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摘 要】任務驅動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已被很多院校應用于教學實踐中。但是在實際應用中由于存在一些誤區(qū),導致該方法不能實現(xiàn)有效實施。本文以所教課程《CAD/CAM應用技術》為例,結合在實際教學中的一些體會,對任務驅動法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有效實施進行探討,旨在對以后的教學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職業(yè)教育;任務驅動法;誤區(qū);有效實施
近年來,我國職業(yè)教育事業(yè)快速發(fā)展,體系建設穩(wěn)步推進。為了適應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提高職業(yè)教育教學的效果,一直提倡教師要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針對開設課程的特點,目前常用的教學方法有理實一體化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情景教學法等。以所教課程《CAD/CAM應用技術》為例,依據(jù)課程特點,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目前,任務驅動法被廣泛應用于教學實踐中,但是實際的教學效果卻是參差不齊。因此,有必要對任務驅動法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實現(xiàn)有效實施進行思考、總結。
1任務驅動法的認知
任務驅動法最根本的特點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以教定學的被動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了以學定教、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xié)作、探索創(chuàng)新的新型學習模式。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任務驅動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與他人協(xié)作的能力。
2任務驅動法在《CAD/CAM應用技術》中的應用
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都是圍繞如何完成某個具體任務進行。比如我在講授《CAD/CAM應用技術》這門課程時,依據(jù)這門課程的特點,每一堂課都圍繞著去完成一個具體零件的建模這樣的任務進行,將所學新知識和技能蘊涵在“任務”中,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以教材模塊三課題五“平面修剪”這一節(jié)內容為例說明。
2.1引入任務
創(chuàng)設情境。向同學們展示通風口的圖片,結合生活實際,介紹通風口的類型、作用、應用場合等。在引入任務時盡可能的結合實際,引導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習更加直觀和形象化。
2.2分析任務
任務分析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通過逆向思維,引導學生將新的任務轉化為一個個具體的小任務,并且可以運用原來所學知識獨立完成。任務分解如圖2所示,由繁到簡、由難到易,這樣學生就不會無從下手。
2.3任務實施
2.3.1教師演示。將任務分解完后,教師進行演示,演示過程中教師不限定實現(xiàn)方法和思路,而要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方案,然后進行對比,選定最優(yōu)方案。在該階段,要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避免出現(xiàn)“手把手”教學,要做到“點到為止”,給學生留下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空間。
2.3.2學生操作。通過任務分解和教師演示,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學生的學習程度不同,即使在同樣的授課環(huán)境下,依然存在學習新知比較困難的學生,可能不能獨立完成任務。因此可設立互助小組,分組時依據(jù)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每組選定一名基礎知識扎實,樂于助人,善于表達的學生任組長,效果明顯提高。學生操作時教師進行巡視,對學生提出的疑問進行解答,共性問題再進行演示指導。
2.3.3任務評價。任務評價既是總結、提高的過程,又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信心與成就感的絕好時機。教師通過對其學習成果進行展示、交流、討論、分析、點評,及時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做出反饋和評價。另外,學生每獨立完成一項任務,都會獲得一定的成就感,這時教師的及時表揚與鼓勵,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興趣,增強自信,讓學生在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下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3任務驅動法在實施過程中的誤區(qū)
目前,任務驅動法被廣泛應用于教學實踐中,但是實際的教學效果卻是參差不齊。究其原因,本人認為是因為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存在盲目性,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為了改革而改革,而沒有切實的去研究所教課程是否適合所選用的教學方法。
首先,教學方法有很多,方法的選擇要依據(jù)教學內容而定,任務驅動法并不是適合所有課程。并且,在同一門課程中,也不一定從始至終都適合使用該方法。因此,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依賴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恰當應用,才能得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其次,任務驅動法的實施中存在著將任務形式化和簡單化的傾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對達成教學目標確實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但把任務簡化為以教學目標的問題的提出,過于片面化或者書本化,脫離實際,雖然表面上是以任務驅動的形式授課,但在實施的過程中只是把任務提出來,還是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那任務驅動就只是形式化了。
第三,在課堂的教學組織上疏于管理。認為任務布置下去了,自己可以“放松”了,不走入學生,不了解學生,導致學生不信任教師,教師被邊緣化,失去了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導致課堂氣氛渙散,秩序混亂。
4采用任務驅動法應注意的問題
4.1任務的合理布置
任務設計是核心問題,要保證任務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將知識巧妙的蘊含到任務中,要以“學生為中心”,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同時,任務設計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求教師要在學習總的目標的基礎上,把總目標細分成一個個的小目標,并把每一個小目標的學習內容細化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
4.2教學組織的正確引導
教師必須改變指導學生的方式,考慮指導的時機。教師在學生共同存在的問題上,可以多引導講解,而在那些可以由學生自主探索的知識上,教師則可以讓學生更多地去嘗試,真正讓學生去自主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比傳統(tǒng)教學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不可缺少。
4.3過程評價的及時準確
學習過程的評價和任務完成的評價一樣重要。以往教師往往注重任務完成情況,而忽視對過程的評價。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樂于幫助他人,在遇到問題時采用什么方法解決,是否重視小組合作,能否按時完成相應任務,通過這些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評價,引導學生重視相關問題,對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謝秀亮,荊媛.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