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華文
〔摘要〕“當一個孩子的發(fā)展受阻,情緒,特別是憤怒或受傷等情緒被壓抑時,他心里就會裝著一個易怒且受傷的孩子。當他長大后,這個孩子可能隨時會跳出來,影響他成年后的行為?!盵1]本案例的主人公榕榕是一名深受童年創(chuàng)傷事件影響的高三女生,在輔導中,心理教師運用與內在的小孩對話的方式取得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內在小孩;創(chuàng)傷事件;童年;心理輔導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23-0045-004
一、案例背景
高三班主任李老師給心理教師打電話,說他們班榕榕最近可能學習壓力大,但具體情況又不愿和班主任講,表示她和班主任太熟了,想找心理教師聊聊。榕榕來到心理室,心理教師一眼看上去,榕榕長相在女生里屬于普通那類,但體格看上去挺健壯,在心理室她講述了自己的煩惱。
榕:老師,我進入高三后情緒一直低落,考得好也不會開心,沒有學習動力,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總覺得同學不喜歡自己。
在后續(xù)咨詢中發(fā)現榕榕個性爽朗,聊到開心的事情時會笑起來。后來了解到她是學校女子籃球隊隊員,她坦言打籃球讓自己感到愉悅,雖然漏掉了一些課程,但學習成績整體上還是在進步的,但她覺得自己總也高興不起來,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以前很在乎同學對自己的評價,但現在已學會自動過濾掉負面評價。到了高三,榕榕的一個閨蜜與她漸行漸遠,她猛然發(fā)覺所謂的閨蜜其實與自己并不是一種類型的人,由此心理觸動很大,并感到失落。高三后感到學習壓力大,最近情緒一直不好。在自述中榕榕突然變得情緒低沉,慢慢低下頭。
榕:有時當我心情不好時,我不知道怎樣做,于是我就暴飲暴食,讓嘴里塞滿食物。打籃球時我經常打到全身疲憊,腿腳酸痛,這樣我就可以倒頭便睡,忘記一切不快。以前我初中時,有時和媽媽鬧情緒,我把自己關在屋子里,在手臂上劃下一些痕跡,那也讓我有快感……
我不禁感到一絲震驚,這個看似活潑開朗的女孩竟也有自傷的經歷。在后續(xù)的咨詢中了解到榕榕在小學五年級時被班里的一名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辱罵,榕榕說那名老師特別不喜歡自己,到了厭惡的程度。有一次,那名老師向榕榕的爸爸告狀,一向最疼愛自己的爸爸完全相信了那名老師的話,回家嚴肅批評榕榕,榕榕反駁了一句,沒想到卻遭到爸爸的一頓打罵。那次被爸爸打后,榕榕一個人躲在房間悄悄地哭,并在手上劃下傷痕。榕榕自述爸爸有時無意中會提到小學那件事,自己對那段經歷特別排斥,提起就會感覺心里很不舒服。自從小學那件事以后,只要是學習或人際上有壓力或情緒不好時就經常暴飲暴食,初中是偷偷在手臂上劃痕,沒有被人發(fā)現過,到了高中不會自傷但經常會在崩潰時偷偷大哭。榕榕自述自己在同學面前是陽光的籃球少女,而內心卻是異常脆弱的小綿羊。
二、案例分析
榕榕的主要問題是情緒問題,而情緒問題的根源來自于童年創(chuàng)傷事件的負面影響。小學老師對榕榕的漠視和當眾羞辱給榕榕造成了情感侵犯,也侵害了榕榕的自我價值感。“幼兒及童年期的孩子天生具有樂觀和信任,當孩子完全信任照顧者時,照顧者的微小傷害也會讓他很受傷。如果受到莫名的傷害和羞辱,孩子的樂觀和信任會被扼殺?!盵2]在榕榕最需要理解和支持的時候,最值得她信任的爸爸卻選擇了相信老師,破例動手打了榕榕,由此榕榕失去了對爸爸的信任感。作為一名小學生,榕榕沒有辯解的權力,只能選擇忍受和壓抑自己痛苦的情緒體驗。這種負面情緒一直沒有得到排解和釋放,在成長過程中一旦遇到學習壓力和人際不暢時則通過暴飲暴食、過量運動、自傷等行為向內實現,而不會通過積極的方式去調節(jié)情緒。從心理發(fā)展理論來看,個人的過去及童年經驗,會對現在的自己有很大的影響。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到挫折,或所期望的需求不能滿足,孩子就會經驗到痛苦與傷害,而導致對自己的看法扭曲,對他人的不易信任,以及對事情的麻痹反應。
三、輔導過程
階段一:體驗痛苦,釋放情緒——感受內在小孩
受傷的內在小孩充滿了童年創(chuàng)傷所致的傷痛及其積蓄未發(fā)的能量。如果不能表達出悲傷之情,這份能量就會凍結。[3]小學時那個被忽視、被傷害的榕榕,正是她痛苦的根源。在心理輔導初期,心理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環(huán)境,幫助榕榕清理童年的創(chuàng)傷,釋放情感,把受傷的榕榕找回來并守護她。
師:請慢慢地閉上眼睛,讓自己的姿勢盡量舒適,放松身體,放松肌肉,深呼吸,在這里,無論你表達什么樣的感受想法,不會有人來嘲笑你或傷害你,這里是安全的?,F在我們讓時光機回溯到小學五年級……那一年發(fā)生了什么,是什么讓小榕榕變得害怕、孤單、失望?
榕:(突然崩潰,流淚)她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罵我,用很惡毒的字眼。我知道她看不起我,不喜歡我……(停頓)明明是別的同學玩游戲,違紀,她卻偏說是我造成的,說是我干擾他人。她還在教師辦公室當眾罵我。還對我爸爸講了很多關于我的壞話,其實很多都是假的??砂职窒嘈帕怂?,回家罵我,我反駁了一句,沒想到卻遭到爸爸的打罵。我記憶中爸爸最疼我,那是爸爸第一次打我,我傷心欲絕……(一直流淚)
在尋找內在小孩的過程中,榕榕有許多痛苦的感受再次浮現。
師:請感受小榕榕的內心……那時的她是什么樣的感受?
榕:(流淚)那時的她很害怕,很無助,只能一個人躲在沒人看到的地方哭,每天上學都忐忑不安,她好想擺脫惡魔的影子,卻怎么也擺脫不了。
師:你可以為她做點什么讓她感覺會好些?
榕:我真該給她一個擁抱,去照顧她,去安撫她。
讓榕榕感受內在小孩的受創(chuàng)傷的經驗感覺,再次體驗當時的情緒,并感到內在小孩有機會被現在的自己所保護并關愛。
師:想對那時的小榕榕說些什么?請給她寫封信。
榕榕的信:對不起,小榕榕,在你崩潰時,我沒能給你擁抱。當你眼睛哭腫時,抱歉,我不在你身邊,不能給你紙巾擦眼淚。當初如此怕黑的你,卻喜歡躲在黑暗里。如此喜歡哭泣的你,竟會有哭不出來的時候。每天過著上學像上墳的日子,遭受著曾經朋友的孤立,忍受著來自別人的詬罵,甚至一向疼愛你的爸爸也下重手打傷你……好想好想找人說話的你,卻發(fā)現所有的話語都變成謠言和背叛。你想尋找被愛的感覺,于是開始了所謂的初戀——單相思??僧斔麄兤圬撃?,把你的東西丟來丟去時,我很抱歉,我不能擁抱你,不能告訴你——我愛你。
階段二:寬恕,對自己負責——善待內在小孩
我們的成年小孩是關于我們過去的遭遇痛苦,而不是關于我們現在真實的本質。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4]內在小孩期待我們的照顧和保護,尋回受傷的內在小孩為我們找到一個更積極的與他人相處的平臺。
師:那時的小榕榕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是怎么做的呢?
榕:從那時起,她開始暴飲暴食,不開心時躲在房間里劃破自己的手臂,她喜歡過量運動,運動到骨頭酸痛為止,她覺得吃撐到想吐時才會讓自己麻木,只有累到無力時才會安然入睡。
師:如果小榕榕以后遇到問題向你尋求幫助,你會對她說什么?請寫一封信給小榕榕。
榕榕的信:親愛的小榕榕,我很抱歉我沒有出現,沒有告訴你不要這樣子。沒有必要因為別人虐待自己,沒有必要因為別人而哭到天昏地暗,沒有必要因為別人哭著睡覺哭著醒來。更沒有必要因為別人而自傷。不管發(fā)生什么,無論什么時候,都要記得:身體是自己的,你要對自己的身體負責。我愿意聆聽并了解你的需要,愿意學習照顧你,因為你值得我為你努力,善待你,疼惜你。
階段三:愛與信任——希望的回歸
當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保護,感到安全時,好奇心和任性就會再次出現,并燦爛地綻放。[5]走出創(chuàng)傷事件不可少的療愈力量就是愛和信任。榕榕在自述中提到了對自己影響很大的幾個重要他人,一個是初中的語文老師,一個是初中的物理老師,這兩個老師在與她談心中給了榕榕撫慰和信心,另外一個就是現在高三的數學老師給了她追尋目標的動力,也是她的榜樣。但這個學期數學老師突發(fā)重疾住院幾個月,榕榕突然覺得自己沒有了值得信賴的人。
師:讓我們回溯一下,在你的生命中有一些讓你感覺被愛滋養(yǎng)的人。他或她給了你怎樣的感覺?他或她為你的需要或情緒說了哪些話,做了哪些事?
榕榕陷入沉默回想中。
師:現在請你學習那些讓你感覺到被愛滋養(yǎng)的人,對小榕榕也這么做。請給小榕榕寫一封信。
榕榕的信:小榕榕,你肯定很想念一年前的藍天,還有純潔的白云。你也一定很想念所有曾經對你好的人,不然你也不會在黑暗中經常念叨著那幾個名字。你好感激他們啊,因為他們,你沒有放棄自己。因為他們,你學會了感恩,學會了熱愛生活。小榕榕,你習慣了鞭策自己,不習慣安慰自己,現在我要好好照顧你了。
師:在目前的生活中,小榕榕希望你為現在的她做什么?請給現在的榕榕寫一封信。
榕榕的信:好煩啊,好多知識點都沒有過關,現在是過基礎的階段,那么多的知識點,不把他們全部復習好,你以后哪來的資本上好大學啊。別急別急,你會做好的。所以呢,要提高你的學習效率,調整自己的情緒,你一定可以的。你的成績肯定能上升。我反而害怕你成績上升后又驕傲呢?,F在呢,跟著我來,把情緒整理好,時間上交給我。我給你的任務要做到。你要能做到一半以上呢,那就是特別特別棒的。你要全部做完,那就是全級第二的水平啦!所以呢,慢慢來,跟著我,我?guī)泔w。
接下來的輔導中我與榕榕一起討論現在有哪些可做的事情是能夠讓自己高興并充滿動力的,并把這些事情排進榕榕未來的行事計劃。同時布置了作業(yè):找到你的自我價值及優(yōu)勢。
階段四:創(chuàng)造力再現——謝謝你,內在小孩
一旦尋回受傷的內在小孩,并給予他呵護,神奇的自然小孩就會產生創(chuàng)造性的能量。只要對這些能量予以適當的整合,內在小孩就會成為新活力的源泉。[1]在本階段輔導中,我首先與榕榕討論了作業(yè),榕榕在作業(yè)中寫到自己的價值有40條,心理層面的價值優(yōu)勢達到35條,例如善溝通、創(chuàng)新大膽、穩(wěn)重、善于自省、有責任心、有毅力、專注等等。心理教師與之一一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榕榕的面部逐漸舒展,露出自信的笑容。在安全舒適的氛圍里,心理教師與榕榕一起暢想未來的美好。
師:現在請讓時光機穿越到十年后,那時的榕榕坐在窗明幾凈的大樓里,十年后的榕榕想對現在的榕榕說什么呢?
榕:小榕榕,好好加油!這可是你人生的轉折點。一個離自己夢想更近的轉折點。我多么希望你好好努力,讓我在日后每每想起時都會感動,都會敬佩現在的你,讓我每每回想起都會因為你的努力而充滿動力。也許你現在并不覺得當下有多么美好,但你知道嗎?好多時候我都想回到過去,回到那種單純美好的日子?;氐街灰蜁谢貓蟮娜兆?。也許世界沒有你想象得那么美好,夢想的道路更是崎嶇不平。但這不是你現在要去面臨的問題?,F在你要面對的是高考的幾張考卷,意味著結束過去無憂無慮的生活,踏入社會。總而言之,好好地努力學習吧,為了更好地實現夢想。
四、咨詢后記及感悟
最后一次,榕榕來到心理室做了一個沙盤。她首先擺放的是一片樹林,有許多小動物和昆蟲棲息在樹林里,象征著榕榕夢想成為動物保護協(xié)會志愿者的理想。鳥籠里的鳥象征著現在的自己,鳥籠旁邊的沙漏象征著高三復習過程的緊迫感。在鳥籠和樹林的左邊有一個藍色的湖,湖里有各種魚類貝殼,湖邊有幾個大小不一的石頭。榕榕自述自己不開心時,最喜歡去湖邊走走,藍色的湖和樹林都讓自己感到平靜。沙盤整體色彩明快和諧,樹林和昆蟲生機勃勃,湖邊的石頭給人以力量感。雖然高三的壓力仍在,榕榕卻能積極應對。在一次英語口語考試的備考前,心理教師在課室走廊看到榕榕與同學微笑著說話,相信她已經漸漸走出痛苦的泥沼。
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可能會有心理傷疤,成長不只帶來喜悅,也帶來痛苦。當痛苦來臨時,請不要害怕,不要逃避,請正視它,學習如何與它相處。尋回內在小孩,是心靈回歸之旅的第一段路程[1]。找到內在小孩后,請以成熟的成人自我去撫慰受傷的內在小孩,幫助其漸漸長大。把內在小孩帶入到我們生命中善待他(她),呵護他(她),用愛滋養(yǎng)他(她),由此讓他(她)統(tǒng)合為一個完整且適應良好的成人。
參考文獻
[1]約翰·布雷蕭.別永遠傷在童年[M].北京:譯林出版社.2013.
[2]吳洪健,張群智. 擁抱內在小孩——隱喻繪本故事《小小孩》解讀[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6(17):56.
[3]魏源.回歸內在療法原理及其應用[J].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版),2006,27(7):43-44.
[4]徐華燕. 擁抱你的內在小孩[J].當代教育家. 2016(4):72-73.
[5]韋志中,余曉潔,周治瓊.石頭的故事:擁抱內在小孩——運用文化心理意義重構和矯正技術找回真實的自我[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4,2(3):42-42.
(作者單位:廣東省江門市培英高級中學,江門,529000)
編輯/杜文姬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