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剛+朱興
【摘要】根據(jù)新課程改革中對有效教學的研究,結合中學物理教學的各方面的有效教學研究結果,歸納總結了中學物理教師教學能力的構成。
【關鍵詞】物理教師 教學能力 有效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得到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基金號: 2016A030313747)、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博士科研專項經(jīng)費研究項目(項目號:2014ARF01和2015ARF12)和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規(guī)劃2013年度研究項目(項目號:2013JK131)資助。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9-0167-01
新課程改革體現(xiàn)著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與以往的課程改革不同,新課程關注學生發(fā)展、強調教師成長、重視以學定教。從而新課程改革標準下教師主要教學行為不再是固有的模式——“灌輸”現(xiàn)成知識,而要面對學生活躍的思維和變化的情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從過去的被動執(zhí)行者,變成主動的參與課程設計的決策者[1]。
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有效教學的教學理念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雖然從古至今人們對教學的有效性孜孜不倦的追求,但有效教學作為一種教學理念,源于20 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而中國的有效教學研究則是從20 世紀80 年代初期開始的,在近40 年的研究過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并且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更加蓬勃發(fā)展[2]。根據(jù)有效教學的研究:有效教學是指教學符合教學規(guī)律,有效教學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學,有效的教學應指向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教學要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獲得三維發(fā)展[2]。并且也指出在新課改的推進和建構主義思想的影響下“一切為了學生”的有效教學很少考慮教師發(fā)展[3]。
根據(jù)文獻[3-5]和[6]并結合實際教學經(jīng)驗,影響有效教學的因素可歸納為4個方面:教學環(huán)境、教和學的過程、學習效果和效率、教學效果總結和教師繼續(xù)教育。下面我們對這4個方面在物理學科教學方面進行詳細的分析。
(一)教學環(huán)境
由于各個學校的所處地理環(huán)境不同,從而學校硬件、學生生源、教師教學水平等都有很大的差異性。這種情況就是我們所處的實際教學環(huán)境,對于教師來說是沒法改變的,必須立足現(xiàn)實來展開教學。在這個方面需要考慮幾個方面的情況,并且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
1)學校能提供的教學環(huán)境,對于物理學科來說主要包含教室、物理實驗室等。
2)所教學生的物理基礎。
3)根據(jù)前1)、2)和物理教材,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是中學物理教師教學能力的體現(xiàn)之一。教學目標是師生通過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是對學生通過教學活動后將能做什么的一種明確的、具體的表述,主要描述學生通過學習后預期產(chǎn)生的行為變化。教學目標具有導向、控制、測度和激勵等功能,為教學設計提供依據(jù)。
(二)教和學的過程
教學行為是由教師的教導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共同構成的。目前已經(jīng)認識到學習行為是直接決定教學行為是否有效的關鍵因素,教師的教導只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間接因素,并不能直接決定學生學習的效果與效率,而是要通過作用于學習行為才能影響學習的效果與效率[4]。學生的學習行為有效主要有幾個因素決定,即學習行為的能動性、針對性、多樣性和選擇性[4]。
學生的學習行為主要由教師進行指導和組織進行的,所以教師的教導行為是指引和促進學習行為有效的關鍵外因。合理的教導行為是引起、促進學生學習行為產(chǎn)生和有效推進的手段。對于物理學科來講,教導行為由下面幾個教學能力構成[7]:
1)教學設計能力,即根據(jù)學生情況合理安排每節(jié)課的知識點數(shù)量,知識點講解順序、知識點講解的重點和難點等。
2)教學方法能力,即選擇適合講解知識點的教學方式及方法。
3)教學策略能力,即根據(jù)學生情況、已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及方法,有針對性地選擇和組合相關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技術,形成的具有有效意義的特定教學方案。
4)課堂管理能力。由于課堂教學是一種實踐活動,所以無論課前的教學設計多么嚴謹和完善,在課堂中都會出現(xiàn)一些意外情況。教師在課堂上適時掌握學生的方方面面,如學習投入程度、神態(tài)等,了解學生學會了多少知識和技能、欠缺哪些信息,才能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反思并改進教學,進而促使教學更靈活有效。
5)物理實驗教學能力。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規(guī)律很多都是通過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總結歸納得來的。所以在教授學生物理知識過程中演示實驗和指導學生實驗,不僅能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所以實驗教學是物理學科實現(xiàn)有效教學最實用的教學方式之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jù)教學需要盡可能多的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實驗環(huán)境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和實驗技能的提高。
(三)學習效果和效率
學習結果與效率是衡量有效教學中學生學習行為結果的指標,同時也是評價有效教學最直接的評價指標。對于中學物理學科來說學習效果和效率評價主要包含幾個方面:
1)學生是否已經(jīng)掌握教學目標所設內容。
2)學生能否對已學的物理原理進行綜合運用。
3)學生能否運用已學的物理原理解釋身邊生活中的某些物理現(xiàn)象。
4)學生是否了解與所學物理規(guī)律相關的物理學發(fā)展史。
5)學習效率,即學生實現(xiàn)物理教學目標所投入的時間。
(四)教學效果總結和教師繼續(xù)教育
教學效果總結是根據(jù)學習效果和效率對有效教學中的教學環(huán)境、教和學的過程進行反思、總結和提高,同時也是有效教學形成閉環(huán)正反饋教學方式最關鍵的部分,這將是中學物理教師進行有效教學必須具備的能力。根據(jù)教學效果的反思和總結,教師發(fā)現(xiàn)自己某方面的不足,從而再學習和繼續(xù)教育行為符合新課標中強調教師成長的基本理念。
參考文獻:
[1]繆希梅, 黃曉旭.關于新課程“有效教學”的思考[J]. 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 2013(5):88-88.
[2]范蔚, 葉波.20世紀90年代以來"有效教學"研究述評[J].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 16(4):133-137.
[3]高慎英.“有效教學”的理想[J].課程.教材.教法,2005(8):22-25.
[4]陳佑清.論有效教學的分析模型[J].課程.教材.教法,2012(11):3-9.
[5]成尚榮.教學改革絕不能止于“有效教學”——“有效教學”的批判性思考[J]. 人民教育, 2010(23):36-40.
[6]王鑒,申群英.近十年來我國“有效教學”問題研究評析[J].教育科學研究, 2008(10):39-43.
[7]查有梁.從有效教學到優(yōu)質教學[J].教育科學研究,2014(10):5-15.