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筱萍
【內(nèi)容摘要】社會高度文明發(fā)展的今天,依賴于國民素質(zhì)的提高,更需歸功于日趨完善的當代教育。作為一名初中的歷史教師,帶領學生學的是歷代文化的發(fā)展、積淀,傳承的卻是古人的智、禮、仁、義等一系列修為。
【關鍵詞】健全 初中 歷史 人生觀
讀詩使人靈秀,讀史使人明智,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有針對性的選取適宜的事例和代表人物,增強學生明辨是非、區(qū)分善惡的能力。
一、辨惡、向善之——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
作為一名華夏兒女,不論歷史的年輪怎樣前進,家國情懷一直是亙古不變的主旋律。在我們的歷史課本中也枚舉出無數(shù)的愛國主義篇章,這些真實、讓人激情澎湃的歷史故事,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暗淡失色,反而更加璀璨,被后世子孫所頌揚,成為中國人民自強不息、奮勇拼搏的動力。
《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一課,主要講述了甲午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以后,西方列強在貪婪的欲望驅(qū)使下,對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在民族危難之際,爆發(fā)了義和團運動。在教學中,用幻燈片出示八國強盜搶掠的圖片及被搶走的國寶的照片,把列強的貪婪殘暴毫無保留的剖析給學生,調(diào)動起學生對他們殘暴行徑的痛恨;接著講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腐敗無能,一味求和,置人民的生死于不顧的丑惡嘴臉,加深學生對清政府的懦弱無能深惡痛絕;最后教師著重補充了義和團的起義、壯大、滅亡過程,并播放了電影《神鞭》中的一段片段,讓學生對義和團的無數(shù)仁人志士心存敬佩,明白在國難當頭之際,不怯懦、不退縮,要心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這是一段列強侵略史,也是一段屈辱史,會讓學生感到情緒低落憤懣,這又是一段國民英勇史,中國在挨打以后,不屈的中國人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抗爭,激發(fā)學生為民族崛起而學習的情懷。
選取合適的題材,以史為鑒,讓學生從歷史中汲取教訓,明白作為一個普通的國民所肩負的重任,為了這個多難的民族再也不任人欺凌而努力讀書。
二、辨惡、向善之——培養(yǎng)社會責任觀念
社會責任觀念是公民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具體體現(xiàn)。隨著文明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也需要人們的社會責任意識不斷增強。但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很多的青少年被利益蒙蔽了雙眼,被浮躁遮擋了心靈,他們盲目的推崇西方文化,漠視傳統(tǒng)的民族文化,社會責任感極度的缺失,成為日趨嚴重的社會現(xiàn)象,想要從根本上扭轉(zhuǎn)這一問題,需要我們以及整個社會去正確引導,給他們提供更多的正能量,讓他們主動地去接受他們應該肩負的社會責任。
《洋務運動》一課中,簡單提到過一個名字——曾國藩,課本中只是一帶而過,但作為教師可以運用自己所掌握知識,給學生著重介紹。曾國藩是晚清的重臣,也是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在抗壓太平天國起義時,他是封建皇權的捍衛(wèi)者,是守舊派,為了鞏固清朝統(tǒng)治,他絞殺起義軍,甚至下令屠過城。他自始至終秉承自己的立場,站在統(tǒng)治階級角度,不能說他殘忍。在洋務運動時期,他是積極的倡導者,也是忠實的執(zhí)行者,他有長遠的目光、有救國于危難之中的擔當、有強烈的社會責任觀念,他全力支持李鴻章,苦心經(jīng)營,使中國的軍事、科技方面有了長足發(fā)展,享有“洋務運動之父”的美譽。他們有擔當,有責任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這樣的民族脊梁,我們這個民族才沒有完全倒下去。
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觀念,適應時代發(fā)展,任務緊迫而嚴峻,社會責任感是人格素質(zhì)的精髓?,F(xiàn)在很多青少年厭學情緒重、集體觀念淡漠、進取心不足,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缺失息息相關。作為歷史教師,早已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在日常教學中,利用材料辨惡、向善,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觀念是我們不變的使命。我們要把我們五千年歷史積淀下來的最純粹、最優(yōu)秀的文化的精髓傳承給我們的學生,讓他們在這些文化中去品味,去感悟,從而形成自己正確的人生觀。
三、辨惡、向善之——培養(yǎng)獨立人格的人
作為新時代的人類,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無,是一個人有無競爭實力的關鍵所在,而創(chuàng)新能力的形成需要獨立人格的支撐。在我們國家,獨生子女家庭眾多,從小到大,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缺少了風雨中的歷練,這需要教師和家長幫助學生把這一環(huán)節(jié)補齊。
在《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一課中,講述了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嚴復的豐功偉績。首先教師借助幻燈片展示京張鐵路及沿途站臺的詹天佑雕像,雖然現(xiàn)在看來鐵路有些破舊普通,但結(jié)合100多年前的歷史背景,在中國飽受列強的欺凌,資金不足、技術薄弱等重重困難阻礙下,以詹天佑為首的中國人自強不息、頑強拼搏、勇于創(chuàng)新,在外國人的譏笑聲中,設計并修建了第一條中國人自己的鐵路,狠狠打擊了列強的囂張氣焰。接下來再分別展示侯德榜、魏源、嚴復的相關幻燈片及文字材料,引領學生學習這幾位民族英雄的共同特征,即具有獨立的人格、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歷史就是一本教科書,歷史上每一個先進人物都是活生生地罪人的楷模。幾千年的文明史有讓我們感到屈辱悲憤的,更多的是讓我們激情澎湃,這些推動中華民族歷史滾滾向前。先哲們,無一不是智者、仁者,他們都有自己博大的胸襟和獨特的人格。通過對他們的學習,可以讓我們學生,從這些先輩身上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從而形成自己獨立的人格。
總之,作為一名初中的歷史教師,我深知自己的責任任重而道遠,需要在前進的路上不斷充實自己的業(yè)務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帶領學生暢游歷史長河的同時,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qū)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