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蕾
【摘 要】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對于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避免性格極端發(fā)展,有重要意義。家園應重視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從對幼兒交往現(xiàn)狀的分析可知,存在著幼兒在家中缺乏交往對象,在社會缺乏交往機會,在幼兒園中缺乏交往平臺等問題,影響了幼兒交往能力的形成。從必要條件的分析可知,平臺搭建、實踐鍛煉與正確引導是幼兒交往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因此,我們應根據(jù)幼兒交往能力培養(yǎng)的必要條件,針對幼兒交往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加強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改革教學、親子交流、接觸社會等手段來為幼兒的交往搭建平臺,造就機會;引導幼兒通過實踐鍛煉、總結提高來提升自身的交往能力;注意做好幼兒交往過程言行舉止、心理態(tài)度、矛盾解決及個體差異等方面的正確引導,形成良好的交往素質,以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交往;交往能力;培養(yǎng)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但就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而言,忽視交往能力培養(yǎng)的傾向依然存在。這種現(xiàn)象如果得不到改善,將嚴重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須知,“交往是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必要途徑?!盵1]世界衛(wèi)生組織已明確把“社會適應性良好”列入“健康”概念的范疇。而要做到“社會適應性良好”,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必不可少的。有數(shù)據(jù)分析,現(xiàn)實生活中青少年所出現(xiàn)的極端行為,究其原因,大多由于幼時各種變故形成孤僻的性格不愿與他人交往,或由于環(huán)境因素使幼兒無法與他人更好地交往,因而導致長大后仍然無法融入集體、融入社會,做出極端行為者占的比例并不少見??梢?,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對于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避免性格極端發(fā)展,無疑有重要意義。
一、幼兒交往現(xiàn)狀分析
為更好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不可不對幼兒交往現(xiàn)狀加以分析。從家庭層面上說,許多父母因忙于工作,與子女溝通不多,加上現(xiàn)在的孩子大都仍是獨生子女,少有兄弟姐妹可以交流。從社會層面上說,由于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感,加上擔心安全問題,家長通常很少讓孩子主動與他人交往。從幼兒園層面上說,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一般表現(xiàn)為教師講幼兒聽,很多幼兒園能提供給幼兒主動與教師及其他幼兒交往的場合并不多。可見,影響幼兒交往的主要問題是,在家中缺乏對象,在社會缺乏機會,而在幼兒園則缺乏平臺。
二、幼兒交往能力培養(yǎng)的必要條件分析
交往是指“人們的聯(lián)系或接觸。也指友好往來。”首先,交往的產生依賴于自己與他人的“聯(lián)系或接觸”,需要一定的場合才能形成。因此,應盡可能提供幼兒與其他人廣泛接觸的平臺。其次,交往是一項具體活動,需從實踐中積累經驗才能形成能力。因此,應盡可能為幼兒提供與他人“聯(lián)系或接觸”的實踐機會;最后,交往是一種“友好往來”,而不是“交惡”。為使幼兒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應正確加以引導,使之逐步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更好地融入集體及社會。可見,平臺搭建、實踐鍛煉與正確引導是幼兒交往能力培養(yǎng)的必要條件。
三、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幼兒的交往能力并非與生俱來。對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應為之提供必要的條件,并針對幼兒的交往現(xiàn)狀選擇恰當?shù)牟呗裕?/p>
(一)搭建平臺,造就機會
這里所說的搭建平臺,是指為幼兒提供交往的場合,目的在于造就幼兒與他人“聯(lián)系或接觸”的機會。
1.改革教學
為更好地提供幼兒交往的場合,應轉變觀念,改革教學方式方法。例如,可以開展“幼兒自主游戲課程”,采取以幼兒為主體自主探索課題概念內涵的教學方式: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選擇課題,自由結合分組并自選組長,自主策劃、實施課題活動,共同決策、協(xié)作活動、集體總結。教師以觀察者、參與者和引導者的身份通過互動的方式介入。教學方法則可以較多地運用互動、啟發(fā)、討論、協(xié)同操作等形式。實踐證明,這對于增加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教師交往的機會,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起了積極作用。
2.親子交流
父母作為孩子在家中的主要交往對象,應主動關心孩子各方面的情況并與之交流??蓢L試采取家庭事務民主決策的方式,給孩子發(fā)表意見的權利,與孩子交流并共同做出決定。還可以采取多種形式進行一些親子活動,如分享閱讀等,以便進一步加強與子女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3.接觸社會
讓幼兒主動接觸社會,是增加幼兒交往機會、提高交往能力的有效手段。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在有效監(jiān)護的前提下主動接觸社會。家長可以讓孩子從鄰居、社區(qū)到社會逐漸增加與其他孩子及成人的交往。例如,參與社區(qū)組織的游園活動、參與獻愛心的義賣捐獻活動等。幼兒園也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一些郊游、參觀、訪問等方面的活動。
(二)實踐鍛煉、總結提高
幼兒的邏輯能力有待加強,理論灌輸往往不如實踐體驗有效。具體的交往活動“提供了讓孩子與同齡朋友交往的機會和排解不良情緒的渠道?!盵2]并能逐步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因此,要注意給幼兒提供更多交往實踐的機會。教師教學可嘗試有意設計各種情況,讓幼兒相互爭論、合作或共同策劃,又或者給一些能力較強的幼兒布置“秘密”任務,讓他們主動邀請那些交往能力較弱的幼兒共同活動。家長也可以人為地制造出各種“狀況”,鼓勵孩子去完成一些需要與人交流交往的小任務。
(三)正確引導、促進交往
幼兒進行交往,需要成人的正確引導,才能形成良好的交往素質。
1.言行舉止引導
人的交往是一種行為藝術。幼兒應學習運用恰當?shù)难孕信e止與人交往。而交往涉及的內容和范圍十分廣泛,可以從幼兒日常的生活和學習經常遇到的交往活動出發(fā),引導幼兒采用恰當?shù)恼Z言和行為。如使用文明行為、禮貌用語,以實際行動請求別人幫助或幫助有需要的人等??梢試L試將相關的內容編成節(jié)目或采取主題班會的形式加以表現(xiàn)。需要強調的是,引導不是灌輸,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說,教師和家長更要身體力行,起表率作用。
2.心理態(tài)度引導
人的言行舉止恰當與否,往往取決于行為主體是否具有健康平和的心態(tài)。沒有健康平和的心態(tài),恰當?shù)难孕袩o法形成,即使硬性強迫自己按照某些要求去做,也無法持久,甚至還會與別人交惡。因此,要注意讓幼兒從小養(yǎng)成健康平和的心態(tài),自覺運用恰當?shù)难孕信e止。要注意培養(yǎng)幼兒的愛心,使之懂得關心別人、愛護別人;要注意引導幼兒真誠待人,以誠懇、熱情的態(tài)度與別人友好相處。
3.矛盾解決引導
幼兒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矛盾。一般說來,教師或家長不宜簡單扮演裁判的角色,輕易肯定一方而批評另一方。幼兒有可能只是被動接受意見,受批評的一方在無法理解自身錯誤的情況下甚至會產生不良情緒,不利于矛盾的解決。理想的做法應該是引導雙方共同分析產生矛盾的原因,各自檢討自身的不足,使之自行解決矛盾,進而也鍛煉了解決交往矛盾的能力。
4.個體差異引導
“心理不健康的幼兒,其人際關系往往是失調的,或自己遠離同伴,或成為群體中不受歡迎者?!蔽覀儜P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對有不同心理需求的幼兒給予特別的關愛及有針對性的幫助。既要注意引導他們拋開顧慮,多參加各種不同范圍的交往活動,也要注意引導其他幼兒有意識地與之接近交友。
總之,應注意做好幼兒交往行為的分析,有針對性地選擇恰當?shù)牟呗耘囵B(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以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顧榮華,薛菁華.幼兒園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方奕琪.兒童抑郁障礙與家庭教育[J].教育導刊,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