埃德目睹德國的政變,看到無數共產黨人和民主人士被納粹冠以各種子虛烏有的罪名屠殺;最后,艾瑟爾讓勞埃德一家跟著他一起離開時,勞埃德堅決地選擇留下來,與自己的國家共存亡,繼續(xù)為自由民主奔走呼告。不同的人物在面對在歷史命運抉擇時,堅定自己的政治立場,思想經受洗禮獲得升華。
其次,作品這樣描述二戰(zhàn)的一些場景——炸彈像雨水似的落在福特島的水上飛機基地,飛機靠得很近,很快被炸彈炸成碎片,機身和機翼的碎片如同龍卷風里的樹葉一樣無助地飄散著……幾千萬人死于這場世界性的戰(zhàn)爭,不計其數的家庭顛沛流離,戰(zhàn)爭給所有參戰(zhàn)國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作品中有兩段話令人印象深刻:“美國需要在遠東建立殖民地。日本說好啊,建就建吧……日本人說既然別的國家有殖民地,他們也要有一個。”“日本想在中國、印度尼西亞等駐軍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與美國在菲律賓駐軍、英國在印度駐軍等完全是一碼事”……冠冕堂皇的理由竟然成為這場殘酷戰(zhàn)爭的導火索,這深刻揭露了歷史戰(zhàn)爭荒謬與殘酷的本質。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德、意、日法西斯戰(zhàn)敗宣告結束,世界隨之陷入美蘇兩大國的冷戰(zhàn)對抗中,這段歷史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長久的影響。時至今日,福萊特《世界的凜冬》這部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為歷史背景的小說,其出版發(fā)行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世界的凜冬》出版的現實意義
1.引導讀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世界的凜冬》并沒有從主流價值觀出發(fā)去正面謳歌二戰(zhàn)中的英雄事跡與人物,而是從多個角度勾勒戰(zhàn)時歐洲地區(qū)不同國家與社會階層人物的命運,為大眾還原殘酷戰(zhàn)爭史的同時,幫助讀者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譴責戰(zhàn)爭、暴力和腐敗。
小說以五個不同家族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為主要線索。這五個家庭包括美國的外交官和議員家庭、英國的貴族家庭、德國的民主黨議員家庭等,他們各自代表一種符合那個時代的價值觀念:或是以利益和權力為追求,或是追求自由民主,或是冷漠自私,或是善良正義……這些都在書中通過具體的故事情節(jié)體現出來。雖然他們的出身不同,但是戰(zhàn)爭中任何人都無法獨善其身,戰(zhàn)爭的洪流攪亂了每個人平靜的生活,與命運抗爭、為世界和平而奮戰(zhàn)成為每一個有正義感的人應承擔的重要使命。
該書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殘忍、冷酷而又滿懷希望的人生,反映出那個時代大多數人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寒冬之中春日似乎遙遙無期,希望的種子在悄悄生根發(fā)芽,痛苦與掙扎充斥著每個人的內心。正如書中所寫——“我親眼目睹,每一個邁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熱烈地生長”,折射出特殊時代背景下人性的真實一面。在惡劣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人是否能夠堅定內心的信仰與追求,引發(fā)了大眾讀者的深思。
此外,該書還體現了這樣一種觀點: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在戰(zhàn)爭與災難面前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只有勇敢地堅持正義與自由的信仰理念,才能獲得最終的美滿幸福。小說中包含眾多這樣的人物,如美國俄裔家庭出生的富家小姐黛西,雖然擁有眾多的財富,但是因為其父親的出身而難以進入上流社會,于是她轉而奔向英國,希望能在一個不知道她出身的地方開啟新的人生。如她所愿,她依靠財富與美貌結交了一位英國的富二代,并且成為子爵夫人,一切似乎都在朝著她的計劃順利進行。但是,戰(zhàn)爭打破了黛西的美夢,倫敦被德國轟炸,原有的上層階級生活隨之成為泡沫,甚至連普通的愛情和家庭也難以維系。黛西在轟炸中機緣巧合救助了幾個受傷的人,從而成為紅十字會的一員得力干將,扭轉了她原有的貪婪與奢侈的價值觀,從而獲得全新意義上的重生。
除宣傳正確的價值理念外,《世界的凜冬》還被翻譯成多國語言,位居美國、德國、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等多國圖書銷售排行榜首位,向世人普及世界史的相關知識,有利于大眾了解世界歷史。
現代社會大多數人處于一種快節(jié)奏的生活狀態(tài)之中,高強度的工作與生活壓力使得人們難以靜下心來學習,因此對世界歷史知識了解得少之又少;另外,教科書式的歷史知識灌輸方式使得大多數人抵觸歷史,失去了解歷史常識的興趣?!妒澜绲膭C冬》以小說的形式通過講述不同主人公以及他們的故事,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充滿異樣元素的二戰(zhàn)時代,這與教科書冰冷的文字形成鮮明對比,更易于將讀者帶入歷史情境中,強化對歷史的解讀。
《世界的凜冬》是關于小人物的大作品,分為“另一張面孔”“流血的季節(jié)”和“冰冷的和平”三部分,整個故事以二次世界大戰(zhàn)為背景,涉及英國、德國、日本、俄國、美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宏觀背景包括德國納粹主義分子希特勒上臺、二戰(zhàn)爆發(fā)、丘吉爾繼任、美國開啟“曼哈頓計劃”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具體演繹了美國的杜瓦家族、別斯科夫家族,德國的馮烏爾里希家族、弗蘭克家族,以及英國的菲茨赫伯特家族、萊克維茲-威廉姆斯家族等家族和家族幾代人的故事。這一宏觀和微觀結合的巨著,使讀者能夠全面了解二戰(zhàn)史實及那個時代人民的生活[3],從某種意義來說是一部綜合的歷史教科書,但又比教科書生動而有特色。
此外,我們以往了解的歷史大事件,如國會縱火案、西班牙內戰(zhàn)、蘇聯肅反運動、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等都是以一種描述歷史事件的形式呈現出來。而在《世界的凜冬》這部小說中,主人公不僅是事件的親身參與者,也是戰(zhàn)爭的受害者,他們把讀者帶回一個個歷史場景,使得我們從更多角度了解那個時代的歷史變遷[4]。善與惡的對立,愛與恨的交織,生與死的考量……每一天都在上演一個全新的故事,每個主人公都在為各自的信仰與理想而奮斗。在這部小說中,民族主義和納粹主義、暴力與戰(zhàn)爭幾乎貫穿始終。文字性的畫面描述比教條式的講解更加具體生動,通過主人公的愛恨糾葛與悲歡離合,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般感受二戰(zhàn)的殘酷,以及戰(zhàn)爭中不同地區(qū)、不同階層人民價值觀念的轉變,小說給每位讀者帶來震撼。福萊特在尊重史實的前提下,通過五個家族的不同命運描繪出一幅別具特色的、戰(zhàn)爭與愛情交融的歷史史詩,以獨特的視角為讀者普及了二戰(zhàn)時期的世界歷史知識。
2.為世界文化搭建信息交流平臺
世界文化是各國多樣性文化的融合,也是歷史文化積累與沉淀的結果。歷史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出版物是傳承歷史文化信息的主要載體,在文化信息傳播與交流中承擔重要作用,并且具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功能[5]。優(yōu)秀的圖書出版物能夠正確總結歷史、緊扣時代脈搏,有效促進世界文化信息的融合與發(fā)展。
在這部作品中,福萊特以歷史小說的形式巧妙構思不同的故事情節(jié),向讀者展示二戰(zhàn)時期歐洲大國之間的利益廝殺,是一部多方位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文化史詩,有利于促進文化知識傳播與信息交流,讓更多的人接觸與了解世界歷史真相,尤其是二戰(zhàn)時期歐洲的人文風貌與歷史特點。作者作為當代大師級的歷史小說作家,在這部作品中將宏大的歷史背景與小眾的人物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表現出卓越的文學寫作水平;無論是結構安排、場景展現、人物設置,還是敘述方式、語言風格、寫作手法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讓讀者與歷史共沉浮。
福萊特的寫作以嚴謹細致著稱。在故事情節(jié)承接環(huán)節(jié),作品非常注重人物描繪與細節(jié)刻畫,人物形象塑造飽滿而貼近于真實生活,尤其是在一些女性角色的塑造上,細膩并且注重情緒的表達。這些形成了作者極具個人特色的文學特征,也成為各國作家效仿與學習的榜樣。
3.控訴戰(zhàn)爭的殘酷并呼吁和平發(fā)展
《世界的凜冬》對戰(zhàn)爭的殘酷進行了多角度的描述。相比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歷時更長,戰(zhàn)爭造成的殘酷迫害程度更深。世界大國之間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以及各國之間的利益爭奪成為戰(zhàn)爭的導火線,各國為了爭奪世界霸權與瓜分殖民地不擇手段。據相關統計,約6000萬人在二戰(zhàn)中喪生(約有2000萬名士兵和4000萬名平民),平民死亡人數是士兵的兩倍,這直接說明了戰(zhàn)爭的殘酷性[1]。 在這部充滿血淚的抗戰(zhàn)史中,法西斯納粹分子通過血腥殘暴的手段妄圖統治世界,美帝國主義瘋狂地占領與掠奪,蘇聯政府專制主義的強權鎮(zhèn)壓……戰(zhàn)爭成為各個大國達到自我目的的手段與途徑,卻以普通大眾在戰(zhàn)爭中付出慘重作為代價,這就是戰(zhàn)爭的本來面目。
作品相對注重描繪和塑造女性的反抗與覺醒。如卡拉心甘情愿地為同盟國當間諜,并且不惜以個人榮辱為代價,后來為了保護另一位女孩不受侵犯,又以犧牲自我清白作為代價。卡拉心中懷著對勝利與和平的美好向往,她說:“我們必須在戰(zhàn)爭的殘骸上建立一個新的家庭,如同在廢墟上新建的這座城市一樣?!痹趹?zhàn)爭中卡拉做出的犧牲是巨大的,但是我們也看到了她的成長,以及眾多像卡拉一樣心存正義、向往和平的美好女性的成長。相比于卡拉,黛西在戰(zhàn)火的洗禮中得到了成長與鍛煉,她不像大多數貴族小姐那樣貪生怕死,而是正視自己的內心,勇敢對抗戰(zhàn)爭。雖然戰(zhàn)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帝國主義的勢力,推動民族解放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fā)展,但是為戰(zhàn)爭付出的殘酷代價以及血的教訓,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警醒世人要珍惜和平,遠離硝煙與戰(zhàn)火。
肯·福萊特在史學基礎上創(chuàng)作的《世界的凜冬》不僅具有重要的史學研究價值,還具有以下現實意義:引導讀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向大眾普及世界歷史常識,為世界文化搭建信息交流平臺,控訴戰(zhàn)爭的殘酷并呼吁和平發(fā)展,是值得閱讀的一部優(yōu)秀歷史小說。
|參考文獻|
[1]百度. 豆瓣讀書. 世界的凜冬,人類的凜冬[EB/OL]. https://book. douban. com/review/8418595/.
[2]百度. 豆瓣. 寒冬將至,春天也不會太遠讀《世界的凜冬》有感[EB/OL]. https://www. douban. com/note/6125
98914/.
[3]百度. 豆瓣讀書. 上世紀最蕩氣回腸的那些年[EB/OL]. https://book. https://book. Dou ban. com/review/8504
163/.
[4]百度. 豆瓣讀書. 真實的歷史與演繹的歷史[EB/OL]. https://www. douban. com/review/8 503318/.
[5]高崇娜. 淺談《未來簡史》的學術價值與出版的現實意義[J]. 出版廣角,2017(5):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