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韋
摘 要 做好報紙版面的編輯策劃工作,有助于豐富紙媒的文化內涵,積極反映人民群眾的心聲,提高紙媒新聞質量。本文將舉例論述報紙版面的編輯策劃實踐思考,并提出個人見解。
關鍵詞 報紙版面;編輯策劃;實踐思考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91-0009-02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新媒體融合(Media Convergence)進入了報紙版面設計,使報紙版面的編輯策劃也發(fā)生了變化,不僅關注信息的傳播,而且注重文化建設,構建了多種互動欄目。本文將簡析新媒體融合對報紙版面編輯策劃的影響,并從使用簡潔的版面語言,調整報紙版面構圖,豐富報紙的文化建設等3個方面來舉例淺談報紙版面的編輯策劃實踐思考。
1 新媒體融合對報紙版面編輯策劃的影響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新媒體融合(Media Convergence)對紙媒的影響不容忽視,報紙中的新聞生態(tài)已經歷了3個生態(tài)轉變,分別是政治化生態(tài)、市場化生態(tài)和數字化生態(tài)。政治化生態(tài)時期,報紙上的新聞主要服務于時政新聞,加強了人民群眾對社會政治的了解;市場化生態(tài),起到了傳遞大量的市場信息、宣傳文化教育、實施輿論監(jiān)督和提供娛樂的作用,是數字化生態(tài)的過渡期;數字化生態(tài)融合了數字技術,使報紙中的新聞內容更加豐富,增加了“群眾信箋”“百姓說事”“民生熱線”等多種互動新聞欄目,進一步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心聲,有助于加強政府和人民群眾之間的交流。
2 報紙版面的編輯策劃實踐思考
2.1 使用簡潔的版面語言
版面語言在報紙新聞中占據重要地位,也可以視作新聞語言,語言必須簡潔精煉,題目字體應醒目,可以將新聞題目標注為紅色或者藍色,以增強題目的吸引力。新聞導語應該能概括本篇新聞的要點,奠定積極、和諧的感情基調,激發(fā)人民群眾的讀報興趣,加強紙媒的藝術感染力和群眾對紙媒的全面了解。例如在展示“2017年的深圳將會出現巨大變化”這篇新聞時,報紙編輯可以將題目設計為紅色宋體字,然后將新聞副標題的字體標注為藍色,把詳細的新聞內容編排為黑體字,這樣可以使本篇新聞在整張報紙中更為醒目。而且,報紙編輯應注意在新聞中概括“2017年的深圳將會出現巨大變化”要點,告知廣大人民群眾:深圳的文化娛樂場所將會全面禁煙;從2017年1月1日開始實施人才引入新政,解決外地居民的住房問題;實名制火車票丟失以后可以補辦;深圳的高鐵將會直達云南省昆明市,方便出行;汽油將正式退出深圳市場,落實環(huán)境保護工作。這樣可以讓人民群眾感受到紙媒的親和力,了解民生新聞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從而全面提高讀報率。
報紙編輯應充分了解多方面的民生話題,調查人民群眾最為關注的人和事,在編排新聞的同時提出更合理的方案。例如在編輯關于“征地賠償”的新聞時,報紙編輯應堅持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出解決“征地”問題的策略,從而全面做好報紙策劃工作。而且,報紙編輯應該在新聞版面中適當融合熱點新聞和時政新聞,做好群眾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紙媒提高人民群眾的政治素養(yǎng)。例如在編輯“毛澤東主席去世40周年紀念日”這一時政新聞時,報紙編輯可以在報紙的左上角用黑色的四號黑體字設計標題“毛澤東的十大氣質”,在第一段用五號字分析毛主席的十大氣質,即英雄氣質、天下氣質、求真氣質、善事氣質、自信氣質、率真氣質、幽默氣質、執(zhí)著氣質、風雅氣質和平民氣質。在第二段講述毛主席的日常生活故事,這樣可以引導人民群眾逐步培養(yǎng)自身的氣質,樹立求真務實的作風,做到善學、善知、善用、善思,樂觀處理和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與矛盾。
2.2 調整報紙版面構圖
報紙中的信息內容經常配有相關的圖片信息,不僅可以提升報紙版面的審美價值,而且有助于從視覺領域調動人民群眾的讀報興趣,強化群眾對紙媒的關注程度,使紙媒藝術更為生動而全面。在設計報紙版面圖片時,報紙編輯必須注意調整報紙的版面構圖,借助新媒體工具設計更為精美、準確的圖片,構圖篇幅不宜過大也不能太小,因為和文字信息相比,圖片處于輔助地位,過小的構圖相對模糊,不利于加強群眾對重點信息的了解。編排圖文結合的新聞方能使新聞內容更貼近本土生活,充分體現地方文化,提升新聞內容的平民意識,打造富有特色的新聞。例如在編輯“傣族潑水節(jié)”這一專題新聞時,報紙編輯可以注釋潑水節(jié)的美麗傳說和祝福,附帶秀美的云南傣族村落和美麗的鳳凰花,簡單介紹傣族人民淳樸的民風,以此增強紙媒的文化凝聚力和吸引力。
在端午節(jié)來臨之際,報紙編輯可以將新聞主題設置為“如何制作端午節(jié)禮”,在設計版面構圖時應結合具體內容,展示不同區(qū)域和不同角度的粽子、高郵咸鴨蛋、萊蕪酸梅湯和云南的荷包等照片,在“遂昌粽子”旁邊用清晰的文字讓人民群眾了解到每年端午,在浙江遂昌,女婿會帶著長長的龍粽,送到丈母娘家,寓意送去長久的美好生活,送去壽安康的祝愿。做粽子時,粽娘(專司包粽子的人)會往箬葉上鋪一層糯米,灑上香噴噴的梅干菜,鋪上慢養(yǎng)的土豬肉條,再鋪上糯米,覆上箬葉,用龍須草綁定,起到了健康環(huán)保和清熱安神的作用。放入黃金茶熬成的湯里,需守著柴火烹煮數小時,直至粽味飄香方圓數里。這樣不僅可以讓社會群眾更加了解遂昌的粽子,而且有助于推廣民族文化。
2.3 豐富報紙的文化建設
報紙編輯在策劃報紙版面時不能只重視傳遞信息,而且應注重加強報紙的文化教育功能,提高紙媒的文化涵養(yǎng),避免報紙內容過于通俗化。例如在編輯“品藍田美食,賞藍田美玉”這一新聞時,理應做好配圖,簡介藍田的飲食文化和玉雕文化,展示特色小吃的照片與做法,附帶“玉店一角”的照片,讓群眾能在讀報過程中熟悉藍田美食的做法,欣賞“觀音”“彌勒佛”“百鳥朝鳳”“翡翠玉屏風”“玉石琵琶”“鴛鴦佩”“白菜”“帆船”“玉硯”等各種精美的玉雕工藝品。
另外,編輯在策劃報紙版面時應注重加強與人民群眾的交流,設計“群眾專欄”和報紙的編輯網站,集中展示讀者心聲和群眾文學(例如人民群眾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散文、戲劇和連載小說等),這樣能夠全面了解人民群眾的心聲和精神文化需求,有效升華報紙版面的文化親和力。
3 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融合的背景下,報紙編輯進行策劃工作時理應使用簡潔的版面語言,加強紙媒的藝術感染力和群眾對新聞內容的全面了解;調整報紙版面構圖,提升紙媒的審美價值,調動人民群眾的讀報興趣,強化群眾對紙媒藝術的關注意識;豐富報紙的文化建設,從而全面提升報紙的編排質量,發(fā)揮紙媒的文化教育作用。
參考文獻
[1]鄧艷玲.網絡時代下報紙版面編輯的創(chuàng)新探討[J].新聞傳播,2016(13):63-64.
[2]宋永雙.如何運用編輯手段美化報紙版面[J].新媒體研究,2016(9):118-119.
[3]楊會仙.網絡時代報紙版面編輯創(chuàng)新初探[J].新聞研究導刊,2015(13):172.
[4]許森枷.淺談報紙版面編輯語言在新聞網站中的應用[J].新西部(理論版),2014(14):84-85.
[5]莫丹卉.淺論新媒體時代報紙版面編輯策略[J].傳播與版權,2014(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