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huán),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奈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納蘭性德向世人展示了另一種完美:彗星般的人生,可以短暫,但絕不黯淡或沉淪。翻開納蘭的詞,撲面而來的是一陣清新之風,帶著朝露的溫潤,帶著青草的氣息。聶晉人評價納蘭詞是“香艷中更覺清新,婉麗處又極俊逸。真所謂筆花四照,一字動移不得著也?!奔{蘭詞純?nèi)涡造`,不事雕琢,白描見長,言情狀景,一任自然,自然之中,別具情致,別有神韻,雖淺而深,雖淺卻美。讀他的詞,你會感受其中有那么個飽含摯意深情且十分凄惋動人的主旋律,下面品讀一下這首《蝶戀花》,感受其美吧。
一、化用典故 臻于化境
納蘭詞一向以明白如話著稱,但實則用典精深、含義幽微、婉轉(zhuǎn)曲折。
“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借用《世說新語》荀奉倩和妻子感情極篤的典故,這個故事這樣的:“荀奉倩與婦至篤,冬月婦病熱,乃出中庭自取冷,還以身熨之。婦亡,奉倩后少時亦卒,以是獲譏于世。”意思是說,荀奉倩(荀粲)和妻子的感情很深,冬天妻子發(fā)高燒,荀奉倩就到院子里把自己凍冷,然后回到屋子,用自己的身體貼著妻子的身體,給她退燒。妻子去世后,荀奉倩沒過多久也死了,因此受到世人的嘲笑這里反其意而用之,一個“卿”字,不但將月擬人化,賦予月以深情,而且暗示了情感抒發(fā)的對象。借此表達自己要不畏“辛苦”,不辭“冰雪”去到自己愛人身畔,以自己的身軀熱血“為卿熱”。那一輪明月仿佛化為他日夜思念的愛人,用她那皎潔的光輝陪伴著他。只是此時天意弄人,無奈天路難通,一個天上,一個人間,遐想煙消云散之后,剩下的只是對往事的追懷和物在人亡的沉痛感慨。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一句是那樣沉摯,又是納蘭性德式的愛情的表現(xiàn)。他是不甘心這樣凄涼到底的,他又夢想起來了。“唱罷秋墳”出自李賀詩中“秋墳鬼唱鮑家詩”一語。“鮑家詩”似乎指的就是鮑照的《蒿里吟》這類挽歌。納蘭性德說:“在你的墳前我悲歌當哭,唱罷了挽歌,悲哀還不得解脫,我只有明春到此來認一認,花叢中可有一雙棲香正穩(wěn)的蝴蝶?!睘槭裁匆罢J取”呢?想必是舊時曾見過的了。于是我們從他自己描繪的年少風光里,看到了這樣的鏡頭:“露下庭柯蟬響歇,沙碧如煙、煙里玲瓏月。并著香肩無可說,櫻桃暗吐丁香結(jié)。笑卷輕衫魚子纈,試撲流螢,驚起雙棲蝶……?!被▍仓?,蝴蝶雙棲,孤墳之畔,形影相吊。正是這種絕望,才使結(jié)句的明媚之語反而起到了強化悲情的效果,以喜語寫悲情,益見其悲。
二、天然質(zhì)樸 獨抒性靈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云:“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只舍言情。此初入中原未然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p>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huán),昔昔都成玦”——“辛苦最憐”四字領(lǐng)起,天然質(zhì)樸,明白如話。他高聲嘆息:“明月呀明月,最可憐你一年到頭東西流轉(zhuǎn),辛苦不息;最可惜你好景無多,一夕才圓,夕夕都缺。”那“環(huán)”和“玦”皆美玉制成的飾物,古人佩在身上。“環(huán)”似滿月,“玦”似缺月。月光下的世界自有一種朦朧美感,更易逗起離別的人們無限相思之情。唐人詩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又有“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之類。納蘭性德繼承前人卻又自創(chuàng)新意,他仰望夜空一輪皓月,浮想聯(lián)翩而至,情感勃郁而生。寫景亦處處有情,故其詞抒情氣氛特濃。
“無奈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下半闋拉回到現(xiàn)實:室在人亡,雙燕依然,一片凄清。小燕子也是很多情的,像王爾德筆下的“快樂王子”就有一只小燕子來陪伴。如今一雙燕子出現(xiàn)在納蘭性德的簾鉤上,只有它們那兒嬌小、輕盈才能夠“軟踏”,這“軟”字下得多神!燕子呢喃、似絮語;它們在說什么?是說當年這室中曾有那“一生一代一雙人”的事兒吧?于是我們從那“說”字里隨之想象出此間曾有過的旖旎柔情的夢幻中的畫面來了,隨即,又都消逝了。眼前只有這簾間燕子。
納蘭性德詞中有一個理想境界,那就是希望青春和愛情得到永生。青年詞人是非常執(zhí)著于這一理想并且熱烈地贊頌它的。故而我們讀他這篇詞后,會感到于凄惋中還燃著一種像火一般炙熱人心的東西,這就頗具力量,而不純?nèi)皇窍痢?/p>
納蘭性德詞善設(shè)色點染,此篇先以素淡之色為主,只見青白的月色,又見簾前的雙燕,最后卻讓我們看見那春叢雙蝶的想象中色彩絢爛的特寫,映襯之下,分外地美。即令“悼亡”,也不盡是一片素色,達到那種“香艷中更覺清新,婉麗處又極俊逸”的境界。
夏長偉,湖北云夢縣黃香高級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