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壯
文本細讀是文本解讀的一大提升之法,在我國目前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是一大嘗試性的教學改革方向,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的合理引導、多彩點撥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自主性以及獨創(chuàng)性,進而促使學生在閱讀中掌握挖掘文本的中心思想、核心價值、語言魅力等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下面筆者將以初中階段的學生為分析的對象,淺析細讀文本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影響。
一、激發(fā)興趣,突破文本局限
作為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師,不僅要根據(jù)閱讀課程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方案的設定,而且還要根據(jù)學生的階段性特征、興趣愛好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改革”,進而引導學生走進文本、享受閱讀的樂趣,同時突破文本的局限,對文本有更深的體會。
以《曹劌論戰(zhàn)》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在學生將全文進行疏通之后,將些許問題拋出,例如“魯莊公是一個怎樣的君主?”、“曹劌是一個怎樣的人才?”、“如果你是魯莊公或是曹劌,你會改變這個歷史嗎?”等,然后讓同學們根據(jù)文本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以問題的新穎性引起學生深入分析、閱讀文本的興趣;其次,通過讓學生結合文本,發(fā)散自己的思維,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讓學生在對文本的理解上突破文本對其人物的束縛,換而言之,就是激發(fā)學生在閱讀中突破文本框架的能力,進而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二、感受文本,尋找解讀途徑
1.人物稱謂的細讀
所謂人物稱謂,指的是人物之間的彼此叫法,可以反映出稱呼者的態(tài)度、憎惡、喜怒之情,因而在文本中可以起到增加其藝術、趣味以及欣賞的美感等作用,使閱讀的文本充滿豐富性、多樣行以及生動性。
以《我的叔叔于勒》為例,文中于勒叔叔的稱呼在菲利普夫婦口中的變化分別為:“無賴”——“正直”——“小子”等,不同程度地表現(xiàn)了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態(tài)度、情感的變化,并在文中成為左右事情發(fā)展的一定因素,因而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這一人物的稱謂進行分析,從而幫助學生體會、感受到文中故事、情感的變化,進而提高其把握文本的能力。
2.環(huán)境的細讀
同樣以《我的叔叔于勒》為例,文中對環(huán)境的描寫主要有兩處,其一是“我們上了輪船……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駛向運處?!逼涠恰霸谖覀兠媲啊仙幱皬暮@镢@出來?!眱煞N不同的環(huán)境雖然看起來顯得無足輕重,但是其中的每一處環(huán)境都分別暗含著不同的情感與思緒,分別將菲利普夫婦與叔叔于勒的情感、為人、處境等表露出來,因而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學會賞析其在本文中的寓意與作用,進而提高學生在閱讀文本時尋找解讀文本途徑的能力。
3.修辭的細讀
所謂修辭,指的是修飾文辭之意,通過多種語言手段將表達的效果盡可能地表現(xiàn)得有寓意、有深度。以《春》為例,《春》是一篇主要描繪春天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等內(nèi)容的文章,其內(nèi)容由多種修辭手法進行融合,例如開頭就使用了擬人“盼望著,盼望著……春天的腳步近了?!背浞謱⒋禾斓臍庀⑼ㄟ^虛擬的人為視角進行表達,從而不僅增加了讀者閱讀的興趣,而且釋放了春的靈動感;其后一段落中“桃樹、杏樹、梨樹……桃兒、杏兒、梨兒……”,不僅將擬人的手法運用其中,還融合了排比的手法,不僅使讀者感受到其靈動、歡快的節(jié)奏,而
且增加了其閱讀的順暢性,使文本的景色美不勝收。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文本的修辭入手,分析文本的基本情感基調(diào),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增添另一種解讀文本的途徑。
4.修飾語的細讀
修飾語在文本中主要是修飾句子的成分、句子等,可以促進句子的流暢性以及通順性,因而其作用不可小覷,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欣賞文本時,可以引導其從修飾語這一方向進行著手。以《春》中“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一句為例,若將其修飾語全部劃掉,其句子剩下的只是干癟的片語,讀起來完全失去了“春”的氣息以及活力,同時較之前的句子,完全沒有精細、深刻之意,因此從修飾語進行細讀,仍可以作為一個賞析文本的重要途徑。
三、注重語境,拓寬閱讀視野
語境包括語言環(huán)境與非語言環(huán)境,即包括上下文、空間、情景、話語前提等內(nèi)容,因此其對話語的語義和形式的組合、語體風格等,都有較大的影響和制約作用,因而教師在指導學生對閱讀文本進行分析時,不可將語境忽略掉。以《江城子·密州出獵》為例,其文本中“鬢微霜,又何妨?”一句,若是將其單獨進行分析,學生可能會存在以下幾種理解:其一,鬢毛已經(jīng)逐漸霜白,能怎樣呢?我已無能為例;其二,鬢毛雖逐漸霜白,但是又能怎樣?由此可見,脫離上下文語境,會使得話語本身失去原有的意義與味道,仍以上一句為例,有的學生可能會認為這一句話是來自于將軍之口,有的學生可能認為這一句話是來自平凡老翁之口。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把握語境,提高其閱讀的水平。
文本細讀源于一個重要流派——語義學,因而其策略遠遠不局限于筆者上述的淺析中,因此要求教師應該善于尋找多種靈活,并適宜于自我課堂的教學策略,進而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婁葑學校(21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