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對學生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設計的教學內容主要是通過教師的課堂語言來進行傳遞和實現。本文主要探討小學數學教師的課堂語言內容的設計,語音、語調的使用以及過渡語如何安排,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效。并在此基礎提出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師;課堂用語
一、小學數學教師語言與小學生的學習
小學數學教學的實現主要時間和空間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其教學效果也體現在這個時空之中。教學者準確、生動及其富于邏輯性逐步遞進的教學表達,是有效方式之一。這中間必然包括課堂用語與形體語言的有機配合與統(tǒng)一,將傳授的知識(信息)有效到達被教育者,使后者被感染,從產生興趣到接受理解,這既是一個教學的過程,更是一個雙方彼此交流溝通與促進和轉化的過程。這是師生間的雙邊活動,離不開師生之間的互動,使思維、思路達到同一目的的過程。因而教師在教學中的語言表達和行為舉止對學生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多次大學師范生的實習教學中,以及他們在小學的教學試講中,常常會發(fā)現一些未來的教師們不僅僅反映出經驗的缺乏,同時也曝露出他們在基礎素質上的弱化。從許多反映出的各種問題來看,這反復提醒我們,在對大學師范生的教學中,應著力強化除專業(yè)知識以外各種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系統(tǒng)性地加強基本功培訓。作為未來的小學數學教師,也應有意識、有目的地自我鍛煉好課堂教學語言這一基本功,在平時大學學習階段加強訓練??傮w來說,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在以下方面的訓練:語速、語調、語音及其轉換,并與其肢體語言和課堂氣氛相互配合。
二、小學數學教學語言的內容應具有嚴謹性與啟發(fā)性
小學數學教學應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生理期的特性與數學的特性。數學從內容上來說,富有邏輯嚴謹性。因此,盡管處于小學階段,但也應當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就應當為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考進行習慣性的培養(yǎng)。小學數學教學應遵從教學內容的嚴謹性,語言富發(fā)啟發(fā)性,才能促進學生進行思考。同時要注意給小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嚴謹性還包括用語的準確性,數學用語應當準確,概念應當明確。例如,梯形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但由于兒童期的特性,所以還必須具有生動性的特點,可通過在語調的變化來強調這一特點。
小學數學教學語言應是生動性與科學性的特點的結合。
三、語音應該清晰流暢
課堂用語大多是口語化的語言,語句力求簡短,不要拖泥帶水。例如,在進行一些問題推論的時候,語音注意清晰自然,如娓娓道來一般。
教師的語言要力求舒服,把握要到位。
例如,師:這一堆硬幣你們猜一猜有多少錢?
生:我數一數
師:不能數,你要猜一猜
這里,可婉轉一點地說:“數一數當然可以,可我們能不能先猜一猜?”
尤其是在幫助學生建立數學表象的時候,應當輕聲引導而又不打擾學生的思路。
人們研究發(fā)現,思維與語言往往是保持一致的,所以可以通過訓練語言的清晰性來促進思維的流暢性。
四、語速應結合具體學生的情況和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思維相一致
在數學教學課堂中,隨時都伴隨著學生的思考,因而,教師的語速應與學生的思維速度相一致。所以教學中,教師要隨時從觀察學生的表情中了解學生的思維的進展情況來調整自己的語速。一般來說,在教學的重難點處,教師的語速應適當放慢,適當變化音量,用重音或降低音量,以此引起學生的注意。甚至進行一些必要的重復,現在人們常說的一句話“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就是這個意思。但同時要注意,學生已經理解的內容不要老是重復,一則引起學生厭煩,二則已經掌握了的學生就容易開小差。而可以采用適當提示等方式。
在重要地方可采用重音的處理方式,例如,一位有經驗的老師在總結同分母分數的加法法則:“同分母分數相加,分母不變,分子相加。”為了強調分母不變。在其前增加了只把分子相加減。而且在重音落在“只把”上。充分強調了這一重點,引起學生的注意,這樣做恰到好處。
五、教學注意
(一)重視語言的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
人們發(fā)現,兒童時期的語言表達中一個最大特點是模仿,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對學生的學習起著重要的示范作用。而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是數學學科的特點。
例如,分數的概念中:將一個單位的物體平均分,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而不要說成是,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
(二)重視教學中肢體語言的恰當運用
教學過程中增加一些肢體語言能使一節(jié)課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理解和滲透力,形象生動的手勢和動作,有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
(三)進行有效提問
小學數學老師的語言要能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對于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也許小學生可能一時不知從何進行思考,課前,設計好有效的問題串,對小學生的思維是一種很好地引導和啟發(fā)作用。在提問中注意:
1.提問應當能夠促進學生的思考
也就是說,提問要在要問在問題的關鍵處。
2.注意及時抽象概括
數學具有抽象性,因此,注意,在學生能夠進行抽象的地方,注意引導學生的及時進行抽象概括。
3.恰當地使用追問
追問助于促進學生深入思考。
(四)增加語言的感染力
例如,把握好時機激趣,引起生的共鳴。對學生進行及時肯定與鼓勵等。注意用語氣和語調去感染學生,帶領學生進入學習的情景中去。
(五)設計好引入語過渡語與結束語
引入語設計得好,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新課的學習奠定好良好的開端。
“課堂教學過渡語,是指教師在講授新的內容之前,有目的、有計劃,并用一定方法所設計的簡練概括的教學語言,這種語言在課堂上能夠起到承上啟下、銜接組合的作用?!?/p>
數學學科的性質決定了,各個知識點之間是有聯系的,作為教師要善于找到其中的邏輯聯系,并用語言將之巧妙的有機聯系起來。同樣,好的結束語是對一節(jié)課乃至一單元內容的總結,也是對后面學習內容的一種準備甚至是對學生能力的一種提升與拓展。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課堂的用語對學生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小學數學老師設計好自己的課堂用語,并在多次的教學實踐中努力錘煉自己的語言。
參考文獻:
[1]吳洪成.現代教學藝術新論[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12
[2]沈靜.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用語的設計與運用[J].教育科研論壇2011,(01):79
作者簡介:
童琳(1963~),女,四川成都人,成都大學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